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黑龙江双鸭山高三上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似诉平生不得志   B. 老大嫁作商人妇

    C. 行李之往来   D. 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    不要依赖译文。    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    肯动脑筋,    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    ,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    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A

    最好

    当然

    一旦

    而且

    /

    B

    尽量

    因为

    /

    进而

    所以

    C

    /

    如果

    而且

    那么

    D

    一定

    如果

    并且

    因此

    /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互联网的普及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媒介使用习惯,也影响着人们对影视作品的审美习惯。对潜移默化中发生的这些变化,一般观众可能并不敏感,但在电视剧行业内部,创作要正视互联网、适应互联网,已经成为共识。互联网怎样改变电视剧创作?探讨这个问题,对认识当代电视剧的美学流变,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电视剧最鲜明的变化是节奏提速。2019年,就有视频网站根据用户观看数据,总结出黄金七分钟,关键前三集的剧集网络传播特点,反映了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相较于阖家收看电视剧,个人观剧场景下注意力相对集中,观众对信息密度、情节强度的要求变高了。近来,不少电视剧都在探索适配新审美习惯的叙事节奏。曾摘得第二十六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电视剧的《破冰行动》,在播出时做了两版剪辑。电视台播出版本采用娓娓道来的正叙结构,背景交代细致、完整;视频网站版本则用倒叙结构,通过雨夜抓捕的热开场制造悬念,又借大量闪回增加情节密度,同时在背景交代上刻意留白,以提高剧集的情节跨度和悬疑感。不论时间还是空间,在符合艺术创作规律前提下,增加剧作内容的信息密度和情节跨度,是节奏提速的要义。

    便于二次传播的精华桥段编排是近年电视剧变化的另一显著特征。这种桥段往往是相对独立、可以调动观众情绪的强戏剧冲突。比如,《觉醒年代》中,陈独秀送儿子延年和乔年赴法国勤工俭学的段落,两位烈士牺牲时的场景用预叙的方式插入,与此刻意气风发的少年形成强烈对比,造就既豪迈也悲情的情感高潮。这些精华情节段落,往往是观众讨论最多的部分,因为它们在传递信息上更高效、快捷,在遵循创作规律的前提下,能够为作品打动观众创造契机。

    互联网对电视剧的人物塑造手法也产生影响,比较突出的是更加强调人物反差带来的惊喜。这种惊喜可以来自与作品整体风格有所不同的反差人物,《山海情》中,在西北特色鲜明的人物群像之外,还塑造了一口福建口音的扶贫干部陈金山,这个人物形象就生动诠释了反差的魅力;也可以是一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中身份与立场的反转,《扫黑风暴》中公安局副局长贺芸两面人身份在故事后半程的败露,就带给观众强烈震撼。通过对反差情节的捕捉、联系、解读,现众在观剧过程中不断修正对人物的认知,一步步探清人物的真性情。这样的人物塑造,往往能够在新媒介环境下调动观众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电视剧注重网感,并不意味着电视剧创作的肤浅化、低幼化,无论怎么变,围绕好故事和好人物来创作这一内核是不变的。注重网感不是迎合,而是将观众的审美接受问题提前纳入到创作考量中来。当然,电视剧的创新探索,并不局限于故事节奏的提速、便于二次传播的精华桥段和更加注重反差的人物塑造这些方面。断媒介环境对观众思维方式的影响,本就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电视剧与之适配的创作探索也将不断演进。

    (摘编自卞芸璐《互联网怎样改变电视剧》,《人民日报》2021年9月24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的普及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媒介使用习惯,但由于这些改变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一般观众对此无法感知。

    B.根据2019年某视频网站得出的结论可知,观众审美趣味发生了变化,剧集娓娓道来的正叙结构不再吸引他们。

    C.在电视剧中塑造与作品整体风格有所不同的反差人物形象,定能在新媒介环境下调动观众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D.互联网对观众思维方式的影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电视剧的创新探索不能止步于当前,要不断演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互联网对电视受众和电视剧行业的影响入手,引出全文论题。

    B.文章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证明了节奏提速是当前的大势所趋。

    C.文章第二、三、四段分别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互联网对电视剧创作的影响。

    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围绕“互联网怎样改变电视剧”这一论题展开了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冰行动》视频网站版本的剪辑是在符合艺术创作规律前提下,电视剧适配观众新审美习惯的一种探索。

