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海南昌江高三上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年过不惑的杰克罗恩现实,积二十年之功创作了大型壁画《天堂之火》,终于在巴黎画坛崭露头角

    B.没有中国共产党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解放是不可能的。

    C.全篇不断地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在反复的吟咏中,诗人的感情凝重隽永、意犹未尽

    D.广州恒大足球队在中超联赛中取得的辉煌战绩与俱乐部的高额资金投入息息相关,恒大俱乐部雄厚的财力令其他俱乐部望其项背

  • 2、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

    A.缓不济急

    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无事

  • 3、下列各组词语,字形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漫江 荻花 霓裳 张惶失措 挥斥方遒 风华正茂

    B.搭讪 訇然 阑干 书生义气 契阔谈宴 酣畅淋漓

    C.揳入 悯然 青衿 谪居卧病 激浊扬清 越陌度阡

    D.廖廓 浮粱 暧暧 列缺霹雳 一曲红绡 呕哑嘲晰

  • 4、下列对相关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蛮夷:是对华夏民族之外未开化少数民族的统称,一般称北方的少数民族为狄,称南方的为蛮,称东方的为夷,称西方的为戎。

    B.季:可以用来表示排序,“孟”“仲”“季”就是用来表示兄弟姊妹长幼序次的。所以“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中“季父”即叔父。

    C.弱冠:我国古代,男子到了20岁的时候成人,就要行冠礼,取表字。在人际交往中,为了表示尊敬,称别人往往称名,称自己往往称字。

    D.春秋时期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毛主席的诗词多是在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斗争中吟就。要感受毛主席的领袖魅力与心胸气魄,就不能不关注他的身世经历,不能不关注他写作时的社会局势。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水激活万水流

    ——吉林省“河湖连通”工程走笔

    “一进洮南府,每天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得补。”

    ——白城昔日民谣

    河湖连通,一篇写满梦想的文章。

    它是如何从一个宏大的战略构想成为大地上的奇迹的?

    季节性泛滥,长期性干旱。水,是吉林西部多年来苦苦不得其解又不得不解的难题。怎样管水?怎样用水?这是一个考验我们智慧与胆识的科学命题。

    白沙难,“河湖连通”四大水源工程之一——“引嫩入白”水利工程的起点。在这里,自北而来的嫩江水被提升进入上百公里的沟渠,一路流向城市,流向灌区,流向湿地。

    流动的水让这片土地滋润起来,生动起来。

    嫩江,蒙古语为碧绿的江,这个充满绿意的名字承载着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绿色梦想。

    站在嫩江之畔,遥想当年,这片土地的景色全然与干旱无关。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依然水草丰茂,湿地众多。在八百里瀚海星罗棋布的数百个天然湖泊沼泽,向我们述说着这里过去独特的生态系统:丰水期,地上水蓄满湖泊泡沼;枯水期,地下水默默滋养大地农田。河与湖之间循环连通,天与地之间循环往复,年复一年,生生不息。

    深秋的莫莫格,眼前的美景似乎在证明着生态“回归”。成千上万的白鹤、天鵝、大雁、野鸭在天空翱翔,在水波中跋步,在苇海间穿行……

    向南100多公里以外的向海,是另一番繁茂景象:湖上水鸟低飞,岸上黄榆静立,苇荡芦花飞扬……

    这一派生机盎然,很难让人想到被誉为“吉林西部之肾”的向海和莫莫格两大湿地,此前一度濒临枯萎。

    “湿地又‘活’了过来!”在向海水库一场闸,从向海水库放出来的清水沿着幸福渠浩荡远去,它们的目的地兴隆水库此前曾经干涸了12年。通榆县委书记孙洪君手指幸福渠激动地说:“通榆县历来在白城最旱,降雨最少。据观测,今年地下水位升高了1米左右,平均降水量现在已接近500毫米,没有‘河湖连通’工程这绝对不可想象。”

    通过“河湖连通”工程,白城累计为向海、莫莫格补水6亿多立方米,恢复湿地近4万公顷。

    从打井抗旱、筑坝防洪,到河湖连通、治水用水,生态引发的问题就要从生态这个“根”上解决。引水为赢,有水则兴。这是一场从根本上决定吉林西部命运的观念革命。

    “河湖连通”工程的先行先试让白城尝到了甜头。

    景美了,人也乐了。“河湖连通”不仅是水利工程,也是地地道道的民生工程、“生态富民”工程。

    在向海雁鸣湖,数万只本地独有的“向海雁”掠过水面低飞,蔚为壮观。这是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利民村村民崔本军养雁的“大本营”,他是七八万只大雁的主人。“一只雁养4个月就可出售,去了成本,利润200元没问题,养100只就能挣2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周边许多农民跟着养雁,形成了规模可观的产业。

    有水了,恢复勃勃生机的不仅仅是湿地。

    两年时间,白城增加水面面积180万亩,今年渔业产量预计3.3万吨,是14年来最高产量。

    “风沙小了。”这是白城市林业局副局长肖凤祥直观的感受。

    “草原的草平均高了2厘米。”白城畜牧局副局长张春雨说,“现在草原沙化、碱化速度明显减慢,鹰多了,治鼠不用放药。”

    2013年白城全市平均降雨量459.7毫米,比历年同期多75.9毫米,今年降雨量有望超过500毫米。2013年白城全市地下水平均上涨1.02米,预计粮食产量82亿斤,是历史最高产量。

    吉林是粮食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连年增产之后我们不仅要问:下一步向哪里要增产?

