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B.野马也,尘埃也。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
2、阅读孙犁《荷花淀》文段,选出对女人月下编席情景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A.选文以诗化的语言、优美的比喻,展现了一幅富有舞蹈美和色彩美的动人画卷,反映了女主角对劳动、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也由此表现了对美丽家乡的热爱。
B.作者把月光下银白雪亮的席子比作“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这样诗化的描写,既烘托人物形象与心灵的美好,又表达了对白洋淀及白洋淀人民的热爱之情。
C.“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运用了比喻手法,既增添了一种朦胧而富有诗意的美感,又突出了女人在这样美好的夜色中劳作的愉悦心情。
D.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体现了女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正因为此,才更激发起他们保卫家乡的豪情,为下文作了铺垫。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爱在旅途
一天,德兰姆姆坐火车,看到车窗外一个流浪汉靠树坐着,看样子快死了。姆姆很想去安慰他,下一站一到,姆姆立刻下车,气喘吁吁赶到,那个人已经死了。姆姆站了很久,她想,如果有人和他说几句话,握握他的手,他就不会死得这么孤单凄凉。姆姆决定建立一个临终关怀院。很多人不理解:把资源消耗在那些垂死者身上,而这些人,有的将几天后死去,有的几小时后死去,有的甚至即刻就死了。姆姆说:“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不论是贫穷的,还是残缺的,垂死的。”
如果一个病人需要安慰,姆姆可以长时间抱着他,不说一句话,直到他安宁为止。有一回,一位身份显赫的牧师来探望她,她正坐在一个垂危的病人身边,握着他的手,为他唱歌,为了安慰这个即将死去的病人,姆姆让那个远道而来的牧师等了一个小时。姆姆说:“爱不是赞助,而是要伸出你的手——我们的手何其温暖。”
身经百战的美国战地记者哈普来到加尔各答采访姆姆,姆姆正照料一个垂危病人。看到哈普,她行了个礼,说:“我没有时间说话,先生。”哈普说:“你不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你的工作吗?”姆姆停下手里的活,对哈普说:“这是上帝的工作,不是我的工作,去报道那些穷人吧。你只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穷人有多可爱、多伟大。”说完,姆姆朝另一个病人走去。这人腰上有一个很大的伤口,已经溃烂生了蛆,病人突然呕吐起来,散发着强烈异味的呕吐物喷在哈普脚上。哈普本能地挪开脚,惊恐得快晕过去了。他见过很多可怕场面,今天比那些硝烟弥漫的战场似乎更可怕。哈普喊道:“修女,他会传染我的。”姆姆平静地说:“不会的,不要怕。”说着,蹲下来把那人脸上、身上的秽物擦干净,又抱起他的头,把他扶正,让他睡得舒适些。哈普惊魂未定,姆姆过来按按他的肩,安慰说:“相信我,不久的将来,你就会帮他们洗澡,喂东西给他们吃,你会做到的。”第二天,哈普再次来到临终关怀院,姆姆正为一个病人清理溃烂发臭的伤口,他无法掩饰内心的战栗。这个美国记者日后与姆姆成了好朋友,在姆姆的感召下,他对乞丐更慷慨,对穷人更友善了。但是有一点他没做到,就是亲手照料那些垂死者。
直到1979年,哈普又一次来到加尔各答,距第一次已经25年了。姆姆把哈普带到一个重病老人跟前,请他给老人喂饭。哈普犹豫一下,在老人身边蹲下来,舀了一勺饭送到老人嘴里,他很笨拙,不是喂得太多,就是喂得太少,很多饭粒落在老人脖子里,老人举起手,跟哈普说话,哈普很尴尬,以为老人责备他,赶紧说:“对不起。”但老人还是不停地说,姆姆蹲下来靠近老人嘴边,细心听了一会,转头对哈普说:“他在祝福你。”哈普很吃惊:“他在祝福我?我仅用口袋的零用钱,帮他买了很多的食物。”姆姆笑了:“但你买不到他的祝福。”对哈普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一天,他以为自己永远做不到的事,今天做到了。他想起姆姆说过的一句话:忘记自我,便找到自我。哈普再次被姆姆稳如泰山的信念所震动。
很多人对姆姆说:“世界上有这么多的穷人——数以千万计,甚至亿万计,你救得完吗?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呢?”姆姆说:“如果我不从街上救回第一个人,也就不会救回数以万计的人,爱得从第一个人开始。”姆姆选择为最卑微的穷人服务,拒绝使这种服务制度化设施化。多年来,姆姆从不添置治疗方面的任何设备,姆姆认为:有了设施,就必然对病人做出选择,那些最有希望痊愈的病人,就会成为医院的首选。在临终关怀院里,很多病人被多次收留,每一个再次收留的人,修女们都以同样的热情、同情和耐心服侍他们。虽然一直以来,都有人对姆姆的工作方式提出异议,甚至批评,但姆姆不为所动,她认为:现代人迷失在制度、设施里已经很深很深了。
德兰姆姆最可敬的地方在于:始终坚持穷人是有尊严的,并且付出一生的艰苦努力,在穷人凄惨卑微的外壳内,寻找和发现他们的尊严。姆姆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怀抱大爱去做些小事。”举世公认她是穷人之母。
注:德兰姆姆:德兰修女,又译为特蕾莎修女,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哈普给一位重病的老人喂饭,尽管很笨拙,却受到老人的祝福,正是德兰修女稳如泰山的信念深深震撼了他,让他做到了25年来一直没有做到的事。
B.很多人认为德兰修女救助垂死者是资源浪费,没有什么意义,对此姆姆从不解释,依然无怨无悔地耐心服侍每一个需要救助的人。
C本文通过对德兰修女艰苦努力创建临终关怀院的记述,生动展现了她无私无我为穷人奉献的一生。
D. 德兰修女是一位伟大的仁爱行动者,为了让更多的穷人生命尽头不再那么孤单凄凉,感受到爱的温暖,得到更优质的服务,德兰修女建立了临终关怀院。
E.德兰修女让远道而来探望她的牧师等待,把慕名采访的记者晾在一边,这说明她把服务穷人服侍病人放在首位。
