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陶渊明早年曾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B. 史老师教学之余,勤练书法。现在,史老师的字潇洒飘逸,腾蛟起凤,每个人看到了后都赞不绝口。
C. 国庆节的夜晚,空中各色礼花绽放,争奇斗艳;广场上欢歌笑语,歌舞升平,真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D. 他的旷世才情,让人倾慕;他的风花雪月,象征着整个唐朝的恣肆和风流;而他的人生沉浮,则见证了大唐的风雨飘摇和日薄西山。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
A.近年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青年人的喜爱,用微信和微博交流这些节日相关知识,被学生们称为“文化自信”。
B.城市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城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城镇化速度和趋势上,而对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则明显被忽视。
C.朱永新在“国际人才高峰论坛”上指出,阅读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D.电影《芳华》讲述了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里,一群正值芳华的青年,经历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人生命运充斥变数。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夕阳爱情
江慧妍
我一直恨父亲。
父亲是镇上的中学教师,年轻时非常有才华,考取了重点高中。原本前途无量,但因为被一个城里的姑娘伤了心,便自暴自弃,没有继续学业,回乡当了民办教师。
母亲相貌平平,因为仰慕父亲的才华,下决心要嫁给他。父亲家贫,有姑娘主动上门,爷爷奶奶当然高兴。老人家做主,两人便成了亲。成家第二天,父亲便搬回镇上的教工宿舍,说是要专心准备民办教师转正的考试,从此很少回家。母亲没有怨言,有时周末还带一篮子鸡蛋上镇里找父亲,为他做几个小菜,改善生活。
一年后,便生下了我,然而父亲还是很少回家。父亲每年都认真准备民办教师转正考试,但年年都没有过关。父亲便灰了心,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所带的班年年考试都是全镇第一名。父亲回家的次数更少了。
母亲还是没有很多的言语,只是默默地肩负起一家老小的起居饮食。小时候,我对母亲最深刻的印象便是一头乱蓬蓬的头发和一双枯树皮般的大手。记得那年我大概九岁吧,一个初夏的夜里,外面下着大雨,我突然发高烧,额头烫得吓人。母亲二话不说,背起我便冲进密集的雨里。我的体重不算轻,母亲背着我很吃力。我伏在母亲的背上,迷迷糊糊中紧紧搂住母亲的脖子。我突然觉得,母亲其实很瘦,伏在母亲的背上硌得慌。
母亲的脸上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一滴一滴地打在我的手背上。突然,母亲一脚踏空,两个人就要摔在地上了。母亲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力量,一只手在地上一撑,一只手死命地把我搂住。我没有摔倒,但母亲却是整个人都跪在地上,母亲搂着我号啕大哭。
我永远记得,母亲几乎是爬着把我背到了镇上的医院。第二天,我的烧退了,母亲才托人捎信到学校。父亲赶过来看我,我静静地坐在医院的病床上输液,一言不发地看着父亲给我削苹果。
看着父亲白净修长的手指在苹果上灵巧地旋动 ,突然,我恨起父亲来……
这样的恨深深地埋在我的心底。我拼命学习考取了重点大学,努力使自己最优秀。大学毕业后,我在省城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我有能力把母亲接到城里住了。更重要的是,我有能力使母亲离开那个不平等的家了。然而,母亲却不肯走。母亲说:“女儿,我哪儿也不去,这里是我的家。”
父亲已经退休了,他终其一生也没能考上公办教师,终于被清退回家了。握惯粉笔的父亲握起锄头始终不及母亲麻利,父亲便常常被母亲支使去干轻松的活儿。我很失望,我清楚地记得那个雨夜母亲伤心的泪水,难道母亲已经忘记了吗?
多年后,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我赶回家看望,母亲甚至连我也不认得了,呆呆地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偏着头傻笑。父亲拿着一把梳子为母亲梳头,却总有一绺头发翘起来。父亲反复地不厌其烦地梳着那绺头发。母亲伸手挡开父亲的梳子,急急地跑到鸡窝边捡起一个鸡蛋,孩子般咯咯笑着,说:“煮给阿弥吃,煮给阿弥吃!”
