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吉林通化初一下学期二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huí   zhuō   痛绝(è

    B.niàng   流(zhuó   咄咄逼人(duō

    C.弄(shì   qiè   笑(   然入梦(hān

    D.红(yān   伏(quán   不齐(chā

  • 2、下面一段话出自名著《海底两万里》,说这段话的人是( )

    “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永恒。”

    A.阿尤纳斯 B.尼摩船长 C.康塞尔 D.尼德兰

  • 3、下列加点成语适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红同学学习刻苦认真,经常向刘老师请教问题,刘老师也被她不耻下问的精神所感动。

    B. 小何同学在演讲比赛中的发言,海阔天空,观众和评委完全不知道他在讲什么。

    C. 面对如此滑稽有趣的表演,一向沉默寡言的小彭也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 小熊同学心高气傲,对任何人或者事情都莫衷一是,从来都不放在眼里。

  •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地震所产生的冲击波影响到附近很远的地方。

    B.老村长带领群众及时完成了任务。

    C.一些商店挂出了“衣冠不整禁入”的牌子。

    D.坚持原则是对每个政府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心胸狭窄,经常在一些不值一提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B. 叶老在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C. 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地汲取营养。

    D. 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

  • 6、下列对有关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创业史》展示的是1950年代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感情的转变。

    B.《红岩》最后的情节中,齐晓轩被敌人打伤,在这危急的时刻,江姐带着解放军出现了。

    C.刘四爷因嫌弃祥子是个臭拉车的,并且怀疑祥子是因为贪图他的钱财而娶虎妞,在寿诞之日与虎妞争吵至闹翻。

    D.《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了很多神话的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 7、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弥高   咳嗽   马革果尸   心会神凝

    B. 忧郁   挚友   沥尽心血   妇儒皆知

    C. 稚序   轻捷   慷慨淋漓   锋芒毕露

    D. 疙瘩   薪金   燕然勒功   心不在焉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十余岁________

    (2)于沙上________

    (3)必于石下迎水处沙为坎穴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为”的含义。

    (1)岂能暴涨携之去?

    (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坎穴

    3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 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 _____(A、水不能冲石;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颠;D、石必倒掷坎穴中)。

    5试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个人物形象?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古诗文默写。

    (1)不闻机杼声,___________。(《木兰诗》) 

    (2)____________,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3)北朝民歌以粗犷豪放见长,善于表现人物英武豪迈的气概,《木兰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诗中用夸张手法表现木兰不远万里,跨越雄关险隘,迅速急迫地奔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五)阅读朱成玉的《父亲的风骨》,完成各题。

    ①父亲瘦了一辈子,从来都没有胖过,像一根立起来的骨头。

    ②母亲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眼盲,只好由父亲来照顾,一辈子没做过饭的父亲,开始学着做饭。我提出来接他们去楼上住,父亲不肯,说楼上不方便,住平房每天可以带母亲出去晒晒太阳。他让我们放心,说他可以照顾好母亲。不论我们怎样劝说,他都不为所动。父亲一辈子都这样,倔强得很,用母亲的话说,那是一根倔强的老骨头。

    ③妻子和我说:“有时候看你爸爸弯腰点炉子半天直不起腰来,就那么弓着身一路走进屋子,我心里可不得劲了。前半辈子弯腰为儿女,后半辈子弯腰为老伴,从来没有时间为自己而活,他这是没有自己的一辈子啊!”

    ④父亲退休前,一直是工厂里的车工,每天弯腰在机床前,一站就是四十多年。

    ⑤我曾经勾着他的脖颈,把他当一棵树上下攀爬,也曾把他当成秋千架,惬意地晃荡。那时候他还年轻,站起来依旧笔直,可是,岁月却和万有引力合谋将他压弯。

    ⑥再倔强的骨头也有弯的时候。

    ⑦父亲一直瘦着,现在想想,他又怎么能够胖得起来呢。从小到大,家里的经济条件一直不好,母亲身体差,没出去工作过,一家六口人都指望着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每月的口粮不等到月底就吃没了,父亲总是托人和粮店的人说好话,提前把下月的粮食透支出来。在我们这些小豺狼虎豹面前,父亲怎么能吃得上一顿饱饭!

