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海南三亚高三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某中学文学社拟发一封信,邀请著名作家碧野担任顾问,语言表达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A.我们荣幸地聘请您为我社顾问,敬望如约。

    B.您荣幸地被邀请为我社顾问,我们感到无比高兴。

    C.聘请您为我社顾问,将是我们一大荣幸,特呈请柬,敬望欣然赏光。

    D.我们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宿命(sù)  帖(yù)  圮(tān)  祷(qí)

    B.(juàn)永 守(gé) 慰(jiè)  蝉(tuì)

    C.如(pì) 雕(zhuó) 荒(wǔ)  剥(shí)

    D.荒(pì)  然(zú)  坎(kě)  古(gèn)

  • 3、下列句子句式与“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 有碑仆道。

    C. 当其欣于所遇

    D.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4、下列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为仲卿母所遣 B.而今安在哉?

    C.有碑仆道 D.群贤毕至

  • 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全都是褒义词的一项是()

    A. 大家都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也在处心积虑地牟取利益。

    B. 他总是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C. 张警官明察秋毫,把那个老奸巨猾的骗子绳之以法。

    D. 在首战失利的情况下,中国队的队员仍然不屈不挠斗志昂扬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与全国9家博物馆合作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持续热播,这些国宝级文物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让很多观众感叹:中国文物很丰富,中国文化有内涵。

    不仅是《国家宝藏》,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出现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一大批“现象级”作品。这些节目就像一股清流,让曾经浮躁的电视节目沉静下来,悄然涵养出优雅的文化气质和温暖的人文关怀。

    这些节目成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契合了全社会越来越强烈的文化自信。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征途上,中国的观众更加渴望找寻到内心的精神归属,扎牢自己文化上的根。因此,当战火中辗转守护先秦石鼓的故事被深情演绎,当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徐徐展开,当有着“瓷母”之称的各种釉彩大瓶震撼亮相……观众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责任感被一一激发,产生强烈共鸣。一方荧屏变幻,历史使然,时代使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一段时间里,电视曾被各种真人秀“霸屏”,过度娱乐化的现象让人不安。《国家宝藏》等一系列文化类节目的探索强有力地表明观众需要娱乐,更需要精神的滋养,我们的需求远比“明星蹦蹦跳跳”来得更多。关键在于,如何在文化的内核和创新的表达中找到结合点,让诗词、书法等传统文化“活起来”,变得更有故事、更有感情、更有温度,易于感知、易于接受、易于亲近。

    (摘编自2017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观众不只需要“更快的马”》)

    材料二

    近日,位于故宫文华殿内的清乾隆各色釉大瓶前人满为患,很多中小学生拉着家长专门来观看这件有着“瓷母”称号的文物。在《国家宝藏》中,各色釉大瓶因被戏称为乾隆皇帝“农家乐审美”的象征,一夜之间成了“网红”。

    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学生刘晓在各色釉大瓶前驻足许久,看了又看不愿离去。他是《国家宝藏》的“铁杆粉丝”,电视上看完后又上网找来节目视频反复看了几次,“既爱听文物背后的故事,也爱看自己喜欢的明星”。

    “原本怕影响孩子学习,挺反对他看的。跟着看了一集后就放不下了,一到播出时间就陪孩子一起看。”刘晓的母亲于女士说,“原本对历史兴趣不大的孩子自此迷上了历史。

    “历史节目也能真实又轻松好看,这样寓教于乐的节目应该大力提倡。”一位带学生在故宫参观文物的初中历史教师说,自己不仅爱看《国家宝藏》,在课堂上向学生大力推荐,还计划结合课堂教学把节目里涉及的知识点融入期末考试试题中。

    北师大历史系学生刘媛更关注每件文物背后守护人的故事,尤其令她感动的是节目第一期中梁家三代故宫人接力守护“中华第一古物”石鼓的故事,“感谢每一位文物守护者,是他们将中华民族的信念留存下来”。

    (摘编自2018年1月8日《中国教育报》《历史文化课需要怎样的“打开方式”》)

    材料三

    一档综艺节目又一次带火了旅游,只不过这次不再是旅游类真人秀,而是一档“正经到骨子里”的文化节目。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自12月初《国家宝藏》开播以来,通过“博物馆”搜索国内旅游产品的数据骤然上升了50%,有旅游网工作人员预计,随着该节目热度的攀升,尤其寒假临近,不少有亲子游和游学计划的家长,已开始把目光转投“寻宝之旅”。

    在经济领域,有一个专门的“博物馆经济”的说法,它是指以博物馆或博物馆群为依托,通过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特有优势和经济价值,将博物馆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有机融合的一种经济形态,能带动区域软实力提升和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博物馆事业功能发挥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某种程度上,《国家宝藏》所“意外”带动的博物馆旅游热,也就是对博物馆经济的一次间接激励。