    B.电视剧中巧设的精华桥段往往是一种强戏剧冲突,它有利于调动观众的情绪,能更高效、快捷地传递信息。

    C.《山海情》中的陈金山和《扫黑风暴》中的贺芸,一个是“惊喜”,一个是“惊吓”,但都通过强烈反差吸引了观众。

    D.电视剧注重“网感”,将观众审美接受问题提前纳入到创作考量中来,是电视剧行业正视、适应互联网的共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用“______”一句来概括湘江秋景,用“______”一句来表达自己对当时军阀官僚的蔑视。

    (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表现陈涉起义队伍的武器装备十分简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藐视富贵利禄又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达诗人自己仕途坎坷,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堆土成山的比喻来阐释持之以恒的道理,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是“吾止也”。

    (2)司马迁《屈原列传》,用对比的方式写《离骚》具有博大的意旨、深远的意思,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常常以宗庙毁灭来代指国家的灭亡、政权的更替,这在古文中多次出现,如《过秦论》讲述秦朝灭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致被天下人耻笑。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遥对明月,李太白畅饮美酒,在《将进酒》中通过“______”一句表达明月不可辜负之情;张若虚生发哲思,在《春江花月夜》中借“______”一句,以人赏月来探问人类源起。

    (2)贾谊在《过秦论》中,用“____________”两句表明秦始皇北筑长城、击退匈奴发挥的重要威慑作用。

    (3)古代文人常常用沧海这一意象来表现宽广胸怀,抒发送别之情或寄托忧戚之思,比如: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中描绘杭州夏秋两季美景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和孙权风流余韵的英雄业绩,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来写出蜀道来历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中表达作者自信乐观的精神、坚定的信心和勇气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人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客  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倾向。

    B. 首联上句的“满”字与下句的“暖”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 “日暖南山石”,使用实写手法,写诗人看到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心里感到非常的温暖。“暖”,从触觉写景。

    D. “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意为“总是”,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E. 尾联上句中,“旅歌屡弹铗”借用典故,表达自己不甘做门下客的志向;下句诗人抒发思乡念亲的慨叹。

    2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游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注】①此文是苏辙19岁时写给韩琦的信。选自《栾城集》卷二十二。枢密韩太尉(即韩琦),当时任枢密使(掌管军事大权)。“太尉”,秦、汉时官名,掌兵权。枢密使相当于太尉,所以称韩琦为太尉。 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得到韩琦的接见。

    【1】下列“其”字与“不足以激发志气”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称气之小大

    B.听议论之宏辩

    C.与门人贤士大夫游

    D.偶然得之,非所乐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B.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C.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D.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执事,旧时给一定地位的人写信常用“执事”来称呼对方,表示尊敬。

    B.乡党,泛指乡里,相传周朝以五百家为一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

    C.苑囿,指专属园林,是古代畜养禽兽供王侯贵族、朝中大臣玩乐所用。

    D.待选,古代考中进士后,还须等待吏部授予官职,在此期间称为待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作文当有养气之功谈起。孟子文章的内容宽厚宏博,充溢在天地之间,司马迁文章的风格疏放潇洒,颇有奇气,都是因为“气”充满他们的心中。

    B.作者从名山说到大川,从大川说到京师,又从京师说到欧阳修,层层深入,除了说明自己交友不广,见闻不博外,更表达了自己渴望寻访“天下奇闻壮观”。

    C.作者认为韩太尉才能谋略位居天下第一,内政方面有如周、召二公之贤,领兵方面像方叔、召虎那样能干,高度颂扬韩太尉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求见之意。

    D.作者写这篇文章是采取了“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的写法,存在着一实一虚的现象,不从求见太尉的虚处落笔,而从“养气”这个实处发端,开始议论。

    【5】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气”指的是什么,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养气”。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2)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3)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又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在校园中,我们时常看到有人丢弃食物,馒头只吃一半就扔掉,菜刚吃一点就倒掉,面包只吃一半就抛给流浪猫……问之,有的说“家里富有,吃穿不愁,何须在乎这一点”;有的说“大家都浪费,我何必装节俭”;如果有人节俭,反而被人认为是穷酸。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请以思俭中学学生会的名义面向全校(统称“思俭中学”)同学写一篇倡仪书,倡行节俭,反对浪费,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