    ⑧这根倔强的骨头,一直都是硬梆梆的,这大概就是我不喜欢让他抱的原因吧。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父亲在门口张着树杈子一样的双臂做拥抱状,我却从他的胳膊底下“嗖”地一下钻了过去。“小兔崽子!”父亲骂了一句,悻悻然跟着进了屋。后来才知道,那一次,父亲在单位得了劳模奖,那是他表达快乐的方式,可是我却扫了他的兴致。

    ⑨这还是一根险象环生的骨头。父亲这一生做过太多惊险的事情,上山砍柴,砍到了脚背,骨头都露出来了,所幸及时送往医院才保住了右脚。还有一次,中指被车床绞到,皮开肉绽,伤口愈合之后,右手的中指就永远打不过弯来了……

    ⑩父亲手巧,闲暇时会做点灯笼卖,多少可以贴补一下家用。可他毕竟时间有限,做得不多,都是事先订好了的。一个有钱人出了好多倍的价钱要买父亲预定出去的一只灯笼,父亲回绝了,不卑不亢地说:“人总得讲究个信用,不能你钱多就坏了规矩不是,不然这世道怕是要乱了套。”

    ⑾那一刻,我觉得这世间,只有一个词可以配得上父亲,那就是骨头,有骨气而且讲诚信的骨头。

    ⑿有一次,父亲问我对死亡的看法。我想了想说,人死了,万事皆休,什么都没有了。父亲说:“也不尽然,你爷爷死后,我从炉膛里还捧回了四捧骨灰,热乎乎的,似乎还带着活着时的体温。”

    ⒀听到这些话的时候, 我的内心是酸楚的,我不敢想象,将来的某一天,父亲离我而去,这根老骨头,会变换成多少思念的骨灰。

    如若父亲不在了,还有什么可以让我称之为骨头?

    ⒂有一次一个朋友问我父亲的年龄,我一下子愣住了,先想到父亲是属蛇的,然后再一点点推算出他的年龄。为此,我深感愧疚,父亲不光把我的年龄,还把我的生日,我的生辰八字都记得牢的,有人问起,他都是脱口而出。

    ⒃从那天起,我不光记住了他的年龄,还记住了他的重量和倔强。

    1文中的父亲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至少两点)

    2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1)在我们这些小豺狼虎豹面前,父亲怎么能吃得上一顿饱饭! (从修辞角度赏析加点词)

    (2)父亲在门口张着树杈子一样的双臂做拥抱状,我却从他的胳膊底下“嗖”地一下钻了过去。“小兔崽子!”父亲骂了一句,悻悻然跟着进了屋。(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 “父亲瘦了一辈子,从来都没有胖过,像一根立起来的骨头。”文章开篇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读者对父亲的印象极为深刻。

    B. “我曾经勾着他的脖颈,把他当一棵树上下攀爬,也曾把他当成秋千架,惬意地晃荡”从侧面写出了父亲年轻时笔直的身姿。

    C. 第15段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我忘记父亲的生日与父亲准确地说出我的生日进行对比,突出了父亲对我的疼爱,也表达了我的愧疚、自责之情。

    D. 全文通过照顾母亲、“我”不喜欢让父亲抱、机床工作四十年、做灯笼贴补家用等事情写出了父亲的风骨。

    4本文第14段画线句和下面链接材料(《台阶》)都意蕴深长,请分析本文和链接材料修辞手法和所揭示主旨的不同。

    [链接材料]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台阶》

    本文划线句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揭示主旨:__________________链接材料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揭示主旨: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老海棠树》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窗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品读第⑦段画线部分“‘奶奶。’‘奶奶!’‘奶奶——’”,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3】文章是回忆奶奶的,为什么要在第③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

    【4】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当我欣赏着青山绿水时,有你的身影;当我品味着墨香的韵律时,有你的存在;当我融入于影视作品时,总有你的身姿——语文。

    请以“爱上语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