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通过政变、篡权建立的新王朝,维持了百年以上较长统治的是( )
A. 篡夺皇位司马炎,建立西晋归统一
B. 王莽篡汉建号新,托古改制短命亡
C. 外威杨坚善弄权,建立隋朝代北周
D. 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北宋
2、学习“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物理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英语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
3、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A. 释迦牟尼
B. 鉴真
C. 玄奘
D. 陆羽
4、作者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A. 废分封立郡县
B. 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C. 郑和下西洋
D. 戚继光抗倭
5、新冠疫情全球大爆发以来,中国向很多国家捐赠医疗物资,展现危机中的全球影响力。中国能在国际舞台上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
B.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融入国际社会
C.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D.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
6、一首《七子之歌·澳门》唱出了澳门人民渴望回归祖国的强烈心愿。历史上,霸占我国澳门400多年的殖民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葡萄牙
D.荷兰
7、唐朝由盛转衰开始于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安史之乱 D.唐末农民战争
8、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丰碑。宋词中豪放词派的开创者是( )
A.苏轼
B.李煜
C.李清照
D.辛弃疾
9、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青瓷、白瓷、三彩瓷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
A. 汉朝 B. 南北朝 C. 隋朝 D. 唐朝
10、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的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个学派学者们在此互相争辩、交流与吸收。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A.诸侯争霸
B.兼并战争
C.求同存异
D.百家争鸣
11、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下列对此时期的历史解释正确的是( )
A.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文官
B.武则天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C.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十国的政权都在南方
12、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①《农政全书》―徐光启
②《天工开物》―李时珍
③《三国演义》―董其昌
④《西游记》―吴承恩
A. ①④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13、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下面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
目录 第1节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2节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3接北方民大融合 第4节魏晋南北时期的文化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开放的社会
D.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14、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最恰当的概括是
A. 帝国的繁盛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
C. 近代的曙光
D. 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5、他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他是
A.岳飞
B.秦桧
C.戚继光
D.文天祥
16、如图,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是
A.会子 B.银元 C.交子 D.汇票
17、某同学搜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宋代繁荣辉煌的文学 B. 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
C. 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D. 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
18、明朝时期,景德镇以陶瓷举世闻名。最能体现其高超制瓷工艺的是
A.青瓷
B.白瓷
C.唐三彩
D.青花瓷
19、“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清朝实行
A.闭关锁国 B.君主专制
C.重农抑商 D.对外开放
20、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
A. 公私合营
B. 中外合资
C. 承包经营
D. 国企改革
21、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的药物学巨著是________,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全面总结的科技巨著是________。
22、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______________。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了前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机构)加以管理。
23、“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位宰相:________、________。
24、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______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25、改进词的创作,扩大词的境界,提高词的格调的北宋文学家是________。
26、宋金绍兴议和后,双方以淮水至 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 局面形成。
三、解答题(共3小题)
27、“______”后,唐朝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成汉,史称“______”。
28、宋朝的__________政策防止了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情况;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在地方设置__________以控制地方财赋权。
29、"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描写的是________。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古代民族首领
(1)统契丹各部,建立辽政权
(2)创制了西夏文字的大夏皇帝
(3)建立女真政权,颁行女真文字
(4)统蒙古草原,建立了蒙古政权
31、诗仙 杜甫
画圣 李白
药王 吴道子
诗圣 孙思邈
32、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1)________年,隋朝灭掉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陈,重新统一全国。
(2)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____________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__________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33、中国崛起之路,曲折而又艰辛,历史上的经验,值得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主要是丝绸、纸张、陶瓷......7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宜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巩固了中国在南方的力量,并通过陆路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还传播到隔海相望的日本。......在这一时期, 中国不仅高度开放而且迎来了一个贸易和工业不断增长的时代。......1368年,明朝建立了。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虽然这次与前两次相比有些逊色,中国强大的力量仍给这一地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王赓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 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公平贸易,并将海外的先进文化与科技带回国内,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郑和下西洋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丰厚的馈赠造成明朝财政巨大的经济负担,随着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悄然结束。
材料三 明清时期,一部分仕途无望的知识分子投身于文学创作和科技研究,如吴承思、吴敬梓等成了小说家,宋应星成了科学家。
材料四 清朝统一台湾后,严厉禁止国内商民出海,减少通商口岸,颁布限制外商与中国商民的条例与章程......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三次崛起体现出的共同特征。简析第三次崛起与前两次相比逊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中宋应星的哪一巨著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写出材料三中吴承恩的神话小说。
(4)根据材料四,清政府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简析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5)联系当今实际,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