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②由于父母都是作家,耳濡目染之下,他也极具文才,能援笔成章,文不加点。
③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管委会高度重视,按照“突出重点,责任到人”的原则,全面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城区面貌改头换面。
④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
⑤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⑥陶渊明放弃仕途,回归田园,在外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行径,但潇洒的五柳先生昂然自得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2、从下列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受台风“海马”影响,粤、闽、赣3省部分地区受灾。据统计,广东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近18万公顷,大约有170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56间,直接经济损失35.11亿元。
C.主办方表示,本届冬博会将免费开放,观众只要在网上注册就可以免费进入,体验式的展览,让更多人感受冰雪运动的乐趣,从而提升冰雪项目的普及,助力北京冬奥会。
D.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从唐代起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以前的诗都称为古体诗,如《诗经》、《离骚》、两汉南北朝乐府。近体诗指的是格律诗,唐以后也有诗人用古体写诗,如“歌”“行”“吟”“引”等,《琵琶行》属于古体诗。
B.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民歌集,因数量只有十九首而得名。“古诗”是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的一种诗体。
C.《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芣莒》即属于这部分。
D.“永遇乐”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京口北固亭怀古”是标题,有揭示内容的作用
5、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仔细回味生活中的一个个出乎意料,或许就会寻找到孕育新动能的蛛丝马迹,在经济领域开辟一片广阔天地。
②舌尖上的浪费出现回潮,警示人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难以一挥而就,“光盘行动”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③有专家指出,首届新高考虽然平稳落地了,但要在2020年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度体系,仍然任重道远。
④美国根据“301调查”报告公布了拟对华采取的关税措施,这种罔顾世贸规则的做法,违背了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⑤今天,我们正需要一大批为理想抱负而拼搏奋斗的新人,或为百姓安危舍身而出,或为改变贫困面貌用尽心机。
⑥学校二十多年来一直在进行“主体多元教育”的探索,要求师生全员参与其中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开创学校发展的新路。
A. ①③④ B. ②③⑥ C. ①⑤⑥ D. ②④⑤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秤时光
陈虹
我家的老秤,始终挂在记忆中斑驳的墙上,静静地守候着时光。老秤见证着我家生活的变迁,从贫穷到富足。日月流转,那些逝去的日子在它的身上烙下印记,写下岁月沧桑。那秤杆的一起一落我在眼前,那吆喝声、喧闹声犹在耳畔,仿佛一曲经年的老歌,在平仄韵律中,唱出岁月绵长、素淡隽水的歌谣。
我家的第一杆秤,是一杆16两老秤,在我有记忆的时候,就一直挂在厨房里。40厘来的紫檀秤杆,配一枚鸡蛋大小的圆形秤砣,秤杆乌黑发亮,秤星已经部分脱落。
母亲说,这杆老秤是节粮度荒时称粮食用的。我家是一个大家庭,三世同堂,十多口人,挤在一起吃着大锅饭。在节粮度荒那几年,母亲要把一个月的口粮,计算成每天的定量。等次做饭前,母亲拿出这样老秤,按定量称好粮食,多一点母亲也会抓出来。那时,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是:“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这是对我们最质朴的勤俭节约教育了。这杆秤是母亲带着全家走出困境的明灯。
家里的第二杆秤,是一杆柞木杆秤,老秤长80厘米,有两个提手,这个提手叫秤毫,两个提手就是两个秤毫,分为头毫和二毫。
这杆秤是上世纪80年代初母亲买的。那是改革开放初期,王串场农贸市场刚刚建成,母亲租了一个铺面,卖起了蔬菜。母亲早上去民权门批发市场进菜,然后再去王串场农贸市场零售。每天早出晚归,异常幸苦。母亲瘦弱的身躯,骑着一辆三轮车寒来暑往,一干就是几十年。
母亲卖的菜都整理得干干净净,菜里的稻草、泥土都择出去,黄瓜、丝瓜、韭菜,每一种菜都水灵灵,透出新鲜。像小葱、菠菜、蒜苗,黏泥沾在根上抖不净,母亲就一棵一棵泽干净,再用草绳捆好。为顾客称蔬菜,母亲都是单手举秤,让秤杆翘得高高的,唯恐分量少了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在母亲的词典里,找不到缺斤短两这个词。母亲一直干到60多岁,在家人的劝说下才不卖菜,回家赋闲养老。
依靠着卖菜,母亲风光地嫁女、为儿子娶媳妇。用这杆秤,母亲为家里买了电视机、录音机、空调,这些电器在上世纪80年代算是“几大件”了。这让很多人羡慕不已,也对母亲钦佩极了。母亲提起家里的幸福生活,总是说:“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在以前,哪能私人经商啊。”这杆秤,是母亲带领全家脱贫致富的火炬。
我家的第三杆秤,是一个精致的小电子秤,也叫厨房秤,计算器大小,拉丝材质,精巧美观,称量精准。
每天大哥在家学习做各种美食,也会称枸杞、松茸、当归、党参的重量,为母亲熬制各种补品,母亲看着大哥在屋里忙活,几克白糖、几克奶粉、几克黄油都要在电子秤上称重。母亲就会撇撇嘴,说:“做点东西,还这么讲究,我要像你这样磨蹭,小时候早把你们饿死了。”母亲在旁边唠叨着,看着身边儿子忙碌的身影,目光中满是幸福。
这台小电子秤,是成年儿女给母亲的祝福。
我家的三杆秤,见证了我们从食不果腹走向温饱,又从温饱迈入了小康生活。母亲经商的杆秤,仍然安静地挂在墙壁上,常常被母亲取下来擦拭干净,不染一丝灰尘。我想,这秤里有母亲的记忆,也有母亲对岁月的怀念,这经年的老秤,称量出旧时岁月寒,称量出今朝时光暖。
(选自2020年10月《天津日报》有删改)
【1】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以“我家的秤杆”为线索,将秤杆与母亲的辛劳、时代的发展密切结合在一起,再现了几十年来天津人们生活的巨变。
B.以前母亲每次做饭前,总要拿出老秤将粮食过秤,多余一点粮食母亲都要拿出来,这主要体现了母亲爱惜粮食、做事细致的特点。
