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没治!”“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措地嘟囔着。
B.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说什么“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C.坚守工匠精神,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躲进小楼成一统”。
D.钟扬,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在那样的艰难岁月里,家里的长辈即使食不果腹、筚路蓝缕,也要把我和哥哥送去学堂念书。
B. 电话诈骗这种事情,网络媒体上没少报道,然而仍有不少大学生漠然视之,认为不足为训,这不能不叫人感叹。
C. 他的这篇论文,中心不突出,论据不恰当,简直是不刊之论。
D. 三年来,经他手的钱成千上万,但他清廉自守,离职时依然是那点简单的行李,别无长物。
3、对下列句中“之 ”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④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⑦皆白衣冠以送之
A. ①③/②⑥/④/⑤⑦ B. ①②/③⑥/④⑤/⑦
C. ①④/②③/⑥/⑤⑦ D. ①③/⑥⑦/④/②⑤
4、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 ”,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B. 每到四月中旬漫山遍野的梨花就 风华正茂 地绽放开来,小村庄就完全笼罩在一片白色的世界里。
C. 隔壁班的班主任总来我班串门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实他想学习我们班抓卫生的方法。
D. 台上走出了一位短小精悍的人物,原来就是万众期待鲁迅先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计划完成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建造。在此期间,根据需要会发射一系列货运飞船,向空间站提供物资补给。
B.《真正男子汉》作为国防教育片是成功的,明星通过自己的真实体验,将“绝对服从命令”表现得更加贴近大众心理,让观众通过节目了解了军人强大的战斗力是如何培养的。
C.鸡年春晚,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别具一格。黄婉秋、张信哲、邓紫棋等三地演员演出的《歌从漓江来》,演唱的立意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让广西山歌显得格外唯美动人。
D.超强台风“莫兰蒂”9月15日在福建厦门登陆,造成了一定数量的通讯中断、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给群众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学存在一套发达的抒情体系,有学者将中国文学的传统总结为以抒情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抒情传统。抒情传统虽然不能囊括中国文学的总体,但确实抓住了中国文学的一条主脉。在漫长的文类、文体融合与演变的过程中,这一抒情传统自然而然地浸润了小说,使得古代小说具备丰富的抒情因素。在中国古代小说的浩瀚海洋中,虽然不乏游戏笔墨之作,但是那些流传后世的杰作往往是发愤抒情的结晶。
当然,在承认古代小说抒情性的同时,不可否认抒情因素并非与生俱来的。抒情性虽然在唐传奇中就已显露痕迹,但只有到了明清,在文人化和个人化倾向的刺激下才大放异彩。同时,中国古代小说中也存在着一大批无关抒情或淡化抒情的说理、记事文类,比如文言小说系统中的笔记、杂记、逸事等,白话小说系统中的历史演义、神魔小说等。但是,这些现象并没有消减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特性,反而从各个方面将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面相凸显了出来。如历史演义永远少不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神魔小说也总是对生命盛衰与身心超越之道抱有关怀,只是这些抒情因素多半沉潜在文本深处。
此外,如果将视野扩大到整个中国小说史,就会发现抒情性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演变的重要趋向和内动力,也是近现代小说转型的重要因素。在清末梁启超提出“小说界革命”以后,我们不仅能在社会小说中看到吴趼人的嬉笑怒骂、刘鹗的哭与泪,还能在言情小说中感受到林纾、徐枕亚的哀伤情调——这种哀伤情调甚至弥漫至五四新文学时期,进而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五四时期,从鲁迅的“呐喊”与“彷徨”到郁达夫苦闷的“自叙传”,从周作人提倡的“抒情诗的小说”到沈从文的“抽象的抒情”,虽然传统小说的抒情模式已被现代作家抛弃,但是抒情的灵魂依然还在。
(摘编自陶明玉《小说何以抒情:从古代到当下》)
材料二:
以中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的文化渊源为考,明清以来的戏曲、小说的真正核心还是离不开一个“情”字,正如童庆炳所说,“明清以来,戏曲、小说作品的大量出现,从表面看,似乎离开了抒情传统,转向了叙事方面,其实也不尽然。因为第一,明清两代抒情的诗仍属于正统,是高雅的标志;第二,就中国古代戏曲和小说作品而言,仍然贯穿着中国独特的抒情传统”。是的,摆一摆明清以来传世的每一部小说与戏曲,都是抒情与叙事兼并的“种子”,《红楼梦》《牡丹亭》《西厢记》如此,此外,唐宋元明清以来的各类小说与戏曲也莫不如此。
