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河北保定高三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咬文嚼字》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只是单纯的叙述,没有更多的含义,语气软弱,而改用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坚决的判断,带有极端憎恶的感情,语气强烈。

    B. 《谈中国诗》中“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以“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来比喻中国诗人创作的诗歌有悠远的意味。

    C. 《说木叶》一文通过详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是为了说明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以“说木叶”为题,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作者的科学态度,又契合读者的阅读心理。

    D. 《长恨歌》起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统摄全文,“重色”二字已透露对唐玄宗荒淫误国的批判,作品后半部虽描写了李杨的感人的相思,但李杨的爱情悲剧是自己造成的,警戒与批判之意仍蕴含其中。

  • 2、下列对于文言文中有关词语和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廉”是“孝顺亲长、办事廉正”的意思,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察举考试科目,以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

    B. 古人对死的称谓等腰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 丁卯、已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食。

    D.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致仕”意思与之恰好相反。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要求各种审美形式,都以温柔折中为主调,必须要“中和”,不走极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不喜欢“怪力乱神”。从《诗经》到《古诗十九首》的一脉传统,集中体现了这种美学需求。而在宋、元以后勃发起来的戏曲艺术中,这种美学追求就体现得更为显著了。

    元代戏曲批评家钟嗣成,把“中和美”阐释为“和顺积中”。“和顺积中”,就是要如同孔子评《关雎》所言:“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在结构上要把握“务使一折之中,七情俱备”(李渔《闲情偶寄》)。要通过悲喜交集的手法和大团圆的结局,来使人们的情感得以“中和”,求得欣慰。如《窦娥冤》的伸冤昭雪,《赵氏孤儿》的报仇雪恨,《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祝英台》的蝴蝶双飞,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摘编自师阳《中和美与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

    材料二:

    儒、墨、法三家在大致相同的时代,从不同的社会地基上破土而出,均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其各自的理论本位是不同的。

    脱胎于殷周家族血缘社会的儒家,因为要守护当时主流社会贵族阶层世代传承的家族利益,所以需要倡导以血亲关系为根据的差等有别的仁爱观,需要制定世代承袭的礼仪制度,也需要提倡祖宗崇拜、先圣崇拜。在社会治理上坚持德主刑辅,用人上主张亲亲尊尊。儒家认可有条件的天命观,对鬼神的存在未置可否,也无非是要表明家族传承的天意神圣,并使人们对先祖保持某种敬畏。其所有观念无不反映着儒家从社稷本位出发,在时代变革中有所损益的家族传承意念。

    墨家以下层民众为本位,因为小生产者没有稍微雄厚的物质财富可供享用,也没有世袭的利益需要守护,更多关注的是现实社会的生存与交往,因而要反对奢靡,节用节葬,意在保障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生活;社会交往活动中,小生产者只能在对他人利益的维护中才能避免伤害,最终保护自身的利益,所以要破除等级,无差别地兼爱,利人利他;频繁战争的最终受害者都是普通民众,只有反对战争才能维护下层民众的利益,所以要倡导“非攻”;墨家宣扬鬼神的存在,认为天的意志不可违逆,是要用某种方式保证人们对兼爱原则的信奉和实行;社会治理上主张崇尚教化,尚贤使能,则反映着下层民众对家族出身的漠视,表达着他们对素质提升的关注和对个人能力的看重;墨家把大禹打扮成摩顶放踵、苦行救世的圣人,要人们崇奉效法,正表达了对兼爱精神的打造和推崇。

    法家代表正在成长的权势阶层的利益追求,韩非构建了以君主个人权势为本位的“法、势、术”相结合的政治学说。在韩非看来,人的本性都是利己的,君主就要利用人们的利己之心,以物质利益为诱饵,以隐秘的权术为手段,监督臣属和天下人遵照所颁布的法规行事;他反对先圣崇拜,不信鬼神,推崇权势与暴力,就是为了保证君主个人权势意志的伸张。

    儒、墨、法三家的理论本位不同,决定了三家在思想体系的诸多逻辑节点上具有不同的理念,在道德观、天命观、圣人观、生活观、人才观和鬼神观诸多问题上具有不同的见解,也决定了它们对爱、德、贤、圣等概念赋予了不同的意蕴和内涵。

    (摘编自冯立鳌《儒法墨观念差异的根源》)

    材料三:

