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施施而行”中的“而”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 吾尝终日而思矣
D. 觉而起,起而归
2、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生下来和一般人没什么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兴起了。
C.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写了《师说》来赠给他。
D.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样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中的主语中心语是“治人者”。
B.“父亲显然也是慌张的”中的“慌张”是形容词。
C.“为准确审题,我把作文题读了三遍。”中的“三遍”是补语。
D.“失去自信”“打开鸭栏”“谈论学术”“栽培树苗”四个短语结构类型相同。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约500万叙利亚人逃离了这个危机四伏的国家,由于国际社会的“捐助疲劳”逐年加剧,其中大多数人都在邻国艰难生存。
②他家的这对双胞胎兄弟关系很好,从小到大一直没有发生过争吵,可谓是举案齐眉。周围的人们十分羡慕,都夸他们家教好。
③德国《星期日世界报》3月25日刊发文章称,有证据表明,欧洲人已经答应一贯孤傲不群的美国联合反对中国。
④北宋处士林通(和靖),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焚琴煮鹤,远离尘嚣,何等快意,何等潇洒!
⑤新近对社会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将是那些腐败分子头上悬着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他们插翅难逃。
⑥当他的报告结束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衰。人们对于他的敬仰之情在掌声中充分表达了出来。
A. ①③⑥ B. ③④⑤ C. ②④⑥ D. ①②⑤
5、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相同的是
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 ①③⑥相同 B. ②④⑥相同 C. ①③⑤相同 D. ②④⑤相同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将消逝的物语:油纸伞
李振南
①每当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深夜里听那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春雨时, 我的思绪便会穿越时空,抵达江南小镇的小巷和它的油纸伞。
②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记得儿时, 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 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让人恍然进入梦境。现在,这个梦离我们越来 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也只有在以假作 真的影视画面里,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③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 考证。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 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 的人或是明眸皓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 蹰彷徨,那么宁静,那么典雅。或是两把油纸伞交错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 出了爱的火花,产生了如水的柔情。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着 眼睛里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演绎 了许仙、白娘子的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④油纸伞走向乡下,肯定是《白蛇传》以后的事了。这种竹木结构,用纸糊 成的雨伞,都无一例外地散发着桐油的漆味,芬芳但又有一丝刺鼻,那黄黄的颜 色,温暖着打伞人的心。记得,小时候乡下农人的家里,多半都是有一把油纸伞 的。现在,我想起来,我家也有一把手柄长长的油纸伞,虽然不知道使用了多少 个年头,伞面也已破旧,然而孩提时每每撑开,总会有山水的味道,有亲人的味 道,在雨中一路追随陪伴。
⑤我家的油纸伞属于祖传或是母亲陪嫁过来的,我至今仍不得而知。按照我 们这里的乡风,油纸伞是“有子生”的谐音,是吉祥的象征。所以,过去在闺女 出阁时,其父母总要送上一把油纸伞讨个吉利。我家门角里的这把油纸伞是不是 母亲的陪嫁物,我一直没有问过,那时也不懂得问。
⑥过去,乡下的油纸伞,一般是妇女和儿童的用物,成年男人的遮雨工具是 箬笠、蓑衣,他们讲究的是实用,不需要诗情画意的伞。我儿时使用油纸伞都是 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又大又笨重的油纸伞,它的重量和宽度早已压过我弱小的 肩头,有时候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将它撑开。在斜风骤雨中,油纸伞和人都晃 荡在乡间泥泞的土路上,这时,雨模糊了视线,风吹淡了田园的颜色,雨和伞构 成一组天然的乐器,雨在伞背叮叮咚咚地敲打着音乐,此起彼落,使寂寥中的行 人有了一份乐曲的慰藉。
⑦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 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如今,油纸伞早 已被式样繁多的自动伞、折叠伞所取代,它们做工精细,变化无穷,如五彩的花 朵在大街上、小巷里、阡陌中次第开放。虽然我清楚地知道,它们也源于油纸伞 的构想,是油纸伞的沿袭,但已缺乏了油纸伞的诗意。因为它们已没有了木质的 温润,油纸的芬芳;没有了其张开时的热烈、坦诚和闭合时的羞涩、含情脉脉, 已缺失了一个民族的古典情怀。所以,当若诗若梦的油纸伞逝去后,我们就再已 无缘读到一首像《雨巷》那样令人心澄眼热的诗歌和《白蛇传》那样缠绵绯恻的故事。
(摘自《中国散文家》2011 年第 2 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 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在深夜里听那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春雨时,“我” 就能看到油纸伞的影子,置身于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间,赏一幅幅充满诗意的 田园风光图。
