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隽永(juàn) 混混沌沌(hùn) 粗糙(cāo) 声名狼藉
B.揳入(qī) 廿四桥(niàn) 忸怩(ní) 历尽苍桑
C.讪笑(shàn) 蓊蓊郁郁(wěng) 吮吸(yǔn) 专心至志
D.熨帖(yùn) 亘古不变(gèn) 深隧(suì) 瞻前顾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军训休息时,各连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军歌对抗赛,真是四面楚歌,此起彼伏。
B.文学是件艰苦的事情,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C.公司准备组织员工去黄山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王更是推波助澜,鼓动大家自助游。
D.在改革浪潮刚刚兴起的时候,这一群中年人相遇相识在深圳;十年后,他们又在新的经济特区喀什萍水相逢,不禁心潮起伏。
3、押题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星期天,妈妈为了让小徐熟悉社会,特地叫他到市场买菜。小徐到市场后问摊主:“大叔,买1千克土豆要多少人民币?”
B. 阿明乘公交车去医院看病,他对车上的人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身体不舒服,大家给我让个座吧!”
C. 马医生的好友给他送来自己的字画,马医生说:“恭敬不如从命,你的墨宝我就全都收下了。”
D. 老师放在讲台上的书不见了,问阿勇看到没有,阿勇回答说:“你的书在哪儿我怎么知道呢?你问别人吧。”
4、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贫穷饥饿没有事做,追捕得又很紧急
B.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我将把这些诗稿藏在家中,假使后来的人读到它,会同情我的志向。
C.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D.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也明白死和生的差别是巨大的,普通老百姓对国家有重大的意义。
5、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教养是一个人处世时的一种敬重态度。教养的获得是不可________的,它是长期规训和自我修炼的结果。虽然大家都知道教养是一个人处世的通行证,但是,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________,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更有甚者放纵自我,这样的行为________。
A.一挥而就 不以为然 不以为耻 B.一蹴而就 不以为意 人所不齿
C.一挥而就 不以为意 人所不齿 D.一蹴而就 不以为然 不以为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 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 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 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容,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 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C. 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D. 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现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兵北伐,结果大败,张皇南
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谈到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学习的原因,除了他们认为彼此年龄相仿、闻道相似之外,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虑。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⑵《雨巷》中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撑着油纸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完成下列理解性默写题。
①《琵琶行》中通过描写在场听众的反应和环境氛围,侧面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夜晚回忆往昔年少岁月,梦醒时无限伤感而落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儒雅潇洒,从容淡定指挥战事,以少胜多、取得胜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达对当朝统治者轻率出兵北伐的担忧和不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声声慢》中描写诗人傍晚独坐,听到秋雨打在梧桐叶上的声音,感到无比凄凉苦闷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月亮令人不易察觉的缓慢移动,逼真传神。
11、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八声甘州
汤恢
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正柳腴花瘦,绿云冉冉,红雪①霏霏。隔屋秦筝依约,谁品春词?回首繁华梦,流水斜晖。
寄隐孤山②山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扉。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怅年华、不禁搔首,又天涯、弹泪送春归。销魂远,千山啼祢③,十里荼种。
【注】①红雪:指凋落的红花。②孤山:在杭州西湖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宋林逋隐居于此。③啼祢:杜鹃的叫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以青梅佐酒,既言生活俭朴,又风味殊异,奈何薄酒难抵早春之寒,更何况穿的是单薄的苎萝衣。
B.“正柳腴花瘦,绿云冉冉,红雪霏霏”几句,写景如画,色彩绚丽,与下片末三句形成关联。
C.回首往昔,曾经风流繁华,皆恍然入梦,只剩流水悠悠,斜晖脉脉,反映词人的无限伤感。
D.全词上片写词人举止行为、所见所闻,下片写词人的心灵世界、所思所感,由景入情,婉约动人。
【2】词作下片重在抒情,试结合内容分析词人的复杂情感。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C.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D.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年轻的时候,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能,即使常常被管仲占便宜,也始终对管仲很好。
B.管仲曾经侍奉齐国公子纠,公子小白立为桓公后,公子纠被杀,而他自己也因此被囚禁,后被起用,辅佐齐桓公一匡天下。
C.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使管仲成为了自己的下属,给管仲施展抱负的机会,得到天下人的称赞。
D.管仲任齐相后,凭借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齐国国富兵强。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管仲之谋也。
⑵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⑶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⑷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张栩爱玩滑板。他挑战不同的场地,揣摩每一个技术动作,琢磨滑板构造,精选适合的鞋。于是,他成了著名的滑板运动员。
李逸喜欢动漫,中、日动漫史如数家珍,学画画、找材料,为了做好道具甚至去研究力学。于是,他成了动漫公司争抢的人才。
周欣欣喜欢布娃娃,自学缝纫、配色,还学会了服装设计。于是,她开的手工布娃娃店门庭若市。
童轩是个吃货,从八大菜系到地方小吃,从配料选材到工艺流程,从营养健康到各地风俗,全部成了他要研究的内容。
······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