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河北邯郸高三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大学之道,在明德

    B.今人乍见孺子将于井

    C.知而后有定

    D.不足以父母

  • 2、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

    B. 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

    C. 齐曼在近期《自然》杂志上著文指出,“发明一种机制,把科学研究工作中获得的片断的知识系统地公布于世,一定算得上现代科学史上的关键性事件。”

    D. 白蚁有一个方面更为奇特: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文化短视频,顾名思义即是记录传统文化的网络短视频。截至20195月初,抖音平台上关于传统文化相关的短视频数量超过6500万条,累计播放量超过164亿次,传统文化话题成了抖音上最热的话题之一。目前,短视频客户端用户集中在24岁左右,而短视频传统文化传播的不断完善,也有利于在年轻人群体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探讨传统文化短视频的受众心理。

    人类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催促着人们主动进入新环境、新领域,获得新知识。而复古风从生活服饰刮到了传统文化领域,从前与受众保持一定距离的高冷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和跨时空性特质下,源源不断地传播到受众的面前。受众对于生动丰富、充满趣味的小众传统文化是新奇的,基于好奇与求新的心理,受众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短视频,重新认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相对于抖音其他类型的信息,传统文化等知识的传播是以一种较为轻松的方式传递严肃的传统文化信息,受众在观看其他类型比如搞笑类短视频时可能会有浪费时间的隐忧,但是观看知识类短视频能够增强受众技能知识、丰富精神世界,给受众带来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而在此基础上,出于短视频的知识传播作用,短视频客户端不再只有休闲娱乐的作用,也是一款轻松学习、获得知识的工具。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认为,在后现代的社会中,人们通常通过消费这个行为来表达自己,彰显地位或品位。当今时代,受众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格调都在提高,审美观念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不仅仅要求简单的好看、眼球刺激,还要有个性、流行等因素。美而不同是大多数人追求的新境界。传统文化一直作为高雅文化存在,在注入短视频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后开始接地气,不同于传统信息传播的呆板与生硬,有个性的传统文化传播符合大众审美,更容易在受众中间扩散传播。

    在传播活动中,从众是指个体(或群体)受到群体压力而改变态度或行为,使之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在短视频领域,传统文化短视频在受众点赞、转发的二次传播中,引起了其他用户的跟随观看。而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抖音客户端无限推送的信息流模式,很多用户会选择点赞量多的视频进行观看。而平台功能的便利性使得人们在从众心理的指导下,由好奇的观看转化为参与视频拍摄。如共青团中央的抖音号与京剧演员王佩瑜合作,共同发起了抖音话题我要笑出国剧范,并为话题提供示范视频,引发了众多受众的模仿,截至目前此话题阅读量超过26亿人次。在从众心理的推动下,优秀的传统文化短视频获得了爆炸式的传播。

    新媒体技术大大丰富了知识传播的渠道与载体,短视频突破了以图文传播为主的两微传播,丰富了现代人接收信息的方式。虽然存在短视频短小微局限、所传达的内容不够深入、视频制作者水平不高导致视频质量不够精致等问题,但目前,短视频依旧处于风口位置,传统文化传播者在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发挥受众主导地位、推动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产出的同时,也要寻求更为深入的传播方式。

    (摘编自郝玉佩《短视频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播与受众心理分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观看短视频能增强受众技能知识、丰富精神世界,给受众带来一种满足感、充实感。

    B.在后现代的社会中,人们都想通过“消费”这个行为来表达自己,彰显地位或品味。

    C.当今时代,“美而不同”的审美观念提高了受众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格调。

    D.从众心理推动受众点赞、转发、观看、参与拍摄,使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获得传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证,主要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探讨短视频时代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倍受热捧的原因。

    B.文章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阐明自己的观点。

    C.文章用共青团中央与京剧演员合作发起抖音话题并提供示范视频的实例证明从众心理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

    D.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论及短视频作为新媒体对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存在问题,给文化传播者指出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视频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唤醒青年用户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B.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传统文化也为抖音视频平台带来了丰富的内容,注入了新活力。

    C.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传播中的快速性和跨时空性特质是受众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短视频,重新认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主观因素。

    D.在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需要寻求不同领域的合作来实现传播效果的优质与传播方式的深入。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在下面的空白处补写出相应的名篇名句。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 ”一句表达了居住小屋反而觉得安适的乐观情怀。

    (2)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渔舟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景象。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沮丧的句子是:“_____。”

    (4)《陈情表》中总写自己命运坎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 5、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⑴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写山之夜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耳畔回响着从山谷传来的熊的咆叫声,龙的吟啸声,巨大的声响震得山石、泉水、森林、峰峦都在发抖。

    ⑶李煜的《虞美人》中,写愁思的多与深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⑷《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摹写声音激越动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生命。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为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为诸葛亮事业未竟、赍志以殁的痛惜之情,读之令人恻然。