    近两百多年来,由于对自然界无量的开发、残酷的掠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由于人们片面的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和权力欲望的无限膨胀,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至于残酷的战争。由于过分注重金钱的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人类分裂,造成自我身心的扭曲,已成为一种社会病。因此,当前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甚至今后还要长期不断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身心”之间的种种矛盾问题,这些无疑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课题,其中人们必须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要有自我觉醒。我们认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疑为解决上述三大矛盾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智慧。当然,必须注意,我并无意说,上述三大矛盾仅靠儒家思想可以完全解决,真正的较完满的解决还是要靠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人民共同努力,不断地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理论来逐步解决。

    (摘编自汤一介《论儒学的复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反映世袭贵族阶层的理念,守护家族利益,注重血缘关系,尊崇祖制礼仪,强调平等仁爱。

    B.墨家维护他人利益,主张节用,倡导非攻,崇尚教化,尚贤使能,这些都表现出对兼爱的信奉。

    C.法家认为人有利己之心,治国应诱以利益,施以权术,让所有人都推崇权势和暴力,遵循法规。

    D.中国从宋、元以后的戏曲艺术,更为显著地体现了以温柔折中为主调,“中和”、不走极端的美学追求。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讲究“哀而不伤”,所以《琵琶记》中赵五娘历尽人生种种悲剧的痛苦终在和丈夫蔡伯喈团圆后消解中和。

    B.儒、墨、法三家的理论本位不同,决定了它们的思想体系具有不同的理念,也使其各自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

    C.儒家为传承贵族阶层的家族利益,墨家为表达对兼爱的推崇,都提倡崇拜先圣,而法家为保证君主的权势反对崇拜先圣。

    D.儒、墨、法三家不仅在道德观、圣人观、人才观等诸多方面有不同的见解,而且对爱、德、贤、圣等概念内涵的理解也不同。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赵孟頫的“作画贵有古意”,和韩愈的散文中“文以载道”的复古理论其实是一个目的。

    B.赵孟頫是南宋院体向元代文人画过渡的一个桥梁,这也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性之所在。

    C.“道”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失道则病,得道则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乃至绘画莫不如此。

    D.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传统以及崇尚和谐仁爱的审美理想,在当下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三的论述思路。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得到天下后,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孟子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4)《燕歌行》描写汉军被围后长期征战的士兵想象家中妻子悲苦断肠,自己徒然回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南海鲛人和蓝田美玉的传说写出了自己理想的最终幻灭。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诗人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出自己行舟时的感觉:像身上长了翅膀一样,飘飘欲仙。

    (3)《诗经·氓》中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_________。”

     

  • 6、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尽头的思想。

    (3)《滕王阁序》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4)《逍遥游》中说明小智慧不了解大智慧,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强调说明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 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在《蜀道难》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正面描写蜀山之险峻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登高》中作者感叹年华老去,连借酒消愁的机会都失去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2)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3)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6)______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7)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___________。(韩愈《进学解》)

    (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伶官传>序》)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__________指出真正的逍遥是顺应天地万物驾驭六气的变化。

    (2)《归去来兮辞》中,作者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着力表现色彩变化,突出景物特征,被称为是“写尽九月之景”。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春望怀江南故人

    赵嘏

    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

    [注]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中“杜若洲”“烟暖”“原草”等意象紧扣诗题中的“春望”一词,描绘出春到曲江的无限风情。

    B.诗歌首联,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曲江岸边、水上的景象想到“人未归”“柴扉”,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

    C.诗歌颈联写作者思随目转,将无限深情寄托在草上,也苦于曲江浪涛汹涌而无法接到从故乡寄来的书信。

    D.诗歌尾联运用了设问手法,其中下句“万里春流绕钓矶”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来写景,以景结情,余韵悠长。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颔联。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合乎  磨刀石

    B.不复   声非加    同“智”

    C.江河   马十驾劣马  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金石可雕刻 (拥有)舆马者  风雨

    【2】下列成语中的“备”字意义与“圣心备焉”的“备”相同的一项是 

    A.德才兼备 B.有备无患

    C.攻其不备  D.求全责备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三和第四段启示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

    B.从文章第四段我们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文章的第三段,荀子通过几个比喻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D.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排比、对比、对偶、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里购买黄油,有一天,他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他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在面包向自己购买黄油的同时,自己也一直向他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砝码不准,就不是自己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了。面包师听了哑口无言。

    要求:请以“回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