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黑龙江鸡西高三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窦娥冤》的悲剧冲突价值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窦娥最后的抗议,对这个社会存在的合理性提出了疑问。最想做顺民以求得生存下去的顺民都被逼无奈,对这个社会提出强烈抗议,这就更能突显这种抗议的深刻有力。

    ①却没有给她们生存之地

    ②但她这最起码的要求都被扼杀了

    ③封建社会塑造了窦娥这样的妇女

    ④窦娥温顺善良

    ⑤在一系列悲惨遭遇发生在她身上后

    ⑥她还是想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生存下去

    A.④③①⑤⑥②

    B.④⑤⑥②③①

    C.⑥①④②③⑤

    D.⑥⑤①④③②

  • 2、下列四句中,违反了同一律的一项是(     

    A.上次张同学转发十次“锦鲤”图片,考出好成绩。这次我也转发了,我也一定能考好。

    B.你们说的明星人设崩塌、带货主播被罚,我从不关心,我只知道某带货主播被罚13.41亿。

    C.科代表催李同学:“就缺你的,别老缺交。”李同学说:“天天交作业的,成绩未必比我好。”

    D.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我赞成前者。读,虽然太花时间;不读,又实在可惜。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在湖北省云梦县城关睡虎地11号秦墓中,出土了一批秦简,其中一部分竹简上记录的是秦国的法律,后整理出了《秦律十八种》。“环保条款”记录在其中的《田律》上,这部法律因此被看成是中国最早的“环保法”。《田律》中,除了前代规定的春季不准乱砍乱伐外,还有多条环保规定。其中有两条很新鲜,一是,规定不得堵塞河道,即“雍堤水”;二是,不是夏季不准焚烧草木灰当肥料,即“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特别是后一条,可以避免大气污染,减少雾霾天气。云梦秦简的《法律答问》中还提到,《秦律》规定,东方六国的人到秦国来,入秦时必须用火熏其车上的衡轭。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官方的解释是:如果来人不处治马身上的寄生虫,虫子附着在车的衡轭或驾马的绳索上,就会被带到秦国来,所以必须用火来熏。这简直就是现代海关卫生检疫的雏形,环保的意图十分明显。

    战国时期赵国著名思想家荀子,提出了“环保治国”理念。《荀子·王制》中曾专门谈及为王之道:“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荀子将这种环保要求称为“圣王之制也”。比荀子早约四百年的齐国上卿管仲在任时倡导环保治国,称“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他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环保要求,提出过环保“四禁”概念。据《管子杂篇》所记,其中“春禁”是:“无杀伐,无割大陵,倮大衍,伐大木,斩大山,行大火,诛大臣,收谷赋。”管仲这种环保观,不只提出了环保问题,还考虑到了民生。这种治国理念相当科学,齐国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与此不无关系。

    从史书记载来看,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部”诞生在中国。据清黄本骥编纂的《历代职官表》记载,中国古代早期的环保部叫“虞”。“虞”,既是机构名,又是官衔,其很大一部分职能与今天的环保部相同,但所管理的范围更大,山、林、川、泽的保护与治理,都是“虞”的职责。周代“环保部”编制更大,被进一步细化为山虞、川衡、林衡、泽虞等四个平行部门,“虞”是山林川泽资源保护的监督机构,“衡”是山林川泽资源保护的执行机构。这四个部门统统归“地官司徒”领导。其中,山虞的地位最高,美国学者埃克霍姆称之是世界上最早的“山林局”。秦汉时虞被“少府”替代,到三国之后,又恢复了“虞官”。唐、宋、明、清诸时期,朝廷均设有虞衡司,此司即“虞部”,属于最大“中央部委”工部的下属机构。

    中国古代环保法令多以诏令、礼、律、禁令等形式下达。在古代,如果有不环保的行为或违犯“环保法”的,都要受到处罚。西周时期周文王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齐国的惩治条款比“伐崇令”更为严厉。《管子·地数》中说:“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这种为保护环境而剁断肢体的残酷惩罚,早在殷商时期已出现。《韩非子·内储说》有这样的记载,“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进入封建社会后,历代对违犯“环保法”者同样也不轻饶。如在唐、宋两代,随便烧荒者一旦被抓到,要被判处古代五刑中的笞刑——“笞五十”;“伐毁树木”的,则以偷盗罪论处。历代在保护水源方面的规定也很多,如唐宋法律上都有规定,“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

    (摘编自《我国古代已有“环保法”》)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律十八种》是根据云梦出土的竹简上记录的秦国法律整理出来的,其中有环保条款的记录,因此这部法律被看成是中国最早的“环保法”。

