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名“题临安邸”中“题”的意思是( )
A.题目;
B.题名,命名;
C.书写,题写。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装得很亲热的样子说:“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
A.站 B.建立;树立 C.立刻 D.指君主即位
3、《论语》是记录 言行的,共二十篇。( )
A. 孔子 B. 孔子的弟子 C. 孔子及其弟子
4、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清澈的河面像长长的镜子,蓝天白云倒映其中。
清澈——
(2)和暖的阳光照在它身上,它觉得舒适极了。
舒适——
(3)河蚌既怪鹬打断了自己的美梦,更怪它侵害了自己的权利。
侵害——
5、超级模仿秀(照样子写词语)。
(1)整宿整宿(ABAB):
(2)喜出望外(带“望”字的成语):
(3)动静:
6、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片 )( 喧嚣 )的水声
一( )( )的谷地 一( )( )的乐池
一( )( )的绿潭 一( )( )的塑像
7、《景阳冈》按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 )→( )→( )→( )
8、成语仿写。(9分)
七上八下
花花绿绿
饥肠辘辘
9、题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天,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在法国的某地乘车返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
那一天大雪纷飞,天气寒冷,汽车一路疾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途中,艾森豪威尔忽然看到一对法国老夫妇坐在路边,冻得瑟瑟发抖。
艾森豪威尔立即命令停车,让身旁的翻译官下车去询问。一位参谋急忙提醒说:“我们必须按时赶到总部开会,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其实连参谋自己也知道,这不过是一个托词。
艾森豪威尔坚持要下车去问,他说:“如果等到警方赶来,这对老夫妇可能早就冻死了!”
经过询问才知道,这对老夫妇是去巴黎投奔儿子,但是汽车却在中途抛锚了。在茫茫大雪中连个人影都看不到,正不知如何是好呢。
艾森豪威尔听后,二话没说,立即请他们上车,并且特地先将老夫妇送到巴黎儿子家里,然后才赶回总部。
此时的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没有想到自己的身份,也没有俯视被救援者的傲气。他命令停车的霎时间,也没有复杂的思考过程,只是出于人性中善良的本能。
然而,事后得到的情报却让所有的随行人员震撼不已,尤其是那位阻止艾森豪威尔雪中送炭的参谋。
原来,那天德国纳粹的狙击兵早已预先埋伏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希特勒那天认定盟军最高统帅死定了,但狙击却流产,事后他怀疑情报不准确。希特勒哪里知道,艾森豪威尔为救那对老夫妇于危难之中而改变了行车路线。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哪些语句表现出老夫妇的处境非常糟糕?请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3】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参谋的题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衬托老夫妇所处的环境很糟糕。
B.表现参谋的认真负责、忠于职守。
C.艾森豪威尔必须按时赶到总部开会,从侧面衬托出艾森豪威尔的善良和对老人的关爱。
【4】文中的艾森豪威尔做的一件“雪中送炭”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小刚将在“朗读者”活动中为大家朗读《春酒》这篇散文。理解是朗读的基础,小刚在理解这篇文章上还存在疑惑,请你帮助他解决。
春酒
①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零食回家。
②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桂圆、松糖等,并不稀罕。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要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③八宝酒,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 荔枝 桂圆 杏仁 陈皮 枸(gōu)杞(qī)子 薏(yì)仁米 再加两粒橄榄。这八宝酒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kǎn)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④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母亲听了很高兴。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zhēn)一杯八宝酒。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⑤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12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11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的酒席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wēi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
⑥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⑦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⑧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倒一杯给儿子喝,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⑨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乡的酒呢?
