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划线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刺秦王》)——宫殿的台阶下面。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台阶下面的人,请他们转达。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古代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在古代,通常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
C.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舒缓优柔。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荆轲刺秦王》)——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2、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阙的抒情乐章。
B.《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前。
C.《立在地球边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D.《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3、下列各种语境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B.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C.请柬:小儿新婚之喜,为答谢您的厚爱,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携眷光临。
D.书信:毕业之后,垂念恩师。值此新春佳节,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4、下列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章回体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课文《林黛玉进贾府》选自全书第三回,以贾府老祖宗贾母的外孙女林黛玉的眼光表现了贾府“与别家不同”。
B.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飘逸、豪放。
C. 《祝福》选自《野草》。小说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为主角,通过她在封建传统思想与传统道德摧残下痛苦的人生命运,深刻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D.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仁政”的具体内容。
5、下列语句中不含有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C.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D.不然,籍何以至此?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
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中国的书法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一个对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谈自尊。
回顾历史,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从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钢笔进入中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硬笔代替了毛笔,使中国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文字归于中文,吟诵归于表演,而书法归于美术。识字作为必修课,书法却成为选修课。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了解书法;美术学院学书法的,并未开设文字、音韵的课程。
可见,书法传统在代际绵延中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书法之“法”对于使用毛笔的人来说,越来越隔膜,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尤其是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战乱与运动,书法传统的脉搏被人为地割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标准不断地泛化甚至是丧失。
当前书法发展遇到的问题在于,书法发展延续了几千年,至今全民还在使用汉字,却在短短几十年中大多忘却了书法----如何用毛笔写字。因为文宇与书写断裂,造成书法作为国民基本文化素质的缺失,对汉字整体认识的缺失,继而造成了对书法史论的误读、误解,以及对中国文字、文化发展的误读、误解。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題。在此情况下,书法的传承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孜孜不倦、点滴积累,耳濡目染、薪火相传,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
汉字对中国文化来说,是母体,是源头,是根本。书法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弘扬传统书法事业,正是弘扬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文化安全”的保障所在。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中华民族精神重新被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中青年书法家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同时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用生命凝结的书法艺术,呼唤出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
(有删节)
【1】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为艺术,书法同绘画、音乐等纯艺术不同,它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标志之一。
B.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也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C.中国书法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品,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
D.书法有着深层的蕴含,它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要想薪火相传,必须从小培养、不断坚持。
【2】下列对“书法艺术”渐趋衰落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西方硬笔进入中国、电脑的高度发展与普及,使中国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
B.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
C.二十世纪的战乱与运动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艺术标准的泛化甚至是丧失。
D.现代人对于书法不能从小培养、不能坚持,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书法艺术。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书法作为自古以来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我们应该对其有敬畏之心。
B.现代教育拆解了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C.虽然全民至今仍在使用汉字,却因为文字与书写断裂和基本文化素质缺失等因素,大多数人忘却了如何用毛笔写字。
D.传承书法艺术,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体公民应把书法作为必修课,中青年书法家要肩负起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的《阿房宫赋》中说“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的《六国论》中说“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有能坚持到最后的。
(3)《答司马谏议书》中以“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_______,
_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在《定风波》中,“_______”运用双关手法,道出了作者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写秦对六国“人”的贪奢,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显贵,却也离开故国,早晚唱歌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
(2)《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对偶句形式描写了秦人不珍惜剽掠而来的珍宝,宝物贱用,极显秦之“奢侈”。
(3)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_______________”,就能抵御强秦;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宋武帝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
(3)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2)《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习道理,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从听觉角度烘托深夜山中阴森可怖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郭将军①
李白
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②。
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
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
【注】①此诗当是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出翰林后在长安作。②紫微,紫微星又叫北极星,古人认为北极星是帝星,此处用于比喻皇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郭将军少年武威事迹,后又晋升到银台门担任护卫皇帝的重任。
B.颔联写对郭将军的赞美,由此可以联想到李白奉诏翰林时受到礼遇时的满足。
C.颈联通过郭将军对家中爱子吹笛、美人起舞景象的回忆,寄托其对归家的渴望。
D.全诗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直爽的性格以及其诗歌中蕴含的浪漫主义色彩。
【2】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郭将军形象?使用了何种手法?请结合整首诗具体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俛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惟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三》,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太子丹患之 患:担心。
B.丹终不迫于强秦 迫:被胁迫。
C.太子丹跪而逢迎 逢迎:讨好。
D.所善荆轲,可使也 使:担当使命。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B.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C.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D.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解决秦灭燕国之患。
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大患,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
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谈话内容勿泄;为此,田光自刎而死。
D.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2)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