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节、端午节等,都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要论证这一点,下列最具说服力的是
A.神话传说 B.史籍记载 C.政府声明 D.专家解释
2、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历史根源在于( )
A. 美国太平洋舰队对日本威胁大
B. 一战后美日间积怨多,矛盾不断加深
C. 英美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D. 德意日结成军事侵略同盟
3、20世纪的中国有三次历史性巨变。它们指的是
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②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③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④港澳回归
⑤改革开放开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 ③④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4、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下列长征途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遵义会议②巧渡金沙江 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 ⑤会宁会师 ⑥爬雪山,过草地 ⑦四渡赤水
A. ①⑦②⑥④③⑤ B. ①②④⑦⑥③⑤
C. ①②④⑥⑦③⑤ D. ①⑦②④⑥③⑤
5、第二个五年计划刚刚开始,政府就急切投入到一场狂热的新运动中,以图使业已过热的经济加速增长。材料中的“狂热的新运动”指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进行土地改革
C.进行三大改造
D.开展“大跃进”运动
6、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中日建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民族语言往往也会烙上历史的印记”,阿根廷球星梅西不用翻译就可以和下面哪位著名的球星进行交流?( )
A. 葡萄牙的菲戈 B. 英国的贝克汉 C. 西班牙的劳尔 D. 法国的齐达内
8、—个国家是不是“共和国”,并不在于它的国名是否称之为“共和国”,而是在于它的政体是否 “行共和之政”。下列国家中,曾经在公元前6世纪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的有
雅典②古埃及③斯巴达④古罗马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某政治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部分蛋糕分给了富人,其它人只得到面包屑。材料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
A.恐怖主义猖獗
B.环境污染严重
C.贫富差距悬殊
D.毒品走私泛滥
10、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在体会一部手机“手一划、哔一下”衣食住行全搞定的便捷生活。产生上述变化的关键性技术是( )
A. 计算机网络技术 B. 原子能技术 C. 航天技术 D. 生物工程技术
11、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师让同学们讨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讨论取得的一致意见是
A.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
B. 英、美两国的联盟
C. 苏美两国的中流砥柱作用
D. 美国使用原子弹
12、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于1896年,每四年举办一届,其中第6届(1916年)、第12届(1940年)、第13届(1944年)没有举行。这三届奥运会中断的原因是( )
A. 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B. 德意日法西斯上台
C.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 美苏“冷战”的开始
13、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
A.A
B.B
C.C
D.D
14、美国南北战争中《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从本质上最有利于( )
A.黑人奴隶
B.种植园奴隶主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1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典型代表人物是。
A. 罗斯福
B. 张伯伦
C. 希特勒
D. 墨索里尼
16、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的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17、下列方框内所给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提示内容 | ①起止时间:1861—1865年 ②相关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③重要战役:葛底斯堡大捷 |
A. 美国南北战争
B.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C. 美国独立战争
D. 拉美独立运动
18、下列有关苏俄新经济政策内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实行余粮收集制
B. 大型企业仍由国家管理
C.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D.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19、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A.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B.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 英法的绥靖政策
D. 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20、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统计: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约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一词几乎不用了。史料中出现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这说明
A.清政府以天朝大国自居
B.清政府对外部世界认识有进步
C.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1、从分散隔绝到联系紧密,今天的我们都生活在“地球村”。
⑴促成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重大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
⑵第二次工业革命中,_____________的发明使人类真正进入了航空时代.
⑶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是_______________。
22、罗斯福新政:背景:时间:________年,人物:________就任美国总统,目的: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________。宣布实施:________
23、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______;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根据地。
24、五六千年前,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_______族。这之后,黄河流域的三个部族结成联盟,_______、舜、禹依次成为联盟首领。
25、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1943年2月,苏联人民取得________保卫战的胜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______。1943年9月,________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________。
26、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条约中赔款最多的是________,导致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条约是________。
27、填空题
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组织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成立于1945年,以维持国际和平友好、促进国际合作为主要宗旨的国际组织是______________.
(2)1993年在欧共体基础上成立,有自己单一货币的国际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
(3)英文缩写为“APEC”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形成了两大集团对峙的________局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________,摆脱________和________的控制,实行________、________的对外政策,发起了________运动。____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标志着广大____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冷战结束后,建立____,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
(3)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____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___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积极发展全球________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________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________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________和________。
29、万隆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________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________、________的共同问题。它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30、图1会议召开于______(地点),在该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图2会议召开于______年,该会议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在实践中总结认识,从而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共成立后,成立了哪一机构领导全国工人运动,并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工人运动遭到军阀镇压而失败,中共从失败中得出了怎样的认识?
(2)长征初期,党和红军在军事失利中认识到“左”的严重错误,长征期间中共如何纠正这一错误?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本侵略给中华民族生存带来的威胁,中共提出联合所有力量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政策,这一政策是什么?
(3)1939年1月,为满足国共合作抗战的需要,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的哪一机构领导云贵川等国统区和香港的党组织?为早日解决台湾、香港、澳门等回归问题,中共代表全国人民提出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3)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4)洗雪了中国人民的百年国耻
33、读如图,回答问题。
(1)如图名称是什么?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哪一思想运动为该历史事件提供了理论准备?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42年夏季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日军在太平洋战场陷入了被动局面;德、意法西斯丧失了东北非战场的主动权;德国法西斯在苏联战场不断遭到失败,……人们确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已经到来,战争正在朝着有利于盟军的方面发展。
——改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1)材料一中“战争”具体是指哪场战争?在“该死的联盟体系”中展开较量的是哪两大集团?他们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
(2)材料二中的“转折”开始于哪一事件?“盟军”采取的什么军事行动迫使法西斯德国陷入两面夹击之中?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在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