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江苏徐州初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唐朝有一座城市,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这座城市是

    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成都

  • 2、公元208年,曹操亲率20余万大军南下,在长江北岸遭到火烧战船而大败。这就是决定“三分天下”的著名战役

    A.城濮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 3、在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扮演京剧《贞观盛事》中一位耿直进谏的名臣。尚长荣扮演的名臣是(  

    A.程咬金

    B.李世民

    C.魏征

    D.秦琼

  • 4、根据表格中的相关内容,你认为在“原产地”栏目中应该填写( )

    品名

    原产地

    传入

    特点

    占城稻

     

    宋朝

    成熟早,抗旱力强

     

     

    A. 日本   B. 越南

    C. 印度   D. 朝鲜

  • 5、宋元时期戏剧的主要表演形式是

    A. 唱曲

    B. 歌舞

    C. 杂技

    D. 杂剧

  • 6、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南宋灭亡 元朝建立 蒙古军队灭金 统一蒙古 蒙古军队灭西夏

    A. ④⑤③②①   B. ③②①④⑤

    C. ②③①④⑤   D. ①⑤④②③

  • 7、请阅读下面句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些句子属于

    A. 唐诗

    B. 宋词

    C. 元曲

    D. 明清小说

  • 8、郭沫若题写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称颂的是被誉为“诗圣”的现实主义诗人

    A.李白

    B.杜甫

    C.辛弃疾

    D.李清照

  • 9、下列清朝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发生于乾隆皇帝时期的是

    A.册封达赖喇嘛 B.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C.设置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 10、有人认为,隋炀帝对历史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下列哪些事件可以为他的观点提供证据

    ①建立隋朝

    ②创立科举制

    ③开凿大运河

    ④统一全国

    A.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11、李自成指挥百万大军进攻北京的时间是( )

    A. 1628年

    B. 1643年

    C. 1644年

    D. 1645年

  • 12、在我国古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开始于

    A.隋朝

    B.唐朝

    C.宋代

    D.元朝

  • 13、历史时间的表达方式具有多样性。下列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表述,采用了“帝王年号纪年法”的是

    A.A

    B.B

    C.C

    D.D

  • 14、五代后期,为结束全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政权是(  )

    A.后汉 B.南唐 C.南汉 D.后周

  • 15、清代,凡诏令密旨,由军机处拟就,经皇帝裁定后直接密封发出,不再经过内阁,称为“廷寄”;而内外各官重要章奏绕过内阁,由军机处审定直送皇帝,称为“奏折”。由此可知,军机处的设立(     

    A.削弱了六部权限

    B.有利于君主专制强化

    C.完善了行政体制

    D.使内阁议政功能丧失

  • 16、“ 金人所处之天然环境,又远不如宋,时时有进攻宋之疆土,取得优良的生活环境之企图。……钦宗生长于深宫之中,更事甚少,宰执者朝曰主和夕曰主战,各陈其是非利害,使听者耳萤心惑。”材料反映了

    A.女真崛起的原因

    B.宋金和议的影响

    C.靖康之变的背景

    D.南宋偏安的表现

  • 17、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     

    A.《送子天王图》

    B.《步辇图》

    C.《清明上河图》

    D.《耕获图》

  • 18、“称帝制,巾帼不让须眉;治国家,功过后人评说。”这副对联反映的人物是

    A.唐太宗 B.武则天 C.李清照 D.房玄龄

  • 19、开元末年以后,造成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唐朝出现外重内轻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皇帝权力过大

    B.朝中大臣权力膨胀

    C.地方州县权力过大

    D.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

  • 20、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的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再也支撑不住了,“扑通”跪在了地上。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此处“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A.故宫 B.莫高窟 C.颐和园 D.万里长城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灭金:蒙古与_____结盟,南北夹击金朝。_____年,蒙古灭金。金灭亡后,南宋和蒙古_____的局面形成。

    知识点3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 2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明清时期设置的机构名称。

    (1)雍正帝时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机构—一

    (2)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立,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机构——

    (3)清朝在新疆地区设立,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机构——

    (4)清朝时期,在广州设立的负责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 23、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统治全国:清朝以_________为都城,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力量,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________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 24、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______的《红楼梦》。

  • 25、隋唐定都____,北宋定都东京,元朝定都_____,中国政治中心完成了由关中到中原,由中原到北方的转移。

  • 26、唐太宗时期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被称为是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说的是_____

  • 27、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________城下,威胁都城________。宰相________力劝皇帝亲征,最终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辽宋盟约称“________”。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 28、明朝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

  • 29、契丹族与党项族

    (1)____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契丹或者辽),定都____,耶律阿保机就是辽太祖。阿保机建国后,发展____,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原属____的一支。____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____

  • 30、626年,李世民上台,在位统治20年,开创的盛世局面,史称“__________”。他评价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是大臣_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755年唐朝发生的叛乱_____。

    (2)1644年推翻明朝的起义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经济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二

    材料三  纵向比较,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但不幸的是,从横向比较,它却与当时世界最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1)材料一叙述了唐朝怎样的社会状况?

    (2)观察材料所示统计图,南北方户数呈现出怎样的变化?简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列举清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如何理解康乾盛世“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

    (4)你认为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