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云南怒江州高三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执著  赍钱  一张一弛  青青子衿

    B.恪守  磐石  是非屈直  何时可掇

    C.帐簿  羁绊  怨声载道  前倨后恭

    D.伶俜  聘请  虎视眈眈  篷筚生辉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空以身膏草野”中的“膏”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璧归赵②秦王恐其璧③宁许以秦曲④毕礼而之⑤不平心持正,反欲两主⑥宜皆

    ⑦何久自如此⑧大将军邓骘其才⑨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⑩太夫人急人哭

    A. ①④⑥⑧   B. ②③⑤⑦   C. ④⑥⑨⑩   D. ②④⑦⑨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基层社区发展好了,政府存量改革和社会增量改革才能同步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才能有根本保障。

    B.根据“大学生为何选择当村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当村官主要是因为毕业后就业压力大,而村官的待遇优厚。

    C.近年来,医疗器械网络经营日趋活跃,利用网络非法销售未经注册的医疗器械、虚假夸大宣传、欺骗消费者不断出现。

    D.景区服务不能只盯着最大承载量,还应该根据天气、道路等状况增强服务水平,因为特殊情况下,即使景区没“超载”也会发生意外。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教育部要求各部属高校在属地的招生计划比例一律不得提高,超过30%的应逐步回调至30%以内。

    B. 奥运圣火象征着和平与友谊,当奥运圣火遭遇波折时,真正受伤的,是奥林匹克的精神。

    C. 松花江的水质越来越差,原因是当地及上游吉林一些企业缺乏环保意识,破坏自然生态平衡造成的恶果,必须加强环保宣传。

    D. 以通俗的语言来解读《论语》,是否影响其学术含量,于丹教授近日在学校接受采访时予以坚决否定。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莫衷一是

    B.万象城年会上爽口美味的小吃,大腔小调的吆喝,令人目不暇接

    C.由于没掌握好火候,今天妈妈做的菜味同嚼蜡,大家都不爱吃。

    D.歌唱为谁服务,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我们既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能过犹不及。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孙犁

    这天,浅花又用布包了一团饭揣在怀里,在四外没有人走动的时候,跑进了对面的高粱地,从一人来高密密的高粱里钻过去,走到自家的菜园。高粱地里是那样的闷热,一到了井边,她感觉到难得的舒畅和凉快。

    这小小的菜园,是新卯和那个陌生人退守的山寨。他们在井台上安好了辘辘,还带了一把锄头,将枪掖在背后的腰里,远远看去,他们是两个安分的农夫。村子里广大的土地都因为战争荒了,这小小的菜园却拾掇得异常出色。太阳光强烈地照着,园子里散发着黑豆花和泥土潮热的香甜味道。几畦甜瓜快熟了,懒懒地躺在太阳光下面。

    人还没有露面,这沉重凸胀的大肚子先露了出来。新卯嘴唇动了动,不知道因为是喜爱还是心痛。那边没事吗?他问。

    浅花说:没有。

    新卯和那人吃着饭,浅花坐在一边用褂子襟扇着汗,那个人问:这几天有人回家去睡觉了?

    家去的不少了,鬼子修了楼,不常出来,人们就不愿再在地里受罪了。浅花说。

    青年人有家去的吗?那人着急地问。

    没有。新卯说,我早下了通知。

    那个人很快吃完饭,站起身来,望望浅花的肚子笑着说:大嫂子,快了吧,还差多少日子?浅花红了脸,看着丈夫。新卯跑去摘了几个熟透了的大甜瓜,塞到浅花怀里。还是这玩艺儿省事,熟透了不用摘,一碰自己就掉下来了。

    这一晚上,敌人包围了他们,指名要新卯,人们都说他早跑了。敌人在人群里乱抽乱打,要人们指出新卯家的人,人们说他一家子都跑了。那些女人们,跌坐在地上,身子使劲往下缩,由前面的人把自己压在下面。在灯影里,她们尽量把脸转到暗处,用手摸着地下的泥土涂在脸上。

