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广东东莞初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政治体例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能全面反映其体例变革的一项是

    A.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B.采用文官取代武将担任地方官

    C.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 2、下列哪一起义爆发于唐朝末年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军起义

    C.绿林军起义

    D.黄巢起义

  • 3、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的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北宋前期的

    A.云南 B.四川 C.贵州 D.广西

  • 5、秦汉时代,丞相、大臣上朝,可与皇帝“坐而论道”,宋代开始,丞相、大臣只能站着议事了。宋代朝仪的变化说明

    A.丞相权力逐渐变大

    B.皇权逐步加强

    C.统治内部出现裂缝

    D.封建制度衰落

  • 6、隋结束了近400年的分裂纷乱,最终完成全国统一是在

    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1年

  • 7、朱元璋宣布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六部升格,由其亲自指挥国家政事,一由皇帝决断。这实质是

    A.君主专制强化 B.君主权力下放 C.王权世袭制延续 D.地方权力加强

  • 8、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反映了唐朝鼎盛时期的社会景象的是( )

    A.拒谏劳兵作祸基,穷奢极武向戎夷

    B.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C.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D.江山风雨谁来定,且看黄袍加身人

  • 9、如图为某一历史人物的年谱(部分),该历史人物是

    A.完颜阿骨打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 10、南宋著名爱国主义文学家陆游在《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一词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里的“胡”指的是

    A.蒙古

    B.女真

    C.契丹

    D.党项

  • 1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最终完成于(  

    A.隋朝

    B.唐朝

    C.五代十国

    D.南宋

  • 12、研究历史要“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下表史料可以充分证明哪一地区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朝代

    史实

    唐朝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元朝

    元政府设宣政院

    清朝

    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定度

    A.南海

    B.新疆

    C.西藏

    D.台湾

  • 13、“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我们都熟知的真理,但这个政权绝不能再被枪杆子左右。早在一千年多前,赵匡胤就做到了。他采取的政策是

    A.渴望收回幽云地区

    B.崇武抑文

    C.颁布《唐律疏议》

    D.重文轻武

  • 14、请你设南宋初年,你生活在郾城,你的爱国行动莫过于参加(  )

    A. 岳飞抗金的战斗   B. 西夏与宋的边境战争

    C. 女真起兵抗辽的战争   D. 打退辽军的战斗

  • 15、与“黄袍加身”、“陈桥兵变”有联系的历史人物是(     

    A.李渊

    B.杨广

    C.赵构

    D.赵匡胤

  • 16、“史学两司马”中北宋司马光编写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A. 《资治通鉴》

    B. 《史记》

    C. 《汉书》

    D. 《唐书》

  • 17、元朝建立了幅员空前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大一统局面。元朝实现全国统一的时间是

    A.1206年

    B.1260年

    C.1271年

    D.1279年

  • 18、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A.提高明朝的地位和威望 B.寻找黄金和香料

    C.寻找长生不老的秘方 D.称霸亚洲

  • 19、文成公主入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吐蕃是现在的

    A.新疆

    B.云南

    C.黑龙江

    D.西藏

  • 20、印尼有个港口城市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印度有三宝石像在每年特定的日子里,当地居民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这种文化现象与哪一历史人物及其事迹有关?(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戚继光抗倭

    D.岳飞抗金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隋朝打破了世家门阀独揽政权的局面,开创了________,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2)隋唐时期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的革新措施是_______,此举大大提高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水平。

    (3)宋朝时为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实施________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安定。

    (4)元朝时某项制度影响深远,今天的安徽省就受此制度影响,这项制度就是_________

  • 22、填空题: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581年,______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他就是隋文帝。626年,____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2)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________”。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________

    (3)________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________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巩固了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 23、宋辽议和,订立_________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此后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尔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

  • 24、宋代毕昇发明了_____,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宋元时期,_____广泛应用于战争。

  • 25、(1)观察上面下图,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明长城西起点:嘉峪关

    B.明长城东部重要关城:山海关

    (2)根据上面下图分析,明长城的修筑有何重要作用?

  • 26、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

  •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朝代。

    (1)安西都护府设置于——

    (2)火铳发明于——

    (3)军机处设立于——

    (4)丞相制度废除于——

  • 28、指南针发明与改进: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磁石指南的特性。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_______”。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人们把带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_______

  • 29、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清代的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_______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迎接文成公主,行子婿之礼。之后与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为公主筑城、修建宫室,遂“和同为—家”。

    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材料三: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为皇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给双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盟约指出,宋金议和划定的分界线是什么?该盟约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民族交融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皇帝。

    (1)吸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最后统一全国——

    (2)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

    (3)开创行省制度——

    (4)“澶渊之盟”——

    (5)创立殿试制度——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每个朝代对外政策各不相同。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唐朝对外交往频繁。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谁?

    (2)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哪个朝代?

    (3)明成祖派谁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他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4)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是什么?该政策带来了什么不良影响?

    (5)以上朝代的对外政策给今天的社会发展带来了哪些借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