阿弥是父亲的小名。我突然冲动起来,直截了当地问父亲:“你爱过母亲吗?”父亲沉默了许久,才对我说:“从前,我不懂得爱……如今,你不要担心你妈的病。安心工作,我会好好照顾好她的。”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一直看着远处,没有看我。风吹过母亲的衣襟,又吹起父亲额前花白的头发。
晚霞从盘缠的葡萄藤缝隙里细碎地筛落下来,洒在父亲和母亲的身上。远处田野的麦穗金黄灿烂,仿佛和夕阳连成了一体。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我”为线索叙述故事,推动情节,展现了“我”的内心情绪,从而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给读者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B.文中多次提到我“恨”父亲,究其原因,无非就是父亲对“我”未尽父责,照顾不够;“我”要接母亲到省城住,主要是要回报她对“我”的爱。
C.小说标题中的“夕阳”一语双关,既实指快落山的太阳,又隐喻父母的晚年。标题“夕阳爱情”意境温馨优美,暗示了小说主旨。
D.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例如把父亲开始对母亲的冷淡、对家庭的不负责任与晚年对母亲的爱作对比,表现了父亲对爱的理解感悟。
【2】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分点作答。
【3】父母的“夕阳爱情”是悲剧还是喜剧?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宋荣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认清自我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2)《滕王阁序》中借用传说与寓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准则不变,志向不改,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3)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写自己内心宁静,虽身居闹市而不感到喧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句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③《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
④三径就荒,____________ 。携幼入室,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2)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师者,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7)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已。(荀子《劝学》)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的《膝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作者辉煌的抗金岁月,同时与报国无门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8、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风移影动, (归有光《项脊轩志》)
②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李密《陈情表》)
③《诗》三百篇,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④ ,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⑤大风起兮云飞扬, (司马迁《高祖本纪》)
⑥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⑦ 何处无竹柏,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⑧ ,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写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以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写作者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氓》中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
张孝祥
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四月黄梅雨。
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注】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今四川简阳市人。这首词大概是在他回芜湖闲赋时所作。姚主管是他的友人。横州,今广西东南横州县。
【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仙槎”就是船,“泛”写出了友人赴任路上的悠然之情,“地角天涯路”则点出路途遥远,天南地 北,二人相隔之远。
B. “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两句是说作者的思念之情将随着朋友到达天涯海角,运用的是虚写手法。
C. “草草杯盘深夜语”写在朋友要离开之时,与朋友深夜饮酒话别,因时间紧急,只能草草准备点酒菜。
D. “莫拾明珠并翠羽”是对朋友的殷切嘱托,是希望他上任之后切勿佩戴明珠翠羽,不要注重打扮。
E. “朝天衣袂翩翩举”一句运用了想象手法,“朝天”朝拜天子,“衣袂翩翩举”,衣袂飘飘的样子,想象友人回朝向皇帝复命时志得意满,踌躇满志的状态。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城,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贵金币。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首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擒之,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造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馆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赏敕印往赐之。比还,成祖已晏驾。洪照元年二月,仁宗命和守备南京。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和历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宜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藩邸,指漕王的宅第,藩王是指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郡王。
B.爵赏,是指有一定爵位的公卿给予下属或同僚的巨额赏赐。
C.晏驾,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意思相同的词还有驾崩、宾天等。
D.朝贡,指古代外国或藩属国的使臣来朝见君主,并敬献礼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和出使海外,使命重大。他受成祖之命出使,一是要追寻明惠帝,查知其逃亡何处;二是要宣扬明朝的国威,显示中原的富强。
B.郑和富有智谋,思虑周全。锡兰山国王诱捕郑和,欲索金帛,郑和对此作出详细的计划,先破其城,后以伏兵打败其军,大获全胜。
C.郑和善于作战,屡败敌寇。他俘获了想借诈降来抢劫明军的陈祖义,又擒拿了前伪王子苏干刺及其妻子儿女,显了军威保了安全。
D.郑和七次出使,功勋卓著。郑和历事三朝,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获得了许多宝物,使明朝与海外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联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交陆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
(2)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5】根据文本材料,谈谈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得失。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没有规划的人生叫拼图,有规划的人生叫蓝图 ; 没有目标的人生叫流浪,有目标的人生叫旅行!
②多么忙不重要,忙什么才重要! 一次重要的抉择胜过千百次的努力!今天的生活是由三、五年前的选择决定的,而三、五年后的生活又是由今天的选择决定的。
③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其实很简单:你在赖床,他在锻炼;你在应付学习,他在用心学习;你在完成今天的计划,他在策划明年的计划。
读了以上三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