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包,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某校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 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 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 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2、在我国古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开始于
A.隋朝
B.唐朝
C.宋代
D.元朝
3、宋元时期,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其中最主要原因是( )
A. 政权并立,民族融合 B. 统治者纵情享乐的影响
C.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D. 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广泛流行
4、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中,宋代时期为推动世界文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5、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其中“唐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的年号是()
A. 开皇 B. 光武 C. 贞观 D. 开元
6、唐代鉴真6次东渡弘扬佛法,终于成功,他东渡的国家是( )
A.天竺
B.波斯
C.新罗
D.日本
7、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的南宋大臣是 ( )
A. 耶律阿保机 B. 寇准 C. 文天祥 D. 陆秀夫
8、“剑戟横空杀气高,金兵百万望风逃。自从公死钱塘日,便觉江山把不牢。”该材料中“公”指的是
A.宋高宗
B.岳飞
C.戚继光
D.忽必烈
9、“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创的盛世局面之一,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
A. 唐玄宗 B. 汉武帝 C. 隋文帝 D. 唐太宗
10、据《明史》记载:明成祖登基以后“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于是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
A.设立特务机构东厂
B.发动靖难之役
C.营造新都迁都北京
D.委派郑和下西洋
11、“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12、下列人物不属于抗击外国侵略的是( )
A. 岳飞 B. 郑成功 C. 戚继光 D. 康熙帝
13、满族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满族这一称呼是从下列哪个民族演化而来?(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鲜卑族
14、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不断壮大,逐渐占领了西北、华北,成为各地起义军中势力最大的一支,建立起___政权 ( )
A.大顺 B.张楚 C.西夏 D.大元
15、《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欲耀兵异城,示中国富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材料反映了明成祖命令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A.进行海外殖民,掠夺财富
B.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C.宣扬明朝的富强和国威
D.加强东西方文化交流
16、对下列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概括准确的是,唐朝( )
唐代大食人俑 奈良鉴真像
A.对外交往频繁
B.民族关系和睦
C.手工业发达
D.文学艺术繁荣
17、如图所示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处应该填写
A.黄巾起义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18、率众抗辽,于1115年建立金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耶律阿保机 B.元昊 C.完颜阿骨打 D.颉利可汗
19、通过时间轴观察历史是一个很便捷的方法,以下时间轴的年份与事件匹配正确的是
A.①灭陈②建隋③建运河④建唐
B.①建隋②灭陈③建唐④建运河
C.①建隋②建运河③建唐④灭陈
D.①灭陈②建运河③建唐④建隋
20、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州之战”“宋夏和战”“岳飞抗金”“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等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1、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____,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____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2、朱元璋在位时,废除______和______,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3、表现
农业 | 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________和筒车。唐朝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
手工业 | (1)丝织业: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________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2)陶瓷业: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________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_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3)其他行业: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
商业 | 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都城________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
24、南宋初年,抗金名将________统率军队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南宋灭亡后,大臣________继续展开抗元斗争,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25、唐朝时,高僧玄奘西行至 ____________,将大量佛经带回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6、下图文物是______
27、金灭辽:1125年,辽被_____灭亡。
28、西汉文景时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治世局面,史称“________”;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________。
29、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且他的统治有“开元盛世”之称的是___________。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明经科和__________。
30、李时珍经过27年不断努力,编写的药物学巨著是________。
31、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吴承恩 《西游记》
司马光 《窦娥冤》
罗贯中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三国演义》
李白 《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 《天工开物》
宋应星 《静夜思》
32、请列举明朝四部重要的科技名著。
33、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向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北宋形势图(1111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分别写出A政权的名称和B政权的建立者。
【史料实证】
材料二:“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宋史·宋太祖本纪》
(2)材料二叙述的是宋太祖采取哪一政策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北宋的政治统治产生的积极影响?
【唯物史观】
材料三:辽宋为兄弟之国,(两国)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编译自《宋史》
(3)材料三的内容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人说,这一协定对于北宋是“屈辱”的?你如何评价?
【历史解释】
材料四:唐末形势图:
(4)上图反映的是唐朝末年哪一政治局面?是哪一次历史变故导致了这一局面的出现?
【家国情怀】
材料五:A:岳飞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有人问他:“什么时候才能天下太平?”岳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
B: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宁死不屈,写下《正气歌》,忽必烈亲自劝降,他严词拒绝。刑场上,他面南而拜,从容就义。
(5)请任选A、B一则材料,谈谈这位英雄身上体现出怎样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