    敌人把能找到的东西放在人们的手里,把一张铁梨放在一个老头手里,把一块门扇放在一个老婆手里,令她高高举起,不准动摇。他们在周围散步、吸烟、详细观看。浅花托着一个石砘子,肚子里已经很难受,高举着这样沉重的东西,她觉得她的肠子快断了。脊背上流着冷汗,一阵头晕,她栽倒了。敌人用皮鞋踢她,叫她再高举起那东西来。

    夜深了,灯光照着人们,照在敌人的刺刀上,也照在浅花的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流着冷汗。她知道自己就要死了,眼里冒着金星。在眼前飞,飞,又落下,又飞起来。

    一群青年人在新卯的小菜园集合了,由那外路人带领,潜入了村庄,趴在房上瞄准敌人脑袋射击。敌人一阵慌乱,撤离了村庄。他们把倒在地下的浅花抬到园子里去。

    不久,她就在洞里生产了。洞里是阴冷的、潮湿的,那是三丈深的地下,没有一点光,大地上的风也吹不到这里面来。一个女孩子在这里降生了,母亲给她取了个名,叫

    (有删节)

    文本二:

    纪念

    孙犁

    黎明,我放了报警的第一枪。真的来了,这一群黄鼬一样的还乡队。立刻就接了火。敌人靠堤坡掩护着包围村庄,我们一班人上到小鸭家的屋顶上。

    敌人冲着小屋射击,小鸭一家人并没有向别处转移。我在屋顶上喊:小鸭,趴到地下去,不要在炕上!小鸭叫道:纪同志,不要叫敌人攻进来呀!

    一直打到吃饭的时候,子弹不住从窗子里打进去,我非常担心,我喊:小鸭,躺在炕沿底下,不要抬头。

    不要管我们,管你打仗吧!她母亲说。我们见小鸭在一边吃吃的发笑。

    听见我们的枪声密了,小鸭就高兴的喊:纪同志,你看看来的那些王八里面有陈宝三的儿子没有?他是回来夺我们的园子的!

    我说:小鸭,放心吧,他回不来。

    太阳走的那样慢,可是也过晌午了。我有些饿,渴的更难受,很想喝点水,我喊着问:小鸭,你们水缸里有水没有?”“我看看去!是她母亲的声音。

    爬着去呀!

    我听见她在外间屋里掀瓮盖的声音。唉呀,怎么一点也没有了,小鸭这孩子。我昨天叫你提水,怎么没提呀!”“不是爹来信了吗,我就没顾的去提。小鸭说。

    你们渴的厉害吗?母亲问。

    渴的厉害!我失望地说,没有就算了,快趴下吧!我紧紧盯着堤坡上的敌人,我也看见了园子中间那一眼小甜水井,辘辘架就在那放着,辘辘绳还在井口上摇摆。我想,能有个什么管子通到我这里来就好了,痛痛快快喝它两口,那井水多么甜呀!

    房门吱的一声响,小鸭的娘提着昨天买来的新柳罐,从屋里爬出来,我急忙压低嗓子喊:大嫂,不要去,快回来!

    不要紧,她轻轻说,爬到井边去,把柳罐挂到井绳上,迅速地绞起了一罐水,当敌人发觉,冲着她连开三枪,她已经连跑带爬提进屋来。

    兔崽子们,你们打不着我!她喘着气连笑带骂。用刺刀掏个小窟窿吧!她向我们喊。我从屋里系上一小罐水,小鸭还嘻嘻地笑着叫我系上一包干粮,她说:吃了,喝了,要好好的顶着呀。

    这水是多么甜,多么解渴。我要喝一口水,她们差不多就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的责任是什么?我问着自己。我大声说:小鸭,我们就要冲锋了!

    (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浅花又用布包了一团饭揣在怀里”一句中的“又”字表明浅花多次给丈夫送饭,流露出她对丈夫的关爱和支持。

    B.“人还没有露面,这沉重凸胀的大肚子先露了出来”运用外貌描写,交代浅花即将生产的情况,为后文做铺垫。

    C.敌人包围村民,虐待村民,要求村民交出新卯,但是新卯在村民的帮助下已经提前撤退,敌人的图谋落空。

    D.小说采用全知叙述,把敌人的动向,青年人的反击等情节都清楚地告诉读者,便于读者掌握整个故事情节。

    【2】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群黄鼬一样的还乡队”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还乡队贪婪凶残的本性,也表现了“我”对还乡队的憎恶。

