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不齿 B.虽有槁暴
C.輮使之然也 D.或师焉,或不焉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非能水也
B.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
C.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下面几组句子中,使用的文言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大王来何操 时人莫之许也 唯我马首是瞻 沛公安在
B.吾属今为之虏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笑于大方之家
C.得复见将军于此 见燕使者咸阳宫 以其无礼于晋 燕王拜送于庭
D.求人可使报秦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 群臣侍殿上者
4、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
(2)当一些年纪较大的群众前来咨询时,消防官兵用最 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他们讲解消防安全知识,切实增强了普通群众的消防意识。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 ,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南辕北辙 简洁 如临深渊 B. 南辕北辙 简捷 如履薄冰
C. 买椟还珠 简洁 如临深渊 D. 买椟还珠 简捷 如履薄冰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琢磨,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中。
B.俄外长拉夫罗夫访华期间出席了苏联红军解放中国东北博物馆开幕仪式并致辞。他指出,俄中在对待二战问题上存在共识,但当前有人企图窜改历史。
C.其实很多人都不是没有爱心,而是看到很多人都无动于衷,自己也就随遇而安,其实内心十分纠结。
D.做工方面,两车属于半斤八两的水平,车上都能发现一些不均匀的接缝或处理不到位的细节。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日前,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超37亿,登顶国内动画电影票房冠军。热血昂扬的故事内核、震撼惊艳的视觉特效、对经典神话故事的创造性改造,获得不少观众好评。回看近些年文艺市场诸多口碑佳作,“燃”是它们共有的标签。“燃作”正以火热的流行姿态,走红于当下文艺市场。
一部作品“燃”,必是作品中生起一团火,令人振奋,引人共鸣。剥离创作手法和叙事技巧的外壳,火种就是作品中极具感染力的正能量精神。《大江大河》中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励志拼搏、《士兵突击》中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奋斗意志、《我在故宫修文物》数年如一日打磨一件国宝的工匠精神……看这样的作品,我们与其说被一个个人物故事“燃”到,不如说被涌动其间的进取、勇敢、专注的精神气质感染。“燃作”流行,折射出人们对正能量文艺作品的旺盛需求和热情接受,在当下丰富多元、竞争激烈的文艺市场,正能量题材依然是“刚需”。
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文艺成就,那些至今为人称道、传播甚广的文艺佳作,很多都充溢饱满的正能量精神。以“青山保林”(《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为代表的红色经典,不只是50后、60后的燃情记忆,还经由影像化、舞台化改编,成为几代人共同的精神养分;小说《平凡的世界》里主人公敢闯敢干、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在多少人的青春记忆里闪闪发光;《亮剑》《闯关东》等影视剧作,不管什么时候回看,都让人内心激动、热血沸腾。这些“燃作”题材不同,形式多样,但无一不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无一不传递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
有人说,时代在变,现如今媒介日益发达,生活节奏显著加快,海量信息冲击之下,文艺还执着于正能量是否已经过时?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平台普及,文艺创作门槛逐渐降低,确有一些不良创作风气,或以颓废为美,或以恶搞为能事。事实证明,于思想上无精进、于情感上无促进的文艺作品最终会被市场和受众抛弃。无论时代怎么变,人们对真善美的需要只会持续炽热,对文艺作品“走心”的需求只会更加强烈。如何引领正向价值,呼应大众对现实人生的积极追求,是今天创作者的重要使命。正能量最易感染人,经由感染人实现提升人,恰是文艺创作的永恒目的。从这个角度看,正能量题材拥有更高远的艺术追求、更长久的艺术生命。
当然,并非有正能量就是成功的“燃作”,还须有扎实的故事和优质的形态做支撑。正能量的故事若要避免主题先行,将情怀落地、真正打动受众,需要精良的艺术水准、精妙的讲述能力。电影《战狼Ⅱ》成为标杆“燃作”,依靠的不只是家国情怀和英雄精神,还有紧凑跌宕的故事剧情、引人赞叹的视效呈现。当冷锋一次次化险为夷,当逼真的斗争场面清晰展现在眼前,观众得以真正的沉浸和共情,冷锋身上的精神气质才会真正感染人、打动人。《林海雪原》中杨子荣智勇双全、正直无畏的形象令人难忘,若没有生动曲折的线索铺垫和故事设计,这样的正气形象也难以生动鲜活。柴好方能火旺,好的内容设计、艺术手法就是一捆捆好柴,保证正能量的故事越燃越旺。
现如今,大众文化形态日益丰富,我们有太多文艺样式可以为正能量题材赋能。一部影片可以收获几十亿票房、一条暖心的短视频可以收获数百万点赞,5G时代,我们诠释、展现正能量故事的手段会更加多元。此时,更需要文艺创作者从广袤现实中寻找真挚动情、振奋人心的好故事、好素材,以更及物更及人更丰富的艺术形式,创作出一批批精品“燃作”,满足大众对优质正能量作品的真切期待。这是时代的呼吁,也是文艺创作者应尽的职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燃作”正以火热的流行姿态,走红于当下文艺市场,反映人们的刚性需求
B.“燃作”能够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其中不乏传递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
C.“燃作”能够感染人,提升人,拥有更高远的艺术追求,更长久的艺术生命
D.“燃作”的成功依靠的是正能量的传递,可以缺乏扎实的故事和优质的形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采用的是并列结构
B.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既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
C.文章列举《士兵突击》等例子,不仅诠释“正能量精神”的内涵,也佐证了观点
D.文章末端论证新时代更需要文艺创作者尽自己的职责,创作出更多的“燃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个正面人物故事证明,人们只喜欢涌动着进取,勇敢,专注的精神气质的文艺作品
B.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创作,充溢着满满的正能量精神,所以取得卓越的文艺成就
C.《林海雪原》中塑造杨子荣形象,既赋予正能量,又依托曲折的情节,这符合文中理念
D.当下,诠释和展现正能量故事的创作手段更加多元,因此已创作出一批批精品“燃作”
