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措施。
B. 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C. 在观众一阵又一阵的喝彩声中,给运动员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D.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关系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诬蔑 马前卒 相辅相承 不修边幅
B.彷徨 渡假村 阳奉阴违 招摇撞骗
C.狡辩 亲和力 格物致知 自圆其说
D.浮燥 录像机 络绎不绝 川流不息
3、傅雷的长子是( )
A. 傅敏 B. 傅聪 C. 傅震 D. 傅电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行辈(háng) 糜子(méi) 晦暗(huì)
B.羁绊(jī) 蓦然(mò) 戛然(jiá) ##dot## 斡旋(wò)
C.连翘(qiào) 褶皱(zhě) 缄默(xiān) 龟裂(jūn)
D.亢奋(kàng) 幽悄(qiǎo) 窈窕(yǎo) ##dot## 翩然(piān)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 《卖炭翁》中“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C. 《观刈麦》中“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
D. 《观刈麦》中“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2】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一诗中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而在他的《观刈麦》一诗中也有表现农民筋疲力尽仍争分夺秒收割庄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这一“冷”一“热”,异曲同工,传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6、按原文填空。
(1)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写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水浒传》108将聚义梁山的原因有多种。下列各项中上梁山的原因与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被官府(或者与官府有勾结的人)陷害,被迫上山型的,如林冲。
B.主动投奔、自愿上山型的,如孙二娘。
C.被俘上山,由于个人意志不坚定,甘愿为梁山效力型的,如关胜。
D.因行侠仗义而得罪官府型的,如杨志。
(2)保尔一生四次跨过“死亡门槛”。①保尔在和波兰白军的战斗中腿受伤并得了伤寒;②_________________;③有伤病的保尔被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④_________________。他的人生经历向我们揭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的真正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冻桐子花
①季节就是那么的奇怪。
②油桐树开花之前,再晴朗的春天,也并不意味着天气真正稳当当地暖和过来了。当我也同小伙伴一样急不可耐要脱去厚厚的棉衣时,母亲年复一年说过无数次的那句话又来了:“桐子花都还没有开,还有冻的日子呢。”
③果然,天说变脸就变脸了。寒潮来袭,村人又清涕刷刷,再度围着灶屋里的柴火烤手指,大狗小狗也时不时卧在灶前烘鼻子,蹭暖和。不过,在这倒春寒的日子里,人们期盼已久的好消息也终于到来:桐子树开花啦!
④“冻桐子花”已经成了村人判别天气经验中的一个参照物。桐子花开,漫长的寒冷季节就结束了,大地回暖,晴日渐多。周边的油茶山,村前的江岸,村北那片平坦开阔的桐树坪,一树一树的繁花开得洁白亮丽,远观如雪。油桐的花期很长,花朵也大,在桐树坪里玩耍细看,那雪白的花瓣挨着金黄花蕊的地方,还有丝丝缕缕的粉红,显得愈发漂亮。待到繁花落尽,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宛若又下了一场大雪。好在那时我还是懵懂孩童,对此情此景不以为意。若是到了多愁善感的青涩少年,怕是要黯然伤怀一番了。
⑤此时,油桐的树叶也生长出来了,长长的叶柄,宽宽的叶片,仿佛一把把绿色的小蒲扇,密密匝匝地重新占据了原本光裸的树枝,将油桐树打扮得如亭如盖。
⑥油桐的树皮略为泛白,质地厚,有光亮,很容易与里面白色的木质部分相分离。许多时候,我们上山捡柴,或者在桐子坪玩耍,折一根嫩枝,用刀子环绕切一圈,小心一拔,就能抽出一截手指长的圆圆的树皮筒子,一端捏扁了,能当哨子吹,声音尖锐又响亮。从大树干上剥下半圈长长的树皮,那树皮像一片长瓦,是捉鱼虾的好引水槽子了。常有男孩子一手提着小竹篮,一手拿着油桐树皮,对着挖开的水田口子,将水流引进篮子里,小鱼小虾也就成了篮中之物,在劫难逃。
⑦盛夏到来之时,树叶间的桐子长得像小拳头,一个个高高悬挂着,清翠油亮,很是馋人。我常想,要是桐子也像桃子、李子能吃该多好!那样的话,三下两下爬上去,站在枝丫上伸手一摘,就可饱餐一顿了。可惜得很,这些看着令人垂涎的果子,竟不能吃。不过,它那深绿光滑的大叶,倒是常被村妇们摘了来,包麦子粑,包米粑。蒸熟的粑子,剥去桐叶,已染透了黄绿的色泽,有着独特的清香。
⑧每年的寒露,是摘桐子的时节。这时的桐子,已大过碗口,很多变成红色,就像熟透的苹果,圆润可爱,让人恨不得咬上一口。摘桐子也称打桐子,人站在树下,手举长竹竿敲打,桐子一个个掉落下来,有的要滚很远才停下。
⑨桐子皮厚而结实,挑回村里,都倒入屋旁的阴沟,任其日晒雨淋,风吹霜打。起初的几天,我们常在桐子堆里玩耍打滚,玩得不亦乐乎。慢慢地,桐子皮沤烂了,腐败了,最终成了一堆乌黑的烂泥。
⑩这时,正适合于挖桐子仁。挖桐子仁有一件专门的铁质工具,颜色乌黑,就叫桐子挖,它犹如一根曲着的手指。一手握紧乌黑的烂桐子,一手拿着乌黑的桐子挖,一挖,一撬,乌黑的桐子仁就破皮而出了,一粒一粒,像鹌鹑蛋。以后经过晾晒,即可打榨桐油了。
⑪金黄浓稠的桐油,是那时村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点灯,漆棺材,漆水桶,样样都离不开它。木器经桐油拌石灰漆过底子,结实,耐用,又不透水,长久不坏。
⑫现在的故乡,恐怕连一棵油桐树也找不到了,人们早没有对“冻桐子花”的期盼。那如雪花般铺满大地的落花盛景,只能成为遥远记忆。真不知道,这个世界为何变得如此决绝?
【1】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些事情?
【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周边的油茶山,村前的江岸,村北那片平坦开阔的桐树坪,一树一树的繁花开得洁白亮丽,远观如雪。(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折一根嫩枝,用刀子环绕切一圈,小心一拔,就能抽出一截手指长的圆圆的树皮筒子,一端捏扁了,能当口哨吹,声音尖锐又响亮。(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3】文章第⑦段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作用。
【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⑫段画线部分“真不知道,这个世界为何变得如此决绝”的理解
【5】文章写“桐子花”的部分并不多,却以“冻桐子花”为题目,请你分析作者的用意。
9、作文
感人至深者莫过于父母之爱,文章《父母的套路,你懂多少》一文读完不禁让人为之泪目。请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请用xx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