    《国家宝藏》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让国宝重器“说话”,其实就是拉近文物、历史与公众的距离,将文物的魅力、历史的细节以恰当的方式展示、诠释给公众,告别了过去的“高冷范”和“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它的成功,既实现了一种高效的历史文化科普,也为发展博物馆经济乃至整个文博、文旅产业,提供了有说服力的启示,那就是要有“受众意识”,要找到市场的“痛点”。

    (摘编自2017年12月25日《光明日报》《<国家宝藏>走红,博物馆经济大有可为》)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肯定了央视推出的节目《国家宝藏》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目前电视节目中的一股清流。

    B.材料一认为《国家宝藏》这个节目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它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契合了全社会越来越强烈的文化自信。

    C.像《国家宝藏》这样的文化类节目受热捧,说明了观众需要娱乐,更需要精神的滋养。

    D.材料一启示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要继续探索如何在文化的内核和创新的表达中找到结合点,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变得更有温度,更易于接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宝藏》中讲述的这些国宝级文物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激发了观众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责任感,可以说,《国家宝藏》节目的成功是历史使然,时代使然。

    B.材料二通过叙述中小学生及家长、老师和大学生等观众对《国家宝藏》节目的喜爱和欣赏,说明要让历史节目获得观众的认可,要从孩子做起,照顾到孩子的兴趣和接受能力。

    C.材料二多角度引用学生、家长、老师对历史节目《国家宝藏》的理解和评论,体现了新闻的客观性和时效性。

    D.《国家宝藏》带动了博物馆旅游热,它在各领域都带动了区域软实力提升和经济持续发展,在各个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就如何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谈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思国之安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4)想谗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吾尝见笑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氓》中男子对感情不专一的句子是“__________”。

    (2)《离骚》中写屈原不会因为被肢解而改变志向的名句是“___________ ”。

    (3)《赤壁赋》结尾处,主客的精神实现了飞跃:“_______”一句表现忘记了空间,“_________”一句表现忘记了时间。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被贬后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2)韩愈的《师说》中,“___________”表达的观点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相同。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突出表现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的军事才干。

    (4)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诗人因病断酒后国恨家愁难以排遣的抑郁之情。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写乐声忽而清脆悦耳,忽而艰涩低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3)“东风”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它往往象征着一种饱受摧残的境遇,如“______________”。

  • 11、请补写出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近,都是指出通过向他人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甚至可以超越老师。

    (2)李白的《蜀道难》 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作者联想自己和琵琶女的命运同病相怜,同声相应,于是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句也是本诗的诗眼。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C.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而写景。前一句是远景描写,后一句是近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

    D.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2】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徵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徵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诗》云:‘先人有言,询于刍荛。’昔唐虞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不能塞也;靖言庸回,不能惑也。秦二世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信朱异,而侯景举兵向阙,竟不得知也。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徵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破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少不为难。然就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好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徵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B.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C.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D.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文中“梁武帝”“隋炀帝”则分别是萧衍、杨广的尊号。

    B.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成为臣子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唐虞,是唐尧、虞舜的并称。尧帝,因年轻时曾被封为唐侯,所以称为唐尧;舜帝,国号叫有虞,所以称为虞舜。

    D.仆射,古代官职名。始于秦,汉代后职权渐重,属尚书省。至唐时,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之职。南宋后废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伤身子的不是身外之物,而是声色滋味,如吃喝、音乐,女色,一旦沉迷其中,就会酿成灾祸。欲望越多,伤害越大。

    B.唐太宗认为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戒骄奢淫逸,谏议大夫魏徵与詹何都认为太宗所说的,符合古人的道理。

    C.魏徵认为君主应该多方面听取和采纳臣下建议,不偏听偏信。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都因偏信而被蒙蔽,太宗很赞赏他讲的话。

    D.魏徵认为新帝王的兴起,是在前朝衰乱的时候,百姓乐于推翻旧朝,四海之内都会先后归顺,是天授人与,并不是很艰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

    (2)魏徵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

    【5】本文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文中唐太宗君臣讨论了哪些为君之道,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宇,根据要求作文。

    记者采访一位赛车冠军,问:“您取得今天这样瞩目的成绩,有什么特别的致胜诀窍呀?”赛车冠军说:“许多车手在输掉比赛的时候,第一句话总是抱怨自己的赛车不够好,天气不行,发挥不正常。总之,一大堆理由,但从来没想过应该检讨的,其实是他自己。如果一个车手仔细地去打扫赛道的胎痕,他就会明白高手过弯道的技术和路线是多么的出众,更会明白自己输在哪里!”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