(作名琦君:选文时有改动。)
【1】本文回忆了儿时令我印象深刻的三个场景,分别是第①自然段我喝春酒、第②到④_____,第⑤到⑥自然段_____。
【2】第①自然段中画“ ”的语句,将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我爱喝春酒就像蜜蜂爱采蜜一样,因为蜜蜂和春酒都是甜甜的。
B.我鼓鼓的肚子和蜜蜂的样子像,就连去喝春酒的勤快劲儿也像。
C.我去家家户户喝春酒,一马当先,不请自到,像蜜蜂爱采蜜一样。
D.我代表母亲去喝春酒,把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的样子真像。
【3】小刚朗读到《春酒》第2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联想起《桂花雨》中的类似描写“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这两处语言,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请写在横线上。
_____
【4】小刚在朗读第3自然段中画“﹏﹏”的句子时,不知道该怎样停顿。请你帮助小刚在句子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5】第③自然段加点的部分。是对“我与小花猫”的细节描写,将这样描写的作用理整准确的一项( )
A.突出我很不小心是个鲁莽的孩子。
B.突出我十分爱喝母亲泡的八宝酒。
C.突出小花猫是个爱喝酒的小酒仙。
D.突出母亲亲手泡的八宝酒特别好喝。
【6】将第⑤自然段“最最讲究的酒席”中“讲究“一词,以下选项中的“讲究”意思最一致的一项( )
A.妈妈是个有品味的人,她对家中的每一处布置都很讲究
B.爸爸是一个做事讲究效率的人,工作时他总是争分夺秒
C.姐姐是位翻译官,她常常告诉我翻译的技术可大有讲究
【7】联系上下文,体会第⑧自然段中“如法炮制”的意思,并展开想象,用具体情景把成语的意思表现出来,将内容写在“_______”上。
【8】联系下面的阅读链接,写出你对文中第⑨自然段的理解,并在阅读链接中用“〇”圈画出帮助你理解这段话含义的词语。
阅读链接 | 琦君,1917年生于浙江省温州市,中学时随父母迁居杭州。1949年去台湾工作。1977年,琦君随夫远赴美国,客居纽约。直到2004年才和丈夫重返台北养老。她一生在台湾与美国间多次辗转,始终远离故土。 |
【9】琦君曾写道“每回写到我的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让作者难以忘怀的。其中就有母亲。作者眼中的母亲是怎样的,结合文中对母亲的描写,至少从两个不同方面写出你的理解。
_____
【10】同学们听完小刚朗读《春酒》后,围绕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展开了讨论,你最认同的观点( )
A.赞扬母亲身上具有的美好品质
B.展现家乡邻里之间的真挚情谊
C.夸赞家乡八宝酒的味道很独特
D.表达作者对家乡与亲人的情感
11、阅读理解
黄帝生活在五千多年前,是著名的部落首领。据说他一生下来就异常聪慧,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当时,发明了农耕和医药的天下共主炎帝族已经(哀 衰)落,而九黎族的部落首领蚩尤十分强悍暴虐,侵凌弱小,兼并其他部落。炎帝族也被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只好向黄帝求援。黄帝(异 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联合炎帝族与蚩尤大战于涿鹿。这是远古时代一场________、________的大战,在后来的传说中也真的加进了鬼神。双方的将士英勇无畏,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最终黄帝胜利了,(擒 檎)获蚩尤,并将他处死。战争之后,各部落一致拥戴轩辕氏为天子,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古人认为生长万物的大地土色呈黄,黄色是大地的正色,象征着吉祥喜庆,是大家所崇尚的颜色,因此,他们称轩辕氏为黄帝。
【1】给下面的标下划线的字注音。
坚毅(______) 暴虐(______)
【2】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3】按原文填空。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聪明——( ) 激烈——( )
刚毅——( ) 拥护——( )
【5】选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年龄时期,介绍了黄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6】黄帝为什么发起“涿鹿之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黄帝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 )肯离去。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这段话主要写了( )
A.行人走搭石
B.老人走搭石
C.人们摆搭石
【3】最后一句话是对老人________的描写,体现在_______________这几个词上,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遇见这样的老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太阳(节选)
①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②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 底】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③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④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抵 底】下变成的。
【1】在【】里用“/”划掉错误的汉字。
【2】短文中的“差不多”“约”等词语_______(选择: A.能 B.不能)去掉,
原因是:_______。
【3】第①-③自然段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介绍太阳。
【4】多选题:第④自然段主要写了太阳对( )等方面的影响。
A.动植物
B.人类的生活
C.温度和湿度
D.地球的资源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①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②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③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④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⑤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1】请简要概括选文第①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孤独——(______) 安稳——(______)
悠然——(______) 嗜好——(______)
【3】白鹭的“嗜好”是_________。
【4】“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这句话是一个____句,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_________之情。
【5】有的同学把选文第③段的内容概括为 “白鹭望哨图”,但有的同学不同意,认为这样概括不对。请根据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捡到金子之后
①在一片峡谷中,住着一个牧童和他的妈妈。为了生存,牧童每天都要上山砍柴、放羊,日子很苦。牧童真希望自己能得到一块金子,哪怕很小。
②这天,牧童又上了山。
③望着人迹罕至的山脊,荒凉而贫瘠的土地,颤巍巍地矗立在山坡上的可怜的小木屋,他不禁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哎哟!”牧童突然跳了起来。地上隐约有一束金光射来——金子!牧童瞪大了眼睛,一捋袖子,使劲地挖起来。好大的一块!牧童兴奋地抱起金子,飞一般下山去了。
④“我挖到金子了!”牧童喊着,跑进屋,双手把金子捧到妈妈面前。
⑤妈妈注视着牧童的一举一动,没有说一句话,轻轻将牧童拉到身边……
⑥牧童不解地望着妈妈。
⑦妈妈感叹道:“那不属于你的金子,它没有什么价值。相反,它也许会给你带来厄运。”
⑧“不,它能使我们富裕。”牧童争辩着。妈妈摇了摇头。
⑨牧童感到失望而愤怒,他抱紧金子,说:“我要证明给你看。”然后,他跨出了家门。
⑩牧童来到一个小镇。他将金子包起来背在背上,手里攥(zuàn)着敲下的一小块,走进一家首饰店。老板将这一小块金子举到眼前,用狐疑的眼光瞟了牧童一眼,说:“你从哪儿弄来的?”