若以诗词曲赋的数量来衡量一部著作是否以抒情为本,那么《红楼梦》也是排在前面的。童庆炳不仅认为中国戏曲是“以讲故事为表,以抒发情感为里”,还不容置疑地认为“一部《红楼梦》不过是作者感叹自己的身世,感叹生命的快乐与悲哀而已……《红楼梦》是在歌唱故事,而不是一般的叙述故事”。或许童庆炳是提出《红楼梦》“叙事如歌”的第一人,大凡认真读过《红楼梦》又深谙中国文学史的人,可能不会对这一说法持完全否定立场,《红楼梦》是叙事的,也是抒情的、诗意的、浪漫的,通篇诗词曲赋此起彼伏,构成了全书伤情悲世的基调,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红学研究者蔡义江曾编辑出版了《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一书,并在书中提出“按头制帽,诗即其人”的议题,同时也认可作者苦著《红楼梦》定“有传诗之意”,“传诗”说可谓是抒情为本的另一种说法。该书共选入了三百六十余篇诗词曲赋和分析鉴赏,颇有可读性,假如你把这些诗词曲赋从《红楼梦》中全部抽掉,那么《红楼梦》可能就曲终歌罢,面目全非了。
正如关四平所述:“《红楼梦》的情感表现由多个层面构成,既有男女爱情,也有亲情、友情。无论是哪个层面的情感表现,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均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这与童庆炳的《红楼梦》叙事观“歌唱故事”说如出一辙,悲剧的传播,有时就是一种感叹、一种哀号、一种泣血,一言以蔽之,就是抒情。
小说叙事得益于抒情的孕育,同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也得益于诗评的发展与丰富。倘若没有诗评,又何来叙事理论的批评。“小说的评点自然是从对诗文的评点发展起来的,但它的盛世则要归功于李贽。”即使现当代文学理论抑或批评研究,虽然诗学批评所占的比例锐减,但似乎也没有任何一位专家会公然否定汉语小说叙事的抒情基因,相反,不少专门从事小说叙事理论研究以及美学研究的当下学者,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有关这一点,陈世骧给予的论断更为明确:“中国文学注定要以抒情为主导,抒情精神成就了中国文学的荣耀。”
(摘编自孙仁歌《汉语小说叙事文本抒情性渊源及其特征探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抒情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抒情传统是中国文学的主脉,这一传统浸润了小说,使古代小说具备了抒情因素。
B.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古代小说都具有抒情性,如神魔小说,它们无关抒情或淡化抒情,但并未消减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特性。
C.童庆炳认为,明清以来的文学由抒情转向了叙事,明清以来的每一部小说和戏曲,都是兼顾叙事和抒情的。
D.评价一部作品是否以抒情为本,可以通过作品中诗词曲赋的数量来衡量,这与蔡义江的“传诗”的说法如出一辙。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三国演义》,读者能从其叙述的故事中感受到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B.考证五四时期的作品,我们找不到传统的抒情模式,但依然能看到抒情的传统。
C.材料二举《红楼梦》这部作品的例子,意在证明诗词曲赋对一部作品的重要意义。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涉及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传统的论述,但两者侧重点不同。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材料二中陈世骧观点论据的一项是( )
A.“许多抒情作品则未能把视线、笔触更多投向自我以外的客观世界。”
B.词“它不仅在诗歌发展链条上继承了言志抒情的传统,并将这个传统传递给了后代”。
C.茅盾的小说《幻灭》“令人信服地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青年人对生命的悲剧性感受”。
D.郁达夫的短篇小说在表达形式上“只关心自己的感受,并将这些感受描写出来”。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材料二说“《红楼梦》是在歌唱故事,而不是一般的叙述故事”,请结合下面一段文字对这一论述加以阐述。
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这日不知为何,他二人言语有些不合起来,黛玉又气的独在房中垂泪,宝玉又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渐渐的回转来。
(摘自《红楼梦》第五回)
7、根据教材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李煜的《虞美人》中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不疑惑不糊涂。
(2)《再别康桥》中点明作者寻梦归来后放声高歌,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沁园春·长沙》中,由眼前的秋景过渡到对过去回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__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直率。“_________”一句表现出孔子以微笑表示对子路的政治抱负的认可。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阿房宫里的宫女原来在六国的身份是很高贵的。
(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与上片“_________”虚实相映,写人写景内外一片澄明。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塞外雄浑壮阔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
