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黑龙江牡丹江高三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安理会正在表决第二套关于制裁伊朗的法案,伊朗对第一套法案________,而继续它的铀浓缩计划。

    一些政府部门缺乏大数据思维,或是把自己掌握的丰富信息________,或是缺乏迈开步子的勇气,摆脱不了数据小农意识

    近日,嘉定高速大队民警在巡逻过程中,查获一起严重违法行为。高速匝道倒车,险象环生,交警鸣笛示警,司机却仍________

    A. 置若罔闻   束之高阁   置之不理

    B. 置之不理   置若罔闻   束之高阁

    C. 置之不理   束之高阁   置若罔闻

    D. 束之高阁   置之不理   置若罔闻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教育部三令五申严禁炒作“高考状元”,禁令发布后,各地理应加强治理,做到令行禁止

    ②当今学术界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不端行为,抄袭、剽窃、造假蔚然成风,这与急功近利的不良环境是分不开的。

    ③ 经历了前几年爆发式增长,如今问题频发,团购业自发迈出了转型的第一步,多家团购网站以集约管理对抗团购网站朝闻夕死的现状。

    ④在山师附中求学的三年,我和我的同学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⑤在为那些“感动中国”的人物叫好的同时,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见贤思齐,那么社会就会更加和谐,进步。

    ⑥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我们要的就是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④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直接传播是指患者打喷嚏、咳嗽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被周围的人吸入体内导致的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降在物品表面,手部接触污染源后,再用手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部位的粘膜,从而导致感染。而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气溶胶并不只是和病毒相关的现象,而是指悬浮在气体(如空气)中的所有固体和液体颗粒(直径0.001~100微米)。因此,在地球上,上至平流层,下至地表都充斥着气溶胶颗粒物,可以说我们周围就是一个“气溶胶世界”。我们平时见到的云和雾都属于气溶胶,霾也是气溶胶。这些气溶胶可能会通过呼吸进入我们的身体。根据直径(小于2.5微米或者10微米),颗粒物被定义为PM2.5或者PM10一些气溶胶颗粒甚至比病毒还小。一般直径小于5微米的颗粒物就能很轻易地沿着呼吸道进入肺泡,而5~10微米的颗粒物则会侵入支气管。

    当病患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就会释放大量含病毒的液滴,包括大液滴和直径较小的气溶胶。前者就是直接(飞沫)传播——液滴直径在20微米以上,通常传播距离较短,液滴还没有蒸发就被其他人吸入。后者则是气溶胶传播,气溶胶要比大液滴更轻、更小,直径小于5微米,因此在空气中很难沉降下来,会随着气流传播很远。而一些病毒就可能被包含在这些小颗粒的气溶胶中,随着液体被蒸发,最后剩下感染性的病毒核酸,这也是医生和科学家担心传染性疾病中出现气溶胶传播的原因。

    (摘编自《气溶胶传播病毒,风险有多高?》,《环球科学》2020年2月12日)

    材料二:在通风条件不好且比较狭小的空间里,患者呼吸、咳嗽、打喷嚏产生的携带病毒的气溶胶会马上累积起来,浓度很快升高。一段时间后,在其内的健康人感染概率会非常大。但吸入病毒会不会感染,取决于吸入的剂量与活性,剂量低且活病毒少,感染可能不会发生。不同病毒情况不一样。

    在户外没有病人的情况下,因气溶胶传播而感染病毒的概率非常小,所以我们还是可以放心到户外散步和开窗通风的。在户外如公园这种开放环境中,病毒会很快被稀释,浓度会显著降低,距患者比较远的健康人即使吸入,也是小概率事件,剂量不足以导致感染,不需过度担心。当然,如果靠近某些特定地点,病毒排放浓度高且持续,附近的空气存在风险,则需要考虑防护。

    在室外环境,病毒气溶胶有可能顺风传播很远,但浓度被大气稀释,感染能力衰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使健康人吸入,剂量也会很小,活性也显著衰减,不会致病。如果健康人周边有患者,没有任何防护,一般要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当然越远越安全,绝对安全距离没有定论。此外,如果空气中污染物比较多,特别是有氧化性的污染物如臭氧、氮氧化物等,会显著影响病毒活性。

    (摘编自《科普:病毒会通过气溶胶传播感染人吗》,新华网2020年2月10日)

    材料三:病毒离开宿主不能单独存活。病毒的传播一定是随着其宿主一起传播。生物气溶胶中有不少是具有生命特征的单细胞生物,如细菌之类。病毒如吸附在带有生命特征的单细胞上,也就是说它找到了它借以复制和存活的宿主。这时,病毒的存活时间就取决于它所吸附的单细胞生物的存活时间。传输距离越远,气溶胶密度越小,其中含有病毒的细胞等生命体颗粒的比例就很小了。因此,病毒远距离传播的概率也就小得多了。

    所谓空气传播,其传播途径是经由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的。空气传播并不意味着空气中弥漫着病毒,因为病毒只有寄生在有生命特征的细胞里才能复制和存活。如上所说,病毒离开宿主不能单独存活。所以,网络上的恐慌情绪,认为“空气中都充满了病毒”,这是毫无根据的无知观点,这种担忧完全没有必要。

