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辽宁大连高三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叔父)   沛公起厕(去,往)

    B. 乃令张良留(感谢)   大王来何(品德,品行)

    C. 闻大王有意过之(责备)   去不义(逃跑)

    D. 我至军中(估计) 孰与君少长(和……相比,哪一个……)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执(niù) 耕(yún) 慰(jiè) 方(qiú)

    B.子(jú) 天(lǎo) 溪(shàn) ##dot## 阔(qiè)

    C.子(jīn) 谈(yàn) 取(duō) 田(shì)

    D.肩(jiǎ) 造(yì) ##dot## 实(dǔ) 量(diān)

  • 3、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终已不(顾得上)   沛公霸上(驻军)

    B.不如也(固然)   奸人构陷(等待)

    C.秦时与臣(游玩)   不可不(告诉)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主(道歉)   至军中(从小路)

  •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舒婷是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有《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会唱歌的鸢尾花》。

    B.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前者既是现存最早的一首汉民族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歌的顶峰之作。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分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字。

    D. 陶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他的诗和文章多表达对官场的厌弃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如《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寡人之国也   月出东山之上.

    B. 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仲卿闻之,亦自缢庭树

    C. 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吾乎

    D. 则无望民之多领国也   以其无礼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爱因斯坦曾经说,真正对一个科学问题的提出才是关键,并不是问题的最终解决,因为问题的提出包括对一个老的科学问题的重新描述和崭新描述,是真正对世界的贡献。所以,第一点我想讲的是,科学精神就是求真。这里讲的求真不是判断简单的对错,而是在人类知识的最前沿进一步去求真、探索。

    科学精神也包括独立和合作。独立和合作看似矛盾,实际是完全统一在一起的。任何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往往来自于少数人,甚至一个人,而这些人在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中经常会经受一些磨难,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同意见,他们必须坚持自己的观点才可以最后成功,所以我们需要独立的思考。

    但是科学的发展,经常需要大家在一起合作。这种合作不止局限于团队内部合作,更依赖于团队之间的合作,甚至跨时代、跨行业的合作。

    1895年,荷兰科学家伦琴先生发现了X射线的穿透力,最后在医学上带来了强大的应用。但是伦琴没冇发现X射线还可以被衍射,而这一现象是上世纪被德国科学家劳埃发现的。劳埃发现了衍射之后,他并没冇意识到X射线还可以帮助我们把物质结构解析得清清楚楚,而这一发现是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完成的。他们父子携手合作,推演出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这样的公式,最后应用于我们的分子结构解析,让我们可以窥探生命的奥秘。他们四人分别获得了1901年、1914年和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之间跨时代的合作,把人类整个文明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所以科学精神也是合作的精神。

    当然,最重要的科学精神就是批判性的思维,也就是质疑。在这种质疑声中我们不断碰撞思想,不断改进提高,不断加深合作,最后推动科学往前发展。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达尔文的“进化论”,都是非常典范的质疑,最后带来了科学的重大进展。

    纵观历史,可以总结果出这样一个简单的规律,那就是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往往依赖于一项核心技术的创新。任何一项核心技术的创新,无一例外源自于一开始的重大原创性的科学理论的突破,就是原始科学发现,而原始科学的发现完全依赖于科学精神。梁启超先生在上个世纪初这样描述科学和科学精神:“有系统之真知识,叫做科学: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叫做科学精神。”因此,大家可以理解成科学精神就是一种态度、一种方法。

    (摘编自施一公《青年与科学精神》)

    材料二:

    为了让植物分类学以及献身于此业的人们能够进入公众视野,作家彭程悄然置身这一领域,凭借其一贯对自然万物的挚爱与关注,以及由此迸发的创作热情和艺术才智,精心写成了长篇报告文学《草木葱茏》。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繁茂的植物资源,同时也催生了国人由来已久的从感性和经验入手对植物的认知与利用。然而,由于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科学教育落后,加之国人的思维长于直觉而疏于逻辑,所以知识和学理形态的植物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初,才由志在科技救国的青年才俊从国外引入。

    此后近半个世纪,我国第一代植物研究者筚路蓝缕,含辛茹苦,在极端困难、简陋乃至险恶的条件下,捧出了一批坚实的成果,显示出植物分类学在中国最初的生命力。新中国成立后,尽管百废待兴,但党和政府还是及时关注植物研究,并作出切实的规划与布局。改革开放以来,植物分类研究进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相关部门和单位通过调整思路,明确目标,充实力量,补齐短板,坚实基础,有效加快了科研步伐。同时进一步拓展全球视野,扩大对外交流,使学科水准在取长补短中跻身世界前列。

    对于中国植物分类学走过的百年历程,《草木葱茏》进行了客观精当的书写,既充分展现出巨大、显著的时代跨越,也没有讳言其起点的滞后与基础的薄弱。以及它在前行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曲折。透过全书,我们看到作家面对历史所秉持的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创作态度。

