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翻译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求学的人 ②君子生非异也 “生”:“天生”
③吾从而师之 “师”:学习 ④道相似也 “道”:道德学问
⑤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知识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泳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2、对《再别康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中弥漫着再别康桥时的淡淡哀愁。
B. 本诗直抒胸臆,语言朴实无华。
C. 本诗讲究形式美,四行一节,全诗首尾照应。
D. “轻轻”等叠字的运用,增强了节奏美。
3、下列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瑕,而白雪覆盖大地的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
②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________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
③艾青对他的养母大堰河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________的。
A.庄严 肃穆 激动 刻骨铭心
B.寒冷 萧条 激动 刻骨铭心
C.寒冷 萧条 感激 耿耿于怀
D.庄严 肃穆 感激 耿耿于怀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此乃乡者朱家之羞也 B.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 出不入兮往不反
5、“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
A.口吃
B.好说谎
C.喜欢骂人
D.喜欢无病呻吟
6、阅读《百合花》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①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跟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②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1】下列对选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媳妇低着头一针一针地在缝小通讯员衣肩上那个破洞,因为她还不知道小通讯员已经牺牲了。
B.“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一句表现了时间的漫长。
C.新媳妇本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淳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
D.当新媳妇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便控制不了自己悲痛的心情。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选材颇具匠心。它是战争小说,却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和激烈,而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前沿包扎所里的故事。
B.“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表达了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也为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
C.通讯员肩上的步枪筒里先前插了几根树枝,后来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小战士天真、乐观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D.这篇小说结构细致紧密,前后照应,浑然一体;描写紧扣人物,个性鲜明;文字繁简适当,浓淡合度,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3】文中两处划线句分别表现了新媳妇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4】以“百合花”为题,有什么深刻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采薇》中写戍卒驻地没有安定,连捎个家信也不可能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表现屈原同情生活艰难的百姓并因此叹息流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贿赂的危害,言简意赅,要言不烦。
9、名篇名句默写。
(1)杜甫的《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慨人生的短暂,于是会情不自禁地洒酒祭奠。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的《短歌行》中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诗中引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2)《劝学》中,荀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让我们感受到在广阔天地间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超脱世俗的快乐与自由。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六国与秦灭亡的历史常常被后人用来针砭时弊,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讽谏当朝统治者未能吸取历史教训;苏洵在《六国论》中则以泱泱大国最终“________”的凄凉结局表达对赵宋王朝重蹈覆辙的忧虑。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和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________”,均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现江水(湖水)之美。
(3)杜甫《登岳阳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其老年病苦孤愁的生活状况。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①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行舟”写诗人在水路上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了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写景,仰观俯视之景,看似不合情理,实则表现诗人离乡远行时那黯淡、凄凉的心境。
C.颈联中“正”字耐人寻味,凄冷的秋天本容易让人思乡,长空一声雁叫自然牵动满怀愁情。
D.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
【2】尾联是如何巧妙表达作者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①。”……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战国策·燕策三》
注:①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己乃图之。”②道,导,引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造焉 造:到……去
B.却行为道 却:退
C.所善荆轲可使也 善:交好,友善
D.愿足下急过太子 过:超过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
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鞠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鞠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完全相同。
B.本文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物。
D.田光自杀不全是因为太子的叮嘱——“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②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的成长总是需要先能够打破边界,然后再找到边界。
前一个边界是外界给自己设定的限制和束缚,后一个边界则是自己能力可以达到的范围。
打破前者,为的是获得生命的丰富和各种可能性,打开眼界和格局;找到后者,为的是认清自己的局限和使命,获得专注与平静。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