    (3)《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常说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绸缪,在《老子四章》里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与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异曲同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张若虚孤身漂泊在外,因此诗中描写的明月给人的感觉也是孤单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便是明证。

    (3)《将进酒》中运用曹植狂饮的典故表现自己忧愤和狂放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来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1)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海内风尘诸弟隔”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

    (2)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泓,字元子,兴之长子也。孝友宽和而无经世之用,又多疾病,兴将以为嗣而疑焉。久之,乃立为太子。兴每征伐巡游,常留总后事。博学善谈论,尤好诗咏。时尚书王敏、右丞郭播以刑政过宽,议欲峻制,泓曰:“人情挫辱,则壮厉之心生;政教烦苛,则苟免之行立。上之化下,如风靡草。君等参赞朝化弘昭政轨不务仁恕之道惟欲严法酷刑岂是安上驭下之理乎!”敏等遂止。泓受经于博士淳于岐。岐病,泓亲诣省疾,拜于床下。自是公侯见师傅皆拜焉。

    兴之如平凉也,冯翊人刘厥聚众数千,据万年以叛。泓遣镇军彭白狼率东宫禁兵讨之,斩厥,赦其余党。诸将咸劝泓曰:“殿下神算电发,荡平丑逆,宜露布表言,广其首级,以慰远近之情。”泓曰:“主上委吾后事,使式遏寇逆。吾绥御失和,以长奸寇,方当引咎责躬,归罪行间,安敢过自矜诞,以重罪责乎!”其右仆射韦华闻而谓河南太守慕容筑曰:“皇太子实有恭惠之德,社稷之福也。”其弟弼有夺嫡之谋,泓恩抚如初,未尝见于色。姚绍每为弼羽翼,泓亦推心宗事,弗以为嫌。及即位,任绍以兵权,绍亦感而归诚,卒守其忠烈。

    泓下书,士卒死王事,赠以爵位,永复其家。将封宫臣十六人五等子男,姚赞谏曰:“东宫文武,自当有守忠之诚,未有赫然之效,何受封之多乎?”泓曰:“悬爵于朝,所以惩劝来效,标明盛德。元子遭家不造,与宫臣同此百忧,独享其福,得不愧于心乎!”赞默然。姚绍曰:“陛下不忘报德,封之是也,古者敬其事,命之以始,可须来春,然后议之。”乃止。

    (选自《晋书·卷一百十九·载记第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君等参赞/朝化弘昭政轨/不务仁恕之道/惟欲严法酷刑/岂是安上驭下之理乎

    B.君等参赞/朝化弘昭/政轨不务/仁恕之道/惟欲严法酷刑/岂是安上驭下之理乎

    C.君等参赞朝化/弘昭政轨/不务仁恕之道/惟欲严法酷刑/岂是安上驭下之理乎

    D.君等参赞朝化/弘昭政轨不务/仁恕之道/惟欲严法酷刑/岂是安上驭下之理乎

    【2】下列对文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传授学问,培养人才。后也称有一技之长的人。

    B.东宫:因在宫中的建筑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在东宫的储君。有时也用“东宫”代指皇太后。本文中当指储君。

    C.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时君主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加以祭祀。故“社稷”借指国家。

    D.子男:即子爵和男爵,古代诸侯爵位的第四等和第五等。按周制,爵称依次分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兴认为姚泓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且体弱多病,所以迟迟不立他为太子。出征时常让他跟在后军督办一切后勤之事。

    B.姚泓的经学老师淳于岐患病时,姚泓亲自上门问候病况,在床边拜见老师,开创了当时公侯见到师傅都下拜的先河。

    C.在平定了刘厥的叛乱之后,姚泓认为自己安抚管理不当,深深引咎自责,韦华认为有这样的皇太子是社稷之福。

    D.姚泓体恤下属,广布仁德,要追赠战死的士卒爵位,免除家庭劳役,还打算封东宫中的十六个臣子子男的爵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弟弼有夺嫡之谋,泓恩抚如初,未尝见于色。

    (2)元子遭家不造,与宫臣同此百忧,独享其福,得不愧于心乎!

    【5】姚赞和姚绍都阻止给东宫臣子封爵,请简要说明他们各自阻止的理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的文章。

    初夏,小孩见自家葡萄架上一串串青翠的葡萄,便迫不及待地摘下葡萄放进口里,刚一咬破,就感到一股强烈的苦味刺激着舌根,小孩条件反射地把葡萄吐了出来。

    葡萄不是甜的吗,为啥咱家的葡萄是苦的呢?小孩不解地问父亲。“葡萄当然是甜的。”父亲说,但所有葡萄的甜,都是苦过来的。葡萄现在正处于苦涩的阶段,你尝到的,当然是苦;待葡萄成熟了,苦酿成了甜,你再去尝它,你尝到就是甜葡萄了。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思考与感悟?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