    (摘编自《气溶胶传播,该怎么理解?各路权威专家这么说》,搜狐网2020年2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直接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三种病毒传播方式,其中气溶胶传播与直接传播的方式更为类似。

    B.云、雾、霾都属于气溶胶,这些气溶胶颗粒的直径比病毒还小,可能会通过呼吸进入我们的身体。

    C.医生和科学家担心传染性疾病中出现气溶胶传播,是因为这种传播方式会让感染性的病毒核酸传得更远。

    D.之所以说病毒远距离传播的概率小,一是因为其需要宿主,病毒的存活时间取决于宿主的存活时间;二是因为距离增加,含有病毒的细胞等生命体颗粒的比例会变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通风条件不好的封闭情况下,病毒更容易通过气溶胶传播,因此最好避免去人多聚集的密闭空间。

    B.病毒气溶胶的传播和风有关系,有可能顺风传播很远,但浓度会被大气稀释,感染能力会被削弱;此外还和空气污染物有关。

    C.在户外散步时,如果没有防护措施,只要和其他人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就不会被病毒感染。

    D.空气中携带病毒的气溶胶才有可能使人感染,认为空气传播就是空气中都充满了病毒的认知是错误的。

    【3】三则材料都提到了气溶胶传播,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一诗中,写了游子和思妇通过互相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句传达出作者舍我其谁的自信,而“_______________”句的感叹,使诗人的郁愤失意之情具有了穿越古今的典型意义。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

    (3)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志怪书《齐谐》的内容称,当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____________”,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去。

  • 6、默写。

    (1)《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四章》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喻,说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

    (3)《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进酒》中,与诗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内容虽然寻常但意旨博大,所举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与过去决绝,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因国愁家忧而衰老,使其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形象更为真切感人。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

    (4)词人晏殊在《洗溪沙》中表现主人公怅然若失,踽踽独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西汉时的冯唐出仕时己年过古稀,后世遂常用冯唐来形容“有志难伸”,如:左思《咏史》“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着力表现秋日里大自然景物色彩变幻,被前人誊为“写尽秋只之景”。

  •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使至塞上》中,诗人借两种自然景物自况,写出了飘零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

    (2)《观沧海》中,写望海的初得景象,描写大海神奇壮观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描写“醉翁”醉在其中的情景。

    (4)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舞蹈的盛况。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家思想的精髓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是因为它蕴含着穿越时空的智慧与魅力。《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治国者,“内忧外患”是一个国家存在并兴盛的重要条件。

    (2)古典诗词常写到杜鹃鸟鸣声悲切,如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

    (3)苏轼《赤壁赋》中,作者认为,从事物易变的角度去观察,得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从事物不变的角度去观察,得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醉落魄·席上呈元素

    苏 轼

    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

    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

    (注) ①元素:杨元素,是苏轼同乡和故友。②熙宁四年,苏轼自请外放,被任命为杭州通判,离开京城时,杨元素曾为其送行。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开头两句,关联自家身世,交织往事之忆,点明离别题旨,奠定了全词伤感怅惘的感情基调。

    B.作者断言“须信从来错”,是以夸大过激之辞来表现牢骚的情绪,词人在战友面前敞开心扉,放言无忌。

    C.“天涯同是伤沦落”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两者异曲同工,表达了词人遭遇贬谪的苦闷。

    D.全词所表现的是客中送客的黯然情怀,但取境阔大、声调嘹亮,情虽抑郁而不萎靡,构成独特之情味。

    【2】下阕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夫天下非小弱        小弱:变小变弱

    B.天下云集响应               响应:用言语、行动支持某种号召

    C.粮而景从                  赢:担负

    D.序八州朝同列            而:表并列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B.“阡陌”,指田间小路,与“阡陌交通”的“阡陌”同义。阡,南北向小路;陌,东西向小路。

    C.“黔首”,秦朝称百姓为“黔首”,“黔”是黑色,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古代百姓的称谓还有“布衣”“黎民”“生民”“苍生”“氓”等。

    D.“七庙”,天子供奉历代祖先的宗庙,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百姓一庙。

    【3】下列对课文选段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先极言秦的强大,以其善攻,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再极力铺叙秦始皇的善守,从愚民、弱民等方面采取严厉的措施巩固政权;最后转入叙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心态,“自以为”、“万世之业”等词写尽秦始皇的自信与贾谊的他信。

    B.第二段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秦国面对强大的列强联盟能够以弱胜强统一天下,面对平凡甚至弱小的陈涉却一击而溃,这为下文中心论点的提出作了铺垫。

    C.第三段从领袖地位、武器装备、义军素质、用兵策略四方面将陈涉与“九国”做比较,实质上仍是以秦之今与秦之昔比较,通过对比论证,得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

    D.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了变化,仍自以为是,以武力统治天下,最终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5】选文最后一段采用了对比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据报载,目前有不少高校的大学生热衷派发名片。有网友认为,大学生派名片有利于“推销”自己。但也有网友表示,部分学生为了增加就业砝码或满足虚荣心,在名片上打印自己没有的头衔,有的还印上自己在社会兼职中的“高级代理”、“地区经理”等虚名,是一种不诚信行为,应引起社会重视。

    对上述问题,你有怎样的认识或感受?请根据你的认识或感受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立意自定。(3) 标题自拟。(4) 不少于700

    字。(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