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江苏泰州初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之所以说元灭南宋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主要是因为

    A. 当时的南宋政权十分腐朽

    B.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

    C. 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D. 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 2、改革最早始于农村,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俗称大包干)。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A. 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 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 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 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3、下列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

    B. 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C. 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制度

    D.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 4、雍正时的一位学士因作“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诗,而被“斩立决”,这反映清朝统治者

    A.大兴文字狱

    B.实行八股取士

    C.闭关锁国

    D.设立特务机构

  • 5、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达

    A.余杭 B.江都 C.长安 D.成都

  • 6、如果某一富商生活在史称“开元盛世”的时代他府中的摆设不可能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7、郑和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A.朝鲜半岛,日本沿海一带 B.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C.北美西海岸,发现新大陆 D.非洲最南端,命名好望角

  • 8、宋朝政府在泉州等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蕃市 B.总税务司 C.市舶司 D.吐蕃坊

  • 9、下列有关武则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②她改国号为周

    ③当政期间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④大力发展科举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0、学习明清历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 文明初露曙光

    B. 分裂趋向统一

    C. 繁荣与开放

    D. 繁盛与危机前夜

  • 11、清朝设立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是( 

    A.议政王大臣会议 B.南书房 C.军机处 D.枢密院

  • 12、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3、下列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

    B. 大运河自北向南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C.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隋朝在尚未实现统一时便征集百万民工开凿了大运河

    D.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 14、现在进口的泰国米因口感好、味道香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其实宋朝就引进外国的优良品钟占城稻。占城稻引进于( )

    A. 泰国   B. 朝鲜   C. 印度   D. 越南

  • 15、“京剧”形成过程中,曾吸收的地方戏有( 

    A.徽调、汉调 B.黄梅戏、秦腔

    C.徽调、黄梅戏 D.汉调、皮影戏

  • 1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是南宋抗金将领辛弃疾写的词,描写的是南宋抗金军队的情景。金最终被哪一少数民族所灭

    A.契丹族 B.蒙古族 C.党项族 D.匈奴族

  • 1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

    A.南宋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 1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所确定的内容不包括

    A.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C.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歌

  • 19、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普所提计策起到的作用是

    A.加速了宋王朝的统一进程 B.免遭外族入侵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提高行政效率

  • 20、唐朝时期,为传播佛教文化,六次东渡,最后双目失明,架起了中日友好桥梁的高僧是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五世达赖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南宋抗元名臣____________的千古名句。

  • 22、宋元时期经济文化发展,民族融合得到加强。

    (1)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______加以管理。

    (2)宋代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城市中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______________。

    (3)元政府设置______________,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

    (4)______________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的艺术

  • 23、根据下列所给出的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古典名著名称。

    (1)长篇历史小说、罗贯中、三顾茅庐——

    (2)农民起义、宋江、梁山泊——

    (3)神话小说、唐僧取经、孙悟空——

    (4)四大家族、贾宝玉、林黛玉一一

  • 24、唐时,称印度为___________,玄奘西游写成《___________》。

  • 25、南宋初年,抗金名将________统率军队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南宋灭亡后,大臣________继续展开抗元斗争,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 26、唐贞观初年,高僧______西去天竺取经;明朝初年,_____率船队七下西洋。

  • 27、戚继光抗倭

    (1)______中期,倭寇猖獗,“倭患”严重。

    (2)戚继光率领“____”到东南沿海抗倭,南下浙江。1561年率军在浙江_____九战九捷歼灭倭寇一万多人。此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3)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___和爱国主义者。

  • 28、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实行____制度。

    (2)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置了____,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3)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_____,由____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从此,中央政府对____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4)元朝设置____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 29、宋代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商业的场所叫做_____,元朝戏剧空前发达,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_____

  • 30、明成祖在位期间,郑和前后其次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搭配:

    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请将下列科学家与其主要成就连接起来。

    毕昇 著有《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李时珍 被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著有《农政全书》

    徐光启 著有《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宋应星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列举出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对世界的发展变化毫无认识,对内不断加强君主集权制度,使君主集权达到顶峰,对外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要外洋货物以通有无,人为的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鉴真东渡促进了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请再举出一个事例说明隋唐时期中日关系往来密切。

    (2)图二人物西行的目的地是哪里?回国后他写成了一部什么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重要典籍?图三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哪里?

    (3)材料二图1中的人物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2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4)材料三中清朝统治者实行的“人为的隔绝于世”的政策是什么?这种政策有中国有什么消极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兴衰与它采取的对外政策有很大关系,从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