“山上捡的。”牧童随口说了句,便赶紧闭了嘴,抢过金子,快步走出了店铺。
他走进酒店,走进衣店,走过大街小巷,处处都有人投来狐疑的目光。牧童渐渐害怕起来。
傍晚,牧童心惊胆战地走在无人的街上,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
“把你的包放下。”突然,一个狡猾而又可怕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牧童猛地一回头。那人伸手就抢包,牧童赶紧护住。几个回合,牧童有些不支。就在此时,只见一位道士一闪而出,弹指一击,那人立即倒地。牧童目瞪口呆,赶紧屈膝相谢。道士却已渐渐远去。只给他留下一句话:
“只有自己创造的东西才属于你。”
猛然间,牧童想起妈妈的话,懊悔万分。
当晚,牧童离开了小镇,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将金子埋进深深的地下,他不愿再让这金子迷惑他人。
牧童终于又回到了山沟里。他不再乞求金子,而是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植树种草,开荒种田,放羊养牛,还养花种果树,凡是能做到的,他都尽力去做。
秋天,牧童爬上高高的山顶,遥望洒遍自己汗水的山谷。多美啊!生机盎然的山林,处处是鸟语花香;绿茵茵的草地上,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美丽的果林散发着浓浓的芳香;当年山坡上的木屋如今变成了“美丽的空中楼阁”;盛开的花圃把山坡装点得格外迷人……一切都变了。
“我的金子。”牧童自豪地说。
【1】用“√”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山脊(jí jǐ) 贫瘠(jí jǐ)
懊悔(ào yào) 一捋(luō lǚ)
【2】第③段中牧童“不禁叹了口气”和第⑦段中“妈妈感叹”中的两个“叹”字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饰店老板接到牧童的金子后,作者运用了“举”“狐疑”和“瞟”等词语描写他,这些词语写出该人物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道士留下的一句话:“只有自己创造的东西才属于你”与前文相照应,请写出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牧童从开始“抱”着金子到后来将金子深“埋”在地下,他前后不同的举动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结尾处“我的金子”,这个“金子”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从“万国牌”到“全国产现役”:国庆大阅兵装备变化
2019年10月1日上午,国庆70周年大阅兵在北家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国人为之振春,世界为之喝目。据介绍,此次接受检阅的武器备全部是国产现役备,信息化程度普遍较高,指挥制能力更强,打去精度更高,战场道应性更好,作战效能更大。
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当时受阅的轻重武器备有110多种,产自24个国家的98家兵工厂。人们形象地把开国大典阅兵说成“万国牌式器展览会”。
材料二
阅兵时间 | 受阅部队及武器装备 |
1949年10月1日 | 各种火炮119门,坦克、装甲车152辆,汽车22辆,马2344匹,飞机17架 |
2019年10月1日 | 32个装备方队,参阅装备580台(套),是近几次阅兵中规模最大的一次。99A坦克、坦克,歼-20战斗机以及东风-41核导弹等一大批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高精尖武器亮相 |
【1】开国大典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D.江泽民 C.习近平
【2】“万国牌武器展览会”反映了我国当时的情况是( )。
A.武器数量多 B.武器种类多 C.武器先进 D.武器杂且落后
【3】“全国产现役”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让我深刻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材料,我想对祖国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红星小学准备开展“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主题系列活动。
活动一:识经典人物
毛泽东说过:“生子当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中国四大名著中,有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细细品位。让我们马上启程,开始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吧!
【1】上文是文文同学为本次活动写的开场白,开场白中的四大名著指的是_____________。
【2】文文非常喜欢名著中的人物鲁达,给他做了一张“名片”,从下面这张名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鲁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的信息。
18、对比阅读
文段一: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曾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文段二:空城计(节选)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逐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1】这两个文段都与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有关,请分别用四字词语形容这两个文段中的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一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____”在文段二中画出司马懿认为应该退兵的理由。
【4】下列歇后语与文段二有关的是( )
A.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B.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C.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5】有人评价诸葛亮“神鬼莫测”,两个文段中诸葛亮的“神鬼莫测”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味,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所以,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 从短文中画出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
◆ “我”认为“煮书” , 爷爷说的“煮书”是指 ,“煮书”的好处是 。
◆ 你是怎样理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蔺相如被封为上卿。(用关联词语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练兵场(按要求完成句子)。
(1)兴安岭多美呀:有青松、白桦,还有野花。(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丛里还隐藏着小红豆。(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不改变原意,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祖国的土地宽广、美丽。
改写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动人事迹令人难忘。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写作
写一件你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经历过的让你感动的的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