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云南文山州高三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珠算“中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删去“为”)

  • 2、古人“始生三月而加名”,“男子二十,冠而字”。如孙权,名权,字仲谋;刘备,名备,字玄德。一般情况下,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刘备与孙权会面时,他的自称和对孙权的称呼应是(  

    A.备   

    B.备   仲谋

    C.玄德 

    D.玄德 仲谋

  • 3、下列各句中,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大学毕业五年了,他就这样浪荡乾坤:五年中,他曾“南漂”,也曾“北漂”,现在又是“西漂”,一直在寻找着适合自己的职业。

    B.大陆有“三聚氰胺”事件,台湾有“塑化剂”风波,二者堪可举案齐眉,共同显示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C.他那滑稽的表演、幽默的语言把同学们笑了个前合后偃,真的没想到,向来以严肃著称的班主任在今天的毕业联欢会上,竟然扮成了小丑的模样。

    D.企业之间不光有竞争,更应有合作,既然对方已发出善意的信号,我们就应顺水推舟与之和解,以共同应对眼前的困难局面。

  • 4、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不拘于时

    C.客有吹洞箫者 D.月出于东山之上

  •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

    ③既东郑   ④又欲肆其西

    A.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不同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也相同

    C.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相同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造园者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大观园是一所宅园,它一无远山近景可依,二无茅屋寺庙凭借,然而曹雪芹别出心裁地把自然界各种美好的东西组合到园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借景方式,通过(园中人物、建筑、动物)、(琴笛丝竹、小桥流水、吟诗作赋)、(人、树、云、动物、月影)等使园中静态的建筑、山石和园中动态的人物、禽鸟、溪流、植物(四季变化)等相映成辉,这样互相补充的处理就达到了巧妙的借景目的。如七十六回,先写贾母等人在凸碧堂赏月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后写远处笛音猛不防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再写黛玉、湘云在凹晶馆所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馆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最后写黛、湘二人拾扔小石头只听打得水响,一个大圆圈将月影激荡……却飞起一个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于是溶景入诗,逼出了二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绝妙好辞。圆月、绿树、风声、水声、云影、花荫全融合在大观园的美景之中了,使时间、景色、人情互借互生、融为一体。

    曹雪芹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既有继承又有突破,而突破、创新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在以往的园林借景中,大多都是对静态事物的借用,但大观园的借景手法,在曹雪芹的笔下加入了动态的人物、动物,园中对诗、赏月、葬花既为《红楼梦》不可或缺的情节,同时也为大观园提供了美景,幅幅画面为大观园的四季景致增色不少。

    (摘编自谭巍《大观园造景手法体现的曹雪芹艺术思维》)

    材料二:

    曹雪芹所设计的大观园,虽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但我们也可从中品味出创作者的匠心,得以从中窥探曹雪芹的艺术辩证思想。

    四十二回宝钗在谈到大观园时说:这园子却是像画儿一般,山石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的是这样。园林和绘画本来就有相通的艺术规律,用绘画的章法来布置园林,园林也必然体现出绘画中的一些规律,如像绘画那样讲究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曹雪芹借助薛宝钗之口提出的远近、疏密、主宾、添减、藏露(还有高低、大小)等等,也都是我国古代许多画家(或评论家)所提到的章法。他是运用绘画中的这些章法、布局来设计大观园的。

    我们且看曹雪芹在描绘大观园时是如何体现艺术中的辩证关系的。比如藏和露,当十七回中贾政一干人进入正门之后,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贾政说: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由于有这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使得进入园门的人们不能一览无余地把园内景色悉入目中,这便是藏而不露。再加上曲径通幽的题额和羊肠小径,更使游人产生一种对园内景物幽邃莫测的感觉,因而更加引人入胜,这便是艺术中的含蓄。当他们出了山洞之后,才别有洞天,豁然开朗,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这是露,是藏然后露;然而,露中又有藏——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亦藏亦露,半藏半露;然后,出亭过池,观览了山石花木,才忽抬头见前面一带粉垣,数槛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真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曹雪芹就是这样运用文学语言,把大观园中的藏和露这一艺术辩证关系,很精妙地描绘出来,一幅手卷是随着卷中人物的活动而展开的。因此,这种描绘又是一般的绘画难以表现的,因为景物的藏和露是通过游人的视觉产生的,而游人又是沿着一定路线走的,即使是用长卷,也只能是一个片段一个片段地表现,互相之间难以通过人物活动联系起来,有点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吧。曹雪芹的描绘,很有些像动静相生,空间与时间相结合的现代电影镜头。这种语言的描绘产生了完美的效果。