(2)文中详细写了战地记者哈普的感受和转变,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德兰修女被誉为“穷人之母”,她对穷人有哪些看法?请简要概括。
(4)德兰修女拒绝仁爱服务的制度化、设施化,认为现代人迷失在制度、设施里已经很深很深了。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补写出下面句子空缺的部分。
(1)陶渊明描写初回到家时看到的情景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所蕴含的感情相当丰富,有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有恨自己不早归来的感叹。(《归去来兮辞》)
(2)作者最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作为结语,点出全篇主旨,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归去来兮辞》)
(3)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4)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高度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渴望积极用世,不被金钱所驱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梦会亡妻,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境,妻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6)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一句,作者以反问的语气抒发了回归田园太晚的心情。
(2)《膝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雨过天晴,阳光普照的画面。
(3)《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作者左右为难,处境尴尬。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蜀道高险,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琵琶女已演奏完毕,但周围船上的人们鸦雀无声,借明月映照江中宁静优美的环境,从侧面描写烘托琵琶声的优美动听和琵琶女演技的高超。
(3)韩愈《师说》结尾阐述李蟠能行古人从师之道,说明作者写作此文原因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拟行路难》(其四)中运用反问语气表现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精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庭坚作诗善于锻炼熔造前人诗句,《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便化自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是古代诗词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其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的感情色彩不同,这一句是
A. 唯见江心秋月白
B.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C. 杨柳岸晓风残月
D.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作边邑
B. 行李之往来 行李:外交使节
C.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助
D. 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亲附
【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乱易整,不武
A. 敢以烦执事
B. 阙秦以利晋
C. 斧斤以时入山林
D. 谈笑以死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交代烛之武出城的时间和方式,暗示了郑国被围的严峻形势。
B. 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晓之以理,诱之以利,说服秦伯退兵,成功解除危机。
C. 晋文公毅然决定撤军,说明他有清醒的头脑、理智的判断和坚持正义的品质。
D. 选段记事完整,情节生动,文字简洁精练,有很强的表现力,堪称叙事典范。
【4】翻译下面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读书日前夕,一项阅读调查显示,在半数成年国民更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时,近一成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1/3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屏”阅读,已与传统的“平”阅读平分秋色。
读屏这种电子阅读方式的确方便快捷,还可以将零星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因而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但缺点是难以进行系统和深度阅读。
读书这种阅读方式不仅有仪式感,更能引发读者深入思考,是人类进行系统性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受到时间、场地、光线等因素的影响,读书存在不能随时随地想读就读的弊端。
班级准备围绕“读屏•读书”的话题,举办讨论会,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讨论。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