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北宋曾经并立过的政权有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大理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我国制瓷业历史悠久,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
A.景德镇
B.海南岛
C.余杭
D.开封
3、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都城东京,体验宋朝人的一日生活,我们不能做到的是( )
A. 游夜市,喝冷饮 B. 坐牛车,住邸店
C. 逛“瓦子”,吃甘薯 D. 挂年画,贴“桃符”
4、如果准备撰写关于明代药物学的历史小论文,你主要查阅的著作是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5、“弘法僧盲志未移,终成东渡写传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三首诗词、对联分别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
A.鉴真、戚继光、岳飞
B.戚继光、鉴真、文天祥
C.鉴真、文天祥、戚继光
D.郑和、岳飞、寇准
6、“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是两宋之交婉约派女词人的名句,她是
A.李白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7、下列史实可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都能找到的是
A.武王伐纣
B.秦王扫六合
C.岳飞抗金
D.贞观之治
8、杨家将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 )
A. 北宋与金的战争
B. 南宋与辽的战争
C. 北宋与辽的战争
D. 南宋与金的对峙
9、依据下图判断,我国在1953~1957年期间优先发展的是( )
A.农业 B.军事工业 C.重工业 D.轻工业
10、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是
A.《九章算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水经注》
11、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处死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强化皇权 B.控制军队 C.钳制思想 D.提高办事效率
12、学校话剧社正在排演话剧“宋人的一天”,下列场景不应该出现的是( )
A. 瓦子里看杂耍 B. 用交子买东西
C. 使用瓷器饮茶 D. 因读诗词入狱
13、下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其中②是
A.辽 B.西夏 C.金 D.南宋
14、如图摘自《1644:帝国的疼痛》一书的章节目录,这里的“帝国”是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5、下列事件中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是
A.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D.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16、“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此河”开凿的目的是
A.便利隋炀帝的出游 B.巩固隋朝统治
C.显示国威 D.结束分裂局面
17、探索历史发展的共性是学习历史的任务之一,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者的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
A.抗击突厥 B.提升有军功的士兵的地位
C.创自荐为官的制度 D.重用人才
18、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①西夏灭亡
②元朝建立
③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④南宋灭亡
A.④③①②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
19、某同学上网查找资料,发现“盐城”在元朝时,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由此推测,当时地方行政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世袭制
D.行省制
20、《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段内容表明了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九二共识” D.政治协商制度
21、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清初还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________。一切郡国大事都要经过________讨论,而且一旦作出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2)目的:抑制________族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
(3)措施:
康熙帝 | 设立________,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从而绕开________。 | |
雍正帝 | 军机房 | 处理西北军务,后改名 |
________ | 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________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票拟),经皇帝审阅同意(批红)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________。________名存实亡。 | |
乾隆帝 | 直接废除________ |
(4)影响: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________的设立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22、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伟大壮举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
23、明成祖朱棣通过________成为明朝的第三个皇帝。
24、灭金:蒙古与_____结盟,南北夹击金朝。_____年,蒙古灭金。金灭亡后,南宋和蒙古_____的局面形成。
知识点3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25、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政权是________、________。
26、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________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改国号为宋,以________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________。
(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首先解除___________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在中央,宋太祖采取____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宋太祖派____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_______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7、后人尊称炎帝和________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________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
28、北宋兴起的江西 _____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29、背景:_____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_____和______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30、雕版印刷术:我国在____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辽、宋、西夏、金时期,____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31、连线题:
1.金 A.忽必烈 a.党项
2.辽 B.元昊 b.蒙古
3.西夏 C.阿保机 c.女真
4.元 D.阿骨打 d.契丹
3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国家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和保证。请根据提示,把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1)唐太宗时,_______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
(2)元朝时,各民族长期杂居,产生一个新的民族 。
(3)清朝时,设置 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4)清朝时,蒙古族 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对世界的发展变化毫无认识,对内不断加强君主集权制度,使君主集权达到顶峰,对外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要外洋货物以通有无,人为的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图一鉴真东渡促进了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请再举出一个事例说明隋唐时期中日关系往来密切。
(2)材料一中图二人物西行的目的地是哪里?图三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哪里?
(3)材料二图1中的人物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2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4)材料三中清朝统治者实行的“人为的隔绝于世”的政策是什么?这种政策有中国有什么消极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兴衰与它采取的对外政策有很大关系,从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我们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