    吉林省粮食增产的最大潜力在西部!前提是:必须解决水的问题!

    “河湖连通”,一篇写满希望的绿色发展的大文章。

    吉林西部未来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如果生态环境改善,西部的资源条件、发展基础将转变为巨大的产业和经济优势。吉林西部走生态之路,既是解困,更是升级;既是求生存,更是求发展。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尽快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②本文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类一等奖。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本文主标题“一水激活万水流”形象生动,前后两个“水”的含义有所不同,前一个“水”取其本义,后一个“水”是取其比喻义。

    B. “河湖连通”工程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确立的国家重大水利发展战略,而本文是一篇重大主题深度报道,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C. 本文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类一等奖,这是对作者的激励和鼓舞,有利于人们了解“河湖连通”工程。

    D. 本文报道方式大胆创新,开头引用民谣,语言通俗易懂,表现了白城的贫穷状况,契合主旨,有地方色彩,极富个性色彩。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河湖连通”曾是一个梦想,从战略构想到实施是一个奇迹。吉林西部长期缺水,要解决这个难题,要有智慧和胆识。

    B. “嫩江”蒙古语含义是碧绿的江,承载着人们的绿色希望,因此,“河湖连通”四大水源工程之一就是引嫩江水进入白城。

    C. “河湖连通”后,嫩江江畔数百个天然湖泊沼泽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河与湖之间循环连通,年复一年,生生不息。

    D. 本文多处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如“地下水位升高了1米左右”“恢复湿地近4万公顷”等等,表达准确、严密,更具说服力。

    E. 这篇报道站位高远,思考深入,气势恢弘,生动厚重,有历史时间跨度,所报道的地域较为典型,对可持续发展有启示意义。

    3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以桑叶润泽有光,比喻女子容颜亮丽;也有人说,是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丰厚的句子是:“                  。”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

    (3)李煜《虞美人》中“                   ”两句中包含了宫殿依旧、宫女衰容之叹。

    (4)“诚宜开张圣听,                  。”(诸葛亮《出师表》)

     

  • 8、名言名句默写: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美人烘托英雄人物,表现周瑜年轻英俊、奋发有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描写了琵琶女在诗人再三邀请下出场时那种羞怯的表情。

    (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一诗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心系天下、忧思时局的感受。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在秋日黄昏里来来往往的行旅,人事匆匆,由纯自然的景物写到人的活动,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4)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用 “__________”句写出了湖水的明净光洁和湖面的广阔;用“___________ ”句写出了月夜下湖天一片澄明的美好境界。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琵琶行》写作者谪居九江期间,山村音乐难以入耳的两句是:“_________。”

    (3)“悲难”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文人情感。杜甫的《登高》以 “__________”两句抒发久客他乡、孤苦多病的悲难。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和对仗,表达了脱离官场,回归家园的强烈愿望。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4)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借“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6)在《荀子·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闽中秋思

    (唐)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写。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南国秋日特有的美景,请简析这两句描写的艺术特色。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全诗无一句写思乡,却将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晋平公问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刘向《说苑》)

    (二)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三)

    自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刘向《列女传》)

    1下列各项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戏:戏弄

    B.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庐:简陋的房子

    C. 男则堕于修德   堕:堕落

    D. 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   师:从师学习

    2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废学,若吾断斯织也   是造物者无尽藏也

    B. 夫君子学立名   犹不能不之兴怀

    C. 晋平公问师旷曰   水为之,而寒

    D. 何以异于织绩   吾尝终日思矣

    3下列用“/”给文中字体加粗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B.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C.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D.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下列各句分为四组,都与“劝学”有关的一项是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④非学无以广才

    ⑤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

    ⑥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5下列对上述三段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文字,通过晋平公与师旷的对话,阐述师旷对学习的见解,告诫人们学无止境,这正应和了《劝学》中所说的“学不可以已”。

    B. 第(二)段文字,诸葛亮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需要静,学习需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C. 第(三)段文字,孟母教诲孟子的主要道理是学习要取得成就,必须要有恒心,坚持不懈。

    D. 在表达方式上,第(一)段运用比喻说理,第(二)段运用对比说理,第(三)段运用的也是比喻说理的论证方法。

    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2)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一个成功者的路上,并不都是一帆风顺。正如一位赛车冠军回答“取胜诀窍”时说的:“许多车手在输掉比赛的时候,第一句话总是抱怨自己的赛车不够好,天气不行,发挥不正常。总之,一大堆理由,但从来没想过应该检讨的,其实是他自己。如果一个车手仔细地去打扫赛道的胎痕,他就会明白高手过弯道的技术和路线是多么的出众,更会明白自己输在哪里!”

      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和现实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①观点明确,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