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B. 乃令秦武阳为副 愿举国为内臣
C. 为之奈何 乃为装遣荆轲
D.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卒惶急不知所为
2、根据《再论文字下乡》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经典源于我们民族的共同经验,我们学习传统经典,可以在社会的世代之间构筑桥梁,实现文化的传承。
B.人类的学习有别于动物,依靠“词”的帮助,通过时间的选择累积,可以从个别的、片刻的情境中获得普遍的、对于未来的认知。
C.在乡土社会里,语言是足够传递世代经验了。大家口口相传,用不上文字。
D.所谓时间上的阻隔包含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世代之隔,人靠记忆留住过去,打破时间阻隔;而其他动物因为不存在时间阻隔问题,所以只存在简单记忆。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个人处世,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__________。掌声,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掌声 ;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__________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心视之,就非易事了。既来之,则安之,便是一种超脱,这种超脱足够人们受用__________ 。
A. 修养 置若罔闻 便是 终身
B. 度量 等闲视之 但是 终生
C. 品位 满不在乎 于是 一生
D. 气质 刮目相看 只是 永远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箴言(zhēn) 柴禾(cái) 便宜行事(piàn) 悲天悯人(mǐn)
B.妥帖(tiē) 句读(dòu) 大笔如椽(yuán) 前仆后继(fù)
C.岑寂(cén) 星宿(xiù) 长吁短叹(yū) 岁不我与(yǔ)
D.晕车(yùn) 稽首(qǐ) 安步当车(dànɡ) 拾级而上(shè)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③外连衡而斗诸侯 ④却匈奴七百余里
⑤会盟而谋弱秦 ⑥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⑧履至尊而制六合
⑨吾从而师之 ⑩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A. ①/②⑩/③④⑤/⑥⑦⑧⑨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 ①⑥⑦⑧⑨/②⑤⑩/③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是落后、保守、专制等。改革开放后,中国主动打开国门,让世界走近中国,了解中国,并且不断谋求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与各国开展贸易合作、对外援助、举办大型赛事或会议、推广孔子学院、建设“一带一路”等,中国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这并不是中国制造能带来的,更多的是中国的发展模式、发展理念、全球格局观念等的吸引力,说到底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与创造力。
改革开放让很多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如快餐、电影、节日等,这些事物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面对外来文化,从猎奇到接受,甚至到崇拜,让很多中国人对自身的传统文化缺乏自信,产生了文化自卑感。中国文化的输出让更多国人能够走出国门,去了解世界。出现在异国他乡的中国文化,中国流行的科技产品与应用软件成为国外民众生活的一部分,这些都让国人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本国文化的自信不断增强。
(摘编自杨文琴《中国文化输出的现状与符号化困境》)
材料二:
我们的流行文化中,曾有“Tuhao(土豪)”“Dama(大妈)”等中文热词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以“玄幻、武侠、仙侠”类为主的中国网络文学,也已走向国外,但它们或者因缺乏文化内涵,或者不是当代中国主流文化,也不具备深刻的文化影响力,并不能发挥提升和发展我们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而在《三体》中,我们看到它对世界输出了表示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意识,而它所诉求的世界观、人类观和宇宙观,具有人类所普遍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其承载的信息量,已完全超越了小说,甚至是文学的领域,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读者,影响着世界文化。《三体》在日本出版的项目组主编就这样说,在日本“我们希望不仅是科幻小说读者,还有其他如工程师、科学家、研究人员、学者、知识分子去了解中国小说”。这说明,我们中国的文学对世界文学、世界文化,正在发生着具有深度、广度的渗透,文化影响力已越来越大……
(摘编自昊昊《由海外“<三体热>”说“文化输出”》)
材料三:
与官方的努力相比,民间自发的文化输出有着灵活、新潮、流行的特点,形式更加接地气。表达方式也更贴合互联网语境,可以很快地进行传播。当我们还在为如何包装“中国功夫”“京剧脸谱”“中国结”这些传统文化绞尽脑汁的时候,不妨转变思路:“阳春白雪”的中国传统文化固然需要传播,但更需要考虑的,是外国人的接受形式。“曲高和寡”,外国人也不全都是“文化精英”,大多数外国人也只是普通人罢了,相比于内涵丰富、形式较为复杂的传统文化,人们在心理上本能地对通俗流行之物接受度更高。
(摘编自王嘉睿《文化输出,从来都不只是官方的事》)
材料四:
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传播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常常暗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如何让一种文化理想精准落地另一种文化土壤,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交融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孤芳自赏,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剖析出诸多为世界各国文化广泛接受的价值理念,如仁爱、勤劳、勇敢、与自然和谐相处甚至性别平等,这也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内在的价值理念也具有很多方面,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展其中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的价值理念。楼宇烈先生曾指出,“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但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
(摘编自钟超《李子柒为何能走红海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办大型赛事或会议、建设“一带一路”等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创造力。
B.西方的快餐、节日等对中国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一种成功的文化输出。
C.《三体》作为文化输出的成功范例,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日本最为明显。