    在《草木葱茏》中,植物学家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性情与作为,但又不乏共同的人格操守与人生追求。他们都有着吃苦耐劳、精细严谨的劳动态度。植物标本是植物分类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做好这项前提性和基础性工作,几代植物研究者栉风沐雨,宵衣旰食,无数次跋涉和劳作于山野之间,进行植物特性勘察与标本采集。其包罗之宏富和涵盖之广大,在洋洋洒洒126册、录载了三万多种植物档案的《中国植物志》里,有着充分详尽的展示。

    他们还有始终不渝的家国情怀。20世纪初,中国的植物研究从标本采集到整理鉴定,都由外国人来做。对于这种情况,作为早期植物研究者的钟观光,深感不满和不甘。为此,硬是自己动手,创造条件,建立起我因第一个植物标本室,开了中国植物自主研究的先河,为国家和民族争了气。刘慎谔在欧洲从事植物研究多年,取得了显著成就,被法国植物研究机构替为“第一个研究法国植物的外国人”,但他最关心的还是中国植物研究的发展。他带着两万多号植物标本和一批靠节衣缩食买来的专业图书,毅然回到祖国,加入植物研究的行列。类似这样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决心以专业报效祖国的科学家在植物学界还有若干。“乞得种树术,将以疗国贫”,胡先骕当年的诗句可以作为这个群体的精神告白。

    (摘编自《<草木葱茏>:扑向绿野的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精神的关键是一个科学问题的真正提出而不是科学问题的最终解决。

    B.独立和合作作为科学精神的两面,既对立又统一:独立是取待重大科学发现的决定因素。

    C.科研部门加快植物科研的步伐和扩大对外交流,促使我国植物分类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

    D.材料二是叙述、议论相结合的书评,既有对作品内容的叙述也有对作者创作态度的评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哥白尼和达尔文的事例启示我们,只要勇于质疑、坚持观点就会带来科学的重大进展。

    B.如果没有科学精神和基于原创性的科学理论,就没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C.近代中国科学教育的落后及国人思维的局限,导致知识和学理形态的植物研究起步较晚。

    D.如果想了解中国植物学家的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草木葱茏》应是重要的参考书目。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朱熹详细解释了《大学》提出的“格物致知”:想要致知就要穷究事物的道理。

    B.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把传统文化和自然科学联系起来。

    C.海德格尔认为“科学是现代的根本现象之一,科学是塑造现代性的根本力量”。

    D.布鲁诺大胆否定《圣经》所说的“上帝创造宇宙论”,提出了“无限宇宙论”。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请你结合材料二给《草木葱茏》写一则阅读推荐语,列出推荐要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作者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和自由的向往。

  • 8、补写出下列句中缺少的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用利用舆马和舟楫作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李白《蜀道难》写道,因为青泥岭太过曲折盘旋,所以经过时“____________”。

    (3)在《登高》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自已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独自登高的处境。

    (4)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引述士大夫之族的话,从社会地位角度表达了他们不愿从师的理由。

    (5)白居易《琵营行》中,“___________”一句揭示了诗人和琵琶女产生感情共鸣的原因。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引用了《诗经·郑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原诗中的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望。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被称为天外飞来之笔,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是对权贵的抗争,唱出了怀才不遇之人的心声。

    (3)李清照《声声慢》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承上启下,将眼前实景过渡到对当年英雄将领周瑜的回忆。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

    (2)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提到了自己对真的猛士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世人更加勇猛坚定地去斗争、前进。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各题。

    少无适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甲),池鱼思(乙)。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丙)深巷中,鸡(丁)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填写恰当的解释:

    (1)少无适韵:_________(2)桃李堂前:________(3)虚室有余________

    【2】在上文中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词,其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密林   深渊      

    B.旧林   故渊      

    C.密林   故渊      

    D.旧林   深渊      

    【3】下列对《归园田居》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尘网”,喻污浊、黑暗的官场。

    B.“羁鸟”,以关在笼中的鸟自喻。

    C.“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

    D.“樊笼”,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

    【4】对文中诗句理解不恰当的是(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性格,天性本来就只喜爱田园、山林。韵,这里指性格、气质。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错误地落入官场的罗网里,一离开故园就是三十年(从陶渊明初仕为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归男,实际是十三年。诗人这里有意夸大,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极度厌倦)。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关在笼中的鸟留恋原来飞翔栖息过的树林,池中的鱼思念以往自由生活过的深潭。

    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在村南的野外开荒,我又能安守清贫回归故里。

    【5】对文中诗句理解不恰当的是(     

    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住宅周围土地有十余亩,草房有八九间。方,周围。四旁。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繁茂的榆树,柳树遮蔽着草屋的后檐,桃树、李树整齐地排列在堂屋的前面。

    C.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门外没有一点尘土杂物,干干净净,住在陈设简陋的屋子里觉得清闲。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长久关在樊笼里,如今终于又回到了大自然。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B.表现了作者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C.一些平平常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淡朴素的田园图画。

    D.全诗写出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D.“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

    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2)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3)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寻找真善美的过程。心爱的物品,失落的情感,生活的快乐,还有做人的道理,动人的细节,人生的坐标……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

    你曾经寻找过什么?你正在寻找或将要寻找的是什么呢?请以“寻找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