C.作者在刻画母亲人物形象时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多方面写出了母亲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D.当看到“大哥在屋里忙活,几克白糖、几克奶粉、几克黄油都要在电子秤上称重”时,母亲就会“撇撇嘴”,这体现了母亲对大哥厨艺不精通的不满。
E.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家中三杆秤的变迁,折射着家族的巨变、时代的变迁、祖国的日新月异。
【2】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由“______,______”两句,诗作内容自然地从现实过渡到梦境。
(2)我们应该以谁为师?对于这个问题,韩愈在《师说》中以“______”的反问句,强调了年龄并非择师标准。
(3)“水”随物赋形,千姿百态,是古代诗歌的经典意象之一,如“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不禁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起对往昔不平凡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感叹人生短促,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人才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曹操在《短歌行》中说一旦四方贤才光临,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曹操在《短歌行》中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表达希望多多接纳人才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短歌行》中曹操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要像周公一样殷勤地接待贤才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芣苢》 中写采摘人提起衣襟兜起芣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插秧歌》中写插秧人回答不能“歇半霎”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暗示:“______________。”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
(2)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先用树木、水流作比,接着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的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
(2)酒逢知己千杯少,但是孤寂时即使面对美景饮酒也往往更添愁绪,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为明证。
(3)《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句用劣马来设喻,说明学习贵在坚持的道理。
(2)《师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析了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 ,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4)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苏轼在《赤壁赋》)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宋]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①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②,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释]①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②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
B.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C.“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D.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
【2】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二)
御者之妻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 ① ,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②。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 ③ ,晏子怪而问之,御实以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赶车。②去:离开(指离婚)。③抑损:谦恭退让。
(三)
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所至焉。有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
【注释】①谮:谗言,说坏话
【1】关于“之”字的翻译,从词性效果的角度归类准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 ②行李之往来 ③何厌之有
④将焉取之 ⑤晏子怪而问##dot##之 ⑥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③/⑤⑥
C.①④/②⑤/③⑥
D.①⑤⑥/②/③④
【2】关于下列语句的句式归类准确的一项是( )
①是寡人之过也 ②夜缒而出,见秦伯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④何厌之有 ⑤既而归,其妻请去 ⑥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②⑤⑥/③/④
C.①⑥/②④/⑤/③⑥
D.①⑤/②/③④/⑥
【3】《御者之妻》一文给了你哪两点启示?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②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实以对。
③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
14、请你参加学校组织的“我为家乡代言”活动。要求从下列三类中任选一个关键词宣传介绍家乡,不少于100字。
旅游胜地:五台山 晋祠 平遥古城 云冈石窟
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 漆器 汾酒 陈醋
山西籍古代名家:晋文公 狄仁杰 王勃 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