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则天(如图)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对科举制的贡献是
A.设进士科
B.设殿试
C.八股取士
D.设太学
2、元朝结束了五代以来长达数百年的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继秦、西晋、隋以后我国封建历史上又个大一统的时期。元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A.元朝定都大都
B.元军攻占临安
C.文天祥被俘
D.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3、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
A.景德镇
B.邢窑
C.汝窑
D.越窑
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此河”指( )
A.钱塘江
B.大运河
C.海河
D.淮河
5、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信安”等。该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重大史实有关( )
A. 陈桥兵变 B. 澶渊之盟
C. 开元盛世 D. 安史之乱
6、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有
①鉴真东渡
②玄奘西行
③张骞通西域
④郑和出使西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隋炀帝在历代古运河的基础上,开通大运河。大运河开通后,“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这反映了大运河( )
A.提高了隋朝的造船技术
B.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D.结束了南北的分裂局面
8、武则天立“无字碑”且留有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当代史学家肯定武则天居多,主要是因为( )
A.她创立科举制度,重视人才
B.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她重用贤相姚崇和宋璟
D.她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9、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而北宋时设置了更多的宰相,宰相之下还有若干的副宰相,这一现象反映了北宋
A. 皇权的不断加强
B. 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
C. 丞相权力的扩大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10、两宋时期,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时期。下列没有与南宋并存过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 蒙古族 B. 契丹族 C. 女真族 D. 党项族
11、蜀山区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同学整理了一份名人名句卡片。该卡片的名言体现的共同观点是:( )
A.加强对外交流
B.主张稳固海防
C.反抗外来侵略
D.开拓祖国疆域
12、《资治通鉴》记述的历史时期是( )
A. 战国到五代 B. 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 C. 战国到北宋 D. 春秋到五代
13、“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孟郊《登科后》诗中体现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度
14、著名学者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汉化政策
15、如图人物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下面和其有关的是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杀人及盗者抵罪” D.“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16、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哪个部门相似()
A.资本主义工商业
B.农业
C.银行业
D.畜牧业
17、下列历史事件与“戚继光抗倭”性质相同的是?
A. 岳飞抗金
B. 郑和下西洋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文天祥抗元
18、1978年以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对这一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B.人们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C.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能“吃好”,讲究营养均衡
D.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色彩和样式单调
19、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这一制度创立于( )
A.唐朝 B.汉朝 C.隋朝 D.宋朝
20、这次民变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起义沉重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也削弱了藩镇割据势力打破了中央与藩镇之间、藩镇相互之间的均势。这次民变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巢起义
C.宋江起义 D.李自成起义
21、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_。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
22、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是________。
23、为了巩固统治,朱元璋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在地方,朱元璋取消______,设立“三司”。在中央,废除了______ 和中书省,提升______职权,还分散兵权。
24、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______________。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了前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机构)加以管理。
25、隋朝大运河北通_____,南达_____,全长2000多千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26、“夏传子,家天下”,开启了中国的____________制度;“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描述的是西周的___制度。
27、两宋时期,南方水稻种植的品种是________。
28、两宋时期,豪放派词人的代表是________、________。
29、________、________、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30、隋的统一
(1)隋朝建立
①背景:北周末年,外戚______掌握大权。
②时间:_____年
③都城:____
(2)隋朝统一
①时间:____ 年
②结果:隋文帝灭掉____,统一全国。
③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____,顺应了____。
(3)隋朝的巩固
①措施:____,编订户籍,统一____和____制度;加强____,提高____。
②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____的王朝。
31、 材料一:(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以上内容体现了“太宗”什么思想?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
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2)请你列举出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件典型史实。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3)材料三中的“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关系?唐朝是怎样加强与这个民族的关系的?(列举两件典型史实)
32、写出下列朝代的都城。
(1)隋朝——
(2)北宋——
(3)元朝——
33、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制度。分别列出隋朝、元朝开创的制度各一例。
探究二民族篇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2)材料中“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指谁?简述这一事件的主要影响。元朝对该地在中央设置了机构进行管辖,写出机构的名称及其设置的意义。
探究三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3)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列出我国宋、元时期的主要文学表现形式。
探究四感悟篇
(4)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概括你获得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