B. 江南的雨使独具慧心的匠人产生创造的灵感,油纸伞应运而生,沿袭千年而 不绝。
C. 追忆小时候在乡下用过的油纸伞,作者印象深刻的是雨和伞敲打出的音乐。 这样写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D. 文中对于油纸伞是母亲陪嫁物的猜测,是虚实结合的写法,说明家里的这把 伞在我的心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E. 文章最后把油纸伞和自动伞、折叠伞做对比,是为了说明即使现代各式各样 的伞更精细更美好,而油纸伞所承载的古典情怀和诗意却是永远无法替代的。
【2】结合文本,对于“油纸伞物语”的丰富内涵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由于江南多烟雨,江南人的雅致和悠闲,才有了油纸伞的诞生,并使之成为一 种地域文化。
B. 油纸伞的轻巧典雅,表现了丁香姑娘的秀美,演绎了许仙和白娘子的爱情故事。 油纸伞由此充满文学的诗意和古典情怀。
C. 油纸伞在普通家庭具有实用价值和亲情的味道,又是吉祥的象征。
D. 油纸伞,伞面张开后形成圆形,为祝福新人生活美满圆满的意思。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易水决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司马迁的《史记》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平”语近人》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中“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锐意改革,壮士断腕的决心。
8、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所说:“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马说》中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完成下面的空缺部分
(1)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徐志摩《再别康桥》)
(3)像我一样, ,冷漠、凄清、又惆怅。(戴望舒《雨巷》)
(4)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5)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6)如今 ,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7)真的猛士,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8) ,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子罕》)
(9)《家》《春》《秋》被称为“ 三部曲”。
(10)汉字形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草书、行书、楷书等阶段。
(11)《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是英国作家 。
11、默写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除了陡峭的山崖,还有_________________。
(2)《雨霖铃》(柳永)中想象别后酒醒的情景,被称为“古今俊语”为人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花阴》中最后三句直抒胸臆,亦以景见情,其中_________一句,以物拟人,地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年华的愤慨和苦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以廉颇自比,既表明自己抗金决心又抒发忧愁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④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⑤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⑥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⑦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释:①俞紫芝: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④翡翠:翠鸟。⑤别业,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⑥旆,旗。⑦绷:布幅。
【1】下列各项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先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再写隔岸烟雾迷蒙中的野草,远近明暗搭配和谐。
B. 颔联描绘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这样一幅清幽冷寂的画面,传达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C. 颈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酒旗飘飘为动景,渔屋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东中有静,更增情味。
D. 尾联“无人写得寄京华”一句,写诗人不禁想画一幅《水村闲望》画,表明他官场失意的愤懑之情。
E. 诗的前三联写景,由沙滩到隔岸,然后转到河内,再移到岸上,跳跃变化大,给人以目不暇接的感受。
【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下列句中“师”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师”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而耻学于师
B.孔子师郯子、苌弘
C.择师而教之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作者写“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一句的用意是( )
A.赞扬不知句读而拜师学习的小孩子,批评有惑不解又不拜师学习的成年人。
B.对那种小孩子不学句读,成年人不去解惑的社会现象表示不满。
C.对那种不知句读倒要从师学习,不知解惑却不从师学习的社会现象提出批评。
D.赞扬不知句读却从师学习的风气,批评不能解惑又不从师学习的做法。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家境贫困但衣着整洁的同学,礼貌周到的出租车司机,讲信用的小铺老板……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儿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请写一个你注意过的人,可以是身边的相识者,也可以是陌生人。
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