D.李子柒的视频获取了海内外大量的关注,旨在说明文明对话中价值共识的重要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为中国的文化输出和西方的文化输入提供了可能,中国在国际上产生了更多积极的影响。
B.文化输出需要官方的努力,也需要民间的广泛参与。对于外国人来说,雅文化不如俗文化受欢迎。
C.“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颇有“着意栽花花不发,闲情插柳柳成荫”的意味,值得我们深思。
D.真正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点可以避免出现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和孤芳自赏的情况。
【3】请结合材料概括文化输出应注意的问题。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以一叶扁舟写出人类的孤独与渺小感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营地里官兵们在军旗下分食牛肉的画面。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插秧歌》一诗中,写出劳作犹如战斗的紧张气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对权贵的鄙视和不肯趋炎附势的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阐明自己晒笑子路的原因,足见孔子对“礼”的高度重视。
(2)《子路、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 ,而是先用温和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打消学生的顾虑 ,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3)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洵在《六国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六国的祖辈创业的艰难,但他们的子孙对得来的土地却不太珍惜。
(3)《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一句传神地表现出孔子含蓄委婉的表态,既以微笑表示对子路的政治抱负的认可,又含而不露地批评了子路“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写水,“__________”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③。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注解)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②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③河星稀:银河中星光稀微,指夜已深。④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中的“暮”和“归”两字表明,直到天色已晚,诗人这才踏上归途。
B.三四句意思是说,诗人看到青翠的山岭被夜色笼罩,油然而生苍茫寥廓之感。
C.“美酒聊共挥”一句描绘出宾主欢言笑谈、畅饮畅聊的欢乐的场景。
D.最后几句意思是说,主客在欢言挥酒、长歌曲尽之下,不知不觉就到夜深了。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就体裁而言,“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对仗工整,充分体现了格律诗的特点。
B.“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两句中,“入”和“拂”两字赋景物以人的情态。
C.“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运用了白描手法,显示出诗人与主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D.这首诗虽然写的是探访友人的琐事人情,但却依然表现出李白诗歌朗俊豪爽的风格。
13、 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周訢谓王曰:“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其母曰:‘子学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其子曰:‘吾所贤者,无过尧、舜,尧、舜名。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其母曰:‘子之于学者,将尽行之乎?愿子之有以易名母也。子之于学也,将有所不行乎?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今王之事秦,尚有可以易入朝者乎?愿王之有以易之,而以入朝为后。”
魏王曰:“子患寡人入而不出邪?许绾为我祝曰:‘入而不出,请殉寡人以头。’”周訢对曰:“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今秦不可知之国也。犹不测之渊也;而许绾之首,犹鼠首也。内王于不可知之秦,而殉王以鼠首,臣窃为王不取也。且无梁孰与无河内急?”王曰:“梁急。”“无梁孰与无身急?”王曰:“身急。”曰:“以三者,身,上也;河内,其下也。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
王尚未听也。支期曰:“王视楚王。楚王入秦,王以三乘先之;楚王不入,楚、魏为一,尚足以捍秦。”王乃止,王谓支期曰:“吾始已诺于应侯矣,今不行者欺之矣。”支期曰:“王勿忧也。臣使长信侯请无内王,王待臣也。”
支期说于长信侯曰:“王命召相国。”长信侯曰:“王何以臣为?”支期曰:“臣不知也,王急召君。”长信侯曰:“吾内王于秦者,宁以为秦邪?吾以为魏也。”支期曰:“君无为魏计,君其自为计。且安死乎?安生乎?安穷乎?安贵乎?君其先自为计,后为魏计。”长信侯曰:“楼公将入矣,臣今从。”支期曰:“王急召君,君不行,血溅君襟矣。”
长信侯行,支期随其后。且见王,支期先入谓王曰:“伪病者乎而见之,臣已恐之矣。”长信侯入见王,王曰:“病甚奈何!吾始已诺于应侯矣,意虽道死,行乎。”长信侯曰:“王毋行矣!臣能得之于应侯,愿王无忧。”
(节选自《古文辞类纂》)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王且入朝于秦 朝:朝拜
B.许绾为我祝曰 祝:发誓
C.内王于不可知之秦 内:通“纳”,让……进入
D.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 效:仿效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子之于学者,将尽行之乎?
B.今王之事秦,尚有可以易入朝者乎?
C.吾内王于秦者,宁以为秦耶?
D.病甚奈何!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周新颇具辩才,他熟练运用比喻、对比等说理方法,痛陈入秦的弊端和后果,无奈魏王固执,并未接受他的意见。
B.支期思路灵活,他明悉魏王后顾之忧,要言不烦,切中肯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展现了“行动派”的力量。
C.支期擅长批亢捣虚,他并不正面回答长信侯的问题,而是严词厉色摆明利害,并不惜以武力相威胁,追使对方就范。
D.长信侯善于察言观色,当支期奉命召他进宫时,他虚与委蛇,被迫进宫后,又主动以魏王病重为由劝魏王不要入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所贤者,无过尧、舜,尧、舜名。
(2)吾始已诺于应侯矣,意虽道死,行乎。
【5】从“宋人名母”的故事中,我们能总结出怎样的“学习之道”?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立意自定;(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3)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