    B.“我们”在小鸭家的房顶与敌人战斗,是因为敌人进攻时,小鸭一家人没来得及撤离,“我们”要保护他们一家。

    C.“我”口渴了就喊着向小鸭要水喝,在得知水缸里没有水时又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望,可见军民关系非常融洽。

    D.文章结尾处写水甜,既写出“我”口渴后喝到水的满足,也表达了“我”对百姓无私的帮助的感动和感激。

    【3】同为战争中的女性形象,浅花和小鸭娘的精神品质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文本一标题“藏”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默写

    (1)白居易的诗歌《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大小弦合奏时声响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一文中,揭示只要广泛学习就可以智慧明达而行为也不会有什么过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表明正确的师生关系的句子是是__________________

    (4)《雨霖铃》中用多种意象情景交融手法表现诗人内心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

    (5)《望海潮》中写出杭州夏秋特有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①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②《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③《沁园春·长沙》中与“霜叶红于二月花”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 9、名篇名句默写。

    (1)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两句既强调了写作要有现实针对性,又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和时代责任。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写于唐王朝国力上升的阶段,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水舟喻君民关系,强调竭诚待下的重要性;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写于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时代,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变法有例可循,目的不是“生事”。

    (2)《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钉头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4)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景象,即“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 《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辛苦操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追忆当年与男主人公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离骚》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说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离骚》中屈原直接表达自己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心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因采摘白芷而被加上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短歌行》中曹操引用《诗经》中的句子后,并表示自己一定会对嘉宾以礼相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 陶潜在《归园田居》中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准确的描绘出了农村生活的和平,毫无喧嚣和烦躁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在分别之际,用比喻的手法表明两人的爱情天长地久,永远不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 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 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山间的春夏美景,让自己流连忘返。

  • 1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②陶渊明《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集中描写诗人做官时难以自由舒展的心情。

    ③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落叶和江水抒发诗人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伤,意境阔大悲凉。

    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与傲岸不屈的精神品格。

    ⑤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对上文景物描写作总结,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小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 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上阙前两句,词人通过感觉、听觉、视觉勾勒出清晨凄清的场景,其用词造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

    B.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中“碎”的意思是“凌乱”,生动地表现了马蹄踏在结了霜冻的岩石上发出的细碎、杂乱的声音。

    C. “雄关漫道真如铁”中,“雄关”指雄伟险要的关口,即娄山关,“漫道”指道路漫长,“真如铁”指真像钢铁铸成的那样牢不可破。

    D. "而今迈步从头越”中,“从头越”表面是说红军从山头上越过,深层含义是革命遭受挫折,要重新开始跨越艰险,夺取胜利。

    E.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个景句收笔,极有情味。不仅展现了壮阔的山景,也让人联想到红军的鲜血,蕴含着无尽的伤感。

    2上阙从哪些角度来写景?作者用哪些意象,为我们营造出一个怎样的意境?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水。木直中绳,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劝学》)

    (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学记》)

    (三)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底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有   槁;枯

    B.砺则利   就:接近

    C.又从而   庸:归功

    D.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节目:项目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蓝   凌万顷茫然

    B.而寒   其身也,则耻师焉

    C.叩之小者则小鸣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是犹求饱懒营馔   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B.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C.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D.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4对以上三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文字中,作者首先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继而论述了学习在提高人的素质等方面有重大意义。

    B.第二段文字中,作者提倡在求学时,要做“善学者”和“善问者”,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解决学习问题。

    C.第三段文字中,作者强调容易学会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艺就是读书。广泛涉猎书籍可以助世人安身立命。

    D.这三段文字,围绕“学习”的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发。只有第-段文字使用了比喻和对比论证。

    5把以下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是农历辛丑年——牛年,对中华民族来说,牛是刻苦、踏实、坚韧的象征,深受我们的喜爱,在生活中也常有“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说法。

    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回顾百年波澜壮阔的艰辛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我们更需要继续砥砺“三牛精神”,把责任抗在肩上、无私奉献,开拓创新、自强不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续写新的辉煌。

       根据以上材料,假如你是“复兴中学”高一学生李华,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在班级新年茶话会上的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