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中,属于唐朝时期耕作工具的是
A. B.
C. D.
2、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如图中“揭示清朝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的著作是
A. B.
C. D.
3、“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等。”材料描述的疆域属于
A.宋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4、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些史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固步自封的思想。这种思想到后来演变成清朝的一项重要政策是
A. 盐铁官营
B. 重农抑商
C. 对外交流
D. 闭关锁国
5、唐朝全盛时期的最高统治者是()
A. 唐高祖李渊 B. 唐太宗李世民 C. 女皇武则天 D. 唐玄宗李隆基
6、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采取什么措施?( )
A.分化事权
B.重文轻武政策
C.设通判
D.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7、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
A.水罗盘
B.罗盘
C.司南
D.指南针
8、德国历史学家迪特.库恩在描述宋代的开封城时说:“京城常年无休。娱乐场所被称作‘瓦子’。它包括戏院、酒馆、餐厅和妓院,其服务范围广,价格高低不一。”由此可知
A.瓦子是宋代书院的办学场所
B.宋代城市繁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C.瓦子是宋代政府机构办公的地点
D.宋代统治者执政清明,劝课农桑
9、油条是我国食用范围最广、食用频率最高的早点食品,别看这油条做着简单,吃着也简单,它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称油炸“桧”,意即油炸秦桧,此一名称反映了百姓对一位历史人物的同情和肯定,他是
A.屈原 B.张骞 C.卫青 D.岳飞
10、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意思是:大运河往北可以通到河北经营渔业,往南可以通到扬州经营运输,其利用价值是很丰厚的!)这说明
A.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
B.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
C.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巩固隋朝的统一
D.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11、一日早朝,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夜为什么发怒,宋讷很惊讶。朱元璋拿出一幅面,正是宋讷昨晚生气的画像。朱元璋做到了“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这是因为他采取了哪一措施
A.创立内阁 B.废除丞相 C.设立锦衣卫 D.迁都北京
12、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 600 种农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下列农作物哪些是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
①玉米 ②甘薯 ③葡萄 ④核桃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13、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反映了宋朝统治者推行的国策是
A.重文轻武
B.休养生息
C.重农抑商
D.重视教育
14、宋太祖时期采取了以下措施。这些措施从根本上( )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各州除必要支出外,其余税收由中央掌控。 |
A.削弱了地方财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推动了经济繁荣
15、“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 )
A. 苏轼 B. 辛弃疾 C. 李清照 D. 陆游
16、隋朝是一个繁荣而短暂的朝代,隋朝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A.重新统一全国 B.开凿大运河
C.创立科举制度 D.出现“开皇之治”
17、新疆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国最早在这两地开始有效管辖的朝代分别是( )
A. 西汉和元朝 B. 西汉和唐朝 C. 东汉和元朝 D. 东汉和唐朝
18、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认为隋文帝“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19、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的是下列哪一个国家
A.日本
B.荷兰
C.美国
D.葡萄牙
20、鲁迅赞曰:“盖传奇风韵,明末实弥漫天下,至易代不该也。”四大名著中被视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历史命运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21、唐太宗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史称“________”;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元朝实行________,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奠定了后世行政区划的基础。
22、历朝统治者都重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建设。
(1)秦始皇派人开凿_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______,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3)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______,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23、持续八年之久的_____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同时,由于地方势力的加大,形成唐末_____的局面。
24、明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_。
25、饮茶在_______时期开始风靡全国;元朝时最著名的戏剧的代表作是______。
26、十一世纪上半期,生活在西北的___________族建立了西夏政权。
27、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28、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有“瓷都”之称的是北宋时期兴起的________。宋代的海外贸易也甚为繁荣,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设立了________。
29、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得益于实行________的政策。
30、将图②《清朝疆域(1820年)示意图》填写完整:
31、文化璀璨
明清时期,由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特别是一些地区的商品经济发达。这一时期,文化继续发展,学术巨匠辈出,统文化呈现辉煌。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连线内容。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作品
(1)吴道子的代表作一部——
(2)王祯的代表作一部——
(3)阎立本的代表作一部——
(4)关汉卿的代表作一部——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统一全国的政权。为巩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元朝统治者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逐步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注重农桑。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
(1)根据材料一,归纳元朝的统治政策。
材料二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
(2)材料二描绘了元朝的辽阔疆域。为了对它进行有效的管辖,元世祖实行了行省制度,该制度对后世乃至今天有什么影响?
材料三 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3)结合材料三,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在边疆采取什么措施加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