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顺风而呼, 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_________ ,朽木不折;_______,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表明曹操放低姿态,希望人才屈驾来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认为可借以纵展眼力,开畅心怀,极尽视听的乐趣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客人的箫声哀婉幽怨,细微悠长,甚至能产生“_______,_______”的动人效果。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苏轼在《赤壁赋》描写主客二人在宽阔江面任凭小船漂流的句子。
(2)杜牧的《阿房宫赋》里写阿房宫由于楼阁众多、高大,导致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给
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1)《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两句是: , 。
(2)《陈情表》中用“ , 。”两句写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3)《陈情表》中李密用“ , 。”两句要求晋武帝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请求。
(4)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 ,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5)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的两句是: , 。(《兰亭集序》)
11、名句默写,根据一定的情景填写下面句子空缺的部分。
(1)《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用乌鹊难以择枝的情景来比喻贤才无所依托,以启发他们善于择枝而栖。
(2)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两句,从陶渊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其一)点化而来,都是借日常景物描写寄寓他们对纯朴宁静而又充满情趣的田园的喜爱。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最能体现诗人性格及本诗主旨。
(4)《登高》中写诗人登高远眺,身世之悲与忧国之情齐聚心头。每联对仗,句法严谨,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联含有八意。
(5)《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了乐曲在达到高潮之前却突然暂停之后,听者从此时的寂静中更能感受到琵琶女埋藏在心中的深沉情感。
(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从视觉和听觉写边塞的凄凉:戍楼上更鼓响起,边城开始宵禁,路上已没有行人;秋天的边地传来孤雁的哀鸣。
B.颔联只写客观实景:白露已至,放眼看去,眼前的霜露开始变白;那故乡的月亮,分外的明亮。
C.颈联的上句是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两句写得伤心断肠,折射出战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中“长”是“一直、总是”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平时寄出的书信尚且无法到达,更何况是在战争还没有停止的时候。
【2】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课内文言文】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课外文言文】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
除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召权知开封府。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奏曰:“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仁宗曰:“卿欲谁立?”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六十,且无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当议之。”请裁抑内侍,减节冗费,条责诸路监司,御史府得自举属官,减一岁休暇日,事皆施行。
迁礼部侍郎,辞不受,寻以疾卒,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孝肃。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 跬:古代指半步。
B.风雨兴焉 兴:起兴。
C.驽马十驾 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D.金石可镂: 镂:雕刻。
【2】下列句子中的“而”字,与例句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A.蟹六跪而二螯
B.而神明自得
C.而寒于水
D.吾尝终日而思矣
【3】下列成语中的“备”字意义与“圣心备焉”的“备”相同的一项是( )
A.德才兼备
B.有备无患
C.攻其不备
D.求全责备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B.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C.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D.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5】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土产砚”,端砚因产于古端州(今广东肇庆)而得名,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并称为“四大名砚”。
B.“朋党”指精诚团结的朋友与同侪。古人倡导君子应该胸怀修齐治平的理想,广结朋党,同心同德,为国尽忠。
C.“龟鉴”即龟甲和镜子,龟甲可以卜吉凶,镜可以辨美丑,以龟作镜纽,借喻借鉴前事,为人做事要履于“正中”。
D.龙图阁,宋代阁名,本是宋真宗纪念宋太宗的宫殿。收藏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各种典籍、图画、宝瑞之物以及宗室名册、谱牒等。又先后置待制、直学士、直阁等官。包拯曾任龙图阁直学士,故民间戏曲小说中以“包龙图”称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包拯为官清廉,刚正直谏。他任端州知州期满后不拿一方砚台回家;他用唐朝宰相魏征的三篇奏疏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还劝谏天子要爱惜人才,避免大兴土木等。
B.包拯敢于改革弊政,一心为民。旧时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他却打开官署正门,让人们到公堂前陈述是非曲直,使官府小吏不敢再欺瞒。
C.包拯忠于职守,心系朝廷。任谏议大夫时,他询问皇帝迟迟未立太子的原因,引起皇帝的疑问,之后皇帝理解他是为国家长远考虑,表态将慢慢商议此事。
D.包拯家风朴实淳正,不尚奢华。他要求后代子孙当官决不能贪污,否则不允许放归本家,去世后也不能葬入家族墓地;他在地位显贵时,衣食用具依然如布衣时一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⑵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学生代表的身份,为主题校园文化周的启动仪式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