    再如高和低的对比,曹雪芹也有很好的描绘。七十六回史湘云就说道:这山上赏月虽好,总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你知道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可知当日盖这园子时就有学问。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凹晶……可知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处。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这里来;有爱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里去。这就是这一风景小区的特色。在凹晶馆近水赏月之妙,曹雪芹还有描绘: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曹雪芹将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的凸碧堂与凹晶馆和特定的时令——中秋赏月,融合在一个画面之中,构成大观园中一景。想象此情此景,倒真令人神清气净

    (摘编自顾平旦、曾保泉《文学、绘画与园林——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雪芹创造出独特的借景方式,把园中美好的静态动态景物互相组合,达到园林“收无限于有限”的效果,令赏者为之赞叹。

    B.“对诗”“赏月”是小说的情节也是园林美景,体现曹雪芹对传统造园理论的突破和创新——在借景中加入动态的人物动物。

    C.园林和绘画有相通的艺术规律,园林的建设也像绘画那样讲究远近、疏密、主宾等章法,这些章法是许多艺术家曾提到的。

    D.大观园中“藏”和“露”的艺术辩证关系,是在作者的文学语言中体现的,并随着小说中人物的活动而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大观园的造景艺术,不过二者的中心论点并不完全相同。

    B.作者在七十六回将各类事物融入大观园景色,丰富游赏内容并提升了作品的意蕴。

    C.大观园正门处的翠嶂使园中景色不能“悉入目中”,体现了“藏与露”的辩证关系。

    D.语言文字既能将游人视觉所见之景做到细致描绘,也能将叙事的空间和时间相结合。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写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宋代画家郭熙提出:“欲夺其造化,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

    C.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意在笔先,创造山川,皆令其各得其势而不背。”

    D.贾宝玉为大观园沁芳亭拟写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4】材料一、材料二画横线处,都引用了《红楼梦》七十六回的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5】“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瓊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描绘了一幅立体辽阔的江南秋景图。观“万山层林”之远景,看湘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近景,不仅远近结合,而且色彩鲜明。

    (2)荆轲临行前,太子及宾客在易水边为他送行,场面十分悲壮。荆轲吟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古流传。

    (3)孔子在《论语·学而篇》中提到了“君子”的一条标准,即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

    (3)师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的句子)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写梦幻中的天姥山天黑之后,熊龙的吼叫使山林震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刻画出了周瑜的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的形象。

    (6)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 10、默写出空缺部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

    (2)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__________。( 《涉江采芙蓉》 )

    (3)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

    (4)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

    (5)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氓》 )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十九首》之十三中“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两句表达了生命苦短之叹。而曹操在(短歌行》中也有类似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琶琶行》中,白居易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琵琶弹奏的全过程,最后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3)《赤壁赋》中,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明智之人,他深知自己的想法不可能经常得到,只好通过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之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隐净山中大雨

    (南宋)张孝祥

    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匕箸:羹匙和筷子。

    【1】某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不可能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A.《诗余选集》

    B.《长短句精华》

    C.《小令集萃》

    D.《南宋词选》

    【2】关于本作品评价最适合的一项是(     

    A.平实质朴

    B.雄奇瑰丽

    C.豪放洒脱

    D.深沉悲壮

    【3】下列关于本作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想象丰富

    B.比喻奇特

    C.托物言志

    D.动静结合

    【4】下列关于本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前风起云涌的壮阔场景。

    B.“尽泻”句极尽夸张,展现山中大雨滂沱的奇特景观。

    C.“造物”句写大雨洗涤污秽、惠及天下,寄寓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D.“忽开霁”写雨后放晴、太阳东出,使诗歌收束于开阔明朗的意境。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益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周生:汉时的儒者。②重瞳子:目中有两个眸子。③暴:突然,有忽然兴起之意。④五诸侯:指齐、魏、赵、韩、燕五国后人。⑤自矜功伐:以功勋自诩。⑥寤:同“悟”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涉首难 首难:首先起义

    B.然羽非有尺寸 尺寸:尺寸之地

    C.奋其私智而不师 私智:自己的聪明

    D.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经营:经商营利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何兴暴也/于是太子预求天下利首

    B.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度我至军中,公

    C.奋其私智不师古/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D.力征,经营天下/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3对这篇文章评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功业表现在“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不师古”。叙事简要,极富概括性。

    B.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且行文中含有责备与痛惜之情,使文章声情并茂。

    C.这篇文章对项羽的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

    D.这篇文章对项羽一生的功过褒贬失当一一褒多于贬;反映了司马迁对这位失败英雄的偏爱和敬重

    4把下面文言文句子(在文中已划线)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国一位奥运冠军说: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不像其他人那样有天赋,靠着信念和坚持,我走到了现在;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和我一样不是那么出众,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一定要相信信念的力量,多坚持一会,也许就会变得不一样。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