(2)《再别康桥》一诗中,诗人借助想要融入康河的意愿来表达永久爱恋康桥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
(3)《鸿门宴》中指出大丈夫应不拘小节的一句话是:_____,大礼不辞小让。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当代作家陈祖芬在《爱是圆的》中写道:“追求是一种永恒的诱惑。”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虽身陷官场,却心念田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对独立自由个性的追求,不卑不亢,蔑视权贵;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这源于他对忠君爱国、收复失地的理想的追求。执着追求正是古代先贤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游龙门奉先寺[1]
杜甫
已从招提[2]游,更宿招提境。阴壑生虚籁[3],月林散清影。
天窥象纬[4]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注释: 【1】龙门奉先寺:龙门即龙门山;奉先寺,龙门石窟之一。此诗为杜甫25岁时游历之作。【2】招提:梵语,指僧人。【3】虚籁:风声。【4】象纬:天上星辰错列,如经纬一般。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游寺,二句承上写住寺,中间两联承前详写夜景,七句转到清晨钟声,八句结于心有省悟:起承转结,构思精巧。
B.诗人夜宿奉先寺,山谷里的阵阵风声,月下树林飘动摇曳的清影,夜幕上恰似经纬的星辰,无不渲染出环境的虚静高寒。
C.作为杜集开篇第一首诗,有人评价“不用禅语而得禅理”,这正是诗人佛家精神的反映,也代表了杜诗的基本思想倾向。
D.诗中的青年杜甫虽不是佛教徒,但对佛教思想也有深刻领悟,唐代文化兼容并包,读书人广泛受到多种文化观念的影响。
【2】下列诗句没有表现禅意佛理的一项是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王维《过香积寺》)
C.阴阶明片雪,寒竹响空廊。寂灭应为乐,尘心徒自伤。(钱起《哭空寂寺玄上人》)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本诗中间四句用词精妙,手法高超,请结合诗境,作简要赏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去职。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怪而问之者,昂致书以谕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己。此恩此爱,毕壤不追。”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
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谕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昂奉启谢曰:“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不许。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徙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诏谥曰穆正公。
(节选自《梁书·袁昂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B.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C.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D.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忧,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诏”表示帝王对臣民的命令,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
D.谥,是人死之后他人给予死者的一种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昂极重亲情,从兄袁彖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为他着期服守丧。
B.袁昂备受期许。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却能做到尽心服丧,他日必能获取功名: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官员。
C.袁昂深受器重。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节前去犒劳军队;他屡受提拔,仕途亨通,高祖还赐他鼓吹的仪仗,并给予他护卫数十人。
D.袁昂谦卑低调。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他临终时上书表示不愿接受追赠和谥号,告诫诸子不立墓志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
(2)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就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写作里,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这部仅用了5个月时间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请以“不留退路,才有出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