    B.《秦律十八种》中保留了前代春季不准乱砍乱伐的规定,还增加了不能堵塞河道的新规,为避免污染,规定除夏季外不准焚烧草木灰当肥料。

    C.《荀子·王制》中谈及的为王之道强调在草木开花结果的时候,不能入山砍伐树木,不能破坏草木生长,这一要求体现了“环保治国”的理念。

    D.齐国上卿管仲的环保观不仅提出了环保问题,还关注了民生,这从他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环保要求所提出的环保“四禁”可以看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律》规定,齐、赵等国的人入秦时须用火熏其车上的衡轭,以防带入寄生虫,此举措有卫生检疫的意味。

    B.管仲认为君王、百姓等都应该遵守环保要求,齐国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与他先进的环保治国理念有关。

    C.西周时期周文王的“伐崇令”的具体执行,当是由“地官司徒”交由其下属四个平行部门之一的山虞负责。

    D.《韩非子·内储说》中的记载,说明为保护环境而剁断肢体坚决不轻饶的残酷惩罚,早在殷商时期就已出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对随便烧荒、伐毁树木、乱倒污水等行为,都一一列出,严令禁止并给予不同的惩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中国古代早期的环保部“虞”要负责保护与治理山林川泽,虞官们制定的种种环保条款对当时的生态环境保护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C.世界上最早的环保部虞在周以前已经出现,秦汉时称少府,唐宋明清时期为虞衡司,不同时期名称会有一些变化,但职能大体上相同。

    D.对有不环保行为或违反“环保法”的人施以重罚,这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这是古代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木要受绳墨的规整,金属要磨砺,那么文中表现君子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2)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杜甫《蜀相》)

    (4)但以刘______,气息奄奄,________,朝不虑夕。(《陈情表》)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杜牧的《阿房宫赋》表现了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俗的情怀,文末他发出了警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不见人面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写出了同样的感受。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虞美人》一词中,作者追问美景何时结束的句子“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写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句子是“_________。”

    (3)我们可以用庄子的《逍遥游》中“_________。”来赞美一个人坚持自己,不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改变内心。

  • 8、名句填空

    (1)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

    (2)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_____________________,禾生陇亩无东西。

    (3)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4)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_____________________

    (6)羌管弄晴,菱歌泛夜___________。千骑拥高牙,__________,吟赏烟霞。

    (7)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

    (8)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 ________”两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2)屈原在《离骚》抒发了与于谦的《石灰吟》里“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相似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①,王②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③。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④。工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了同裳⑤。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注释】:

    ①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②王:此指秦君。一说指周天子。

    ③同仇:同伴,仇,匹偶,一说共同对敌。

    ④泽:通“裸”,贴身内衣,如今之汗衫。

    ⑤裳:下衣,此指战裙。

    【1】从本诗内容上看,应分属于《诗经》中( )这一类别。

    A.风

    B.雅

    C.颂

    D.赋

    【2】孔子对《诗经》有着很高的评价,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由此可见,《诗经》中的作品具有重要的艺术和社会价值。你认为《无衣》一诗体现出以上哪种社会价值?请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封项羽为长安侯。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自以精兵三万人……大破汉军。汉军皆走……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沛公:汉高祖刘邦。②孝惠:刘邦的嫡子。③鲁元:刘邦之女。④本段史料在《史记·高祖本纪》中没有写双方军队的人数,第四处省略号后的故事在《史记·高祖本纪》中没写。⑤太公:指刘邦的父亲。⑥本段故事在《史记·高祖本纪》中也没写。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B.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C.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D.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春秋战国时期的五等爵位由高到低依次是:王、侯、伯、子、男。

    B.符,中国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用铜、玉、竹、木等制成,双方各执一半,合二为一方有效,如兵符、虎符等。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

    C.弃市,是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有。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示众,称“弃市”。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时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故以北面指称臣。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杀秦王子婴,说明刘邦宽厚仁德容人;但他也有极端自私、薄情的阴暗一面,比如为了自己逃命,几次从车上推下自己的亲生儿女。

    B.刘邦进入咸阳后,丝毫不为重宝女色所动,直接封闭府库,还军霸上,这足以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

    C.与项羽的“屠烧”做法形成对照,刘邦入关后与百姓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法,秋毫无犯,赢得了秦地人民的拥护,人心所向为他日后打败项羽奠定了基础。

    D.就节选部分而言,《史记·高祖本纪》对刘邦多有赞美,哪怕是顺手一笔写了刘邦的本性,也是淹没在刘邦能从谏如流、宽政爱民的众多信息之中,而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则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刘邦冷酷无情的一面。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有人说,就一百个问题读一百本书,不如就一个问题读一百本书;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