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朝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勃堇征兵,凡步骑之杖糗皆取备焉。金太祖二年,初命诸路以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这一制度的完善体现出当时金朝( )
A.君主专制加强
B.基本沿袭唐宋制度
C.治世局面出现
D.借鉴中原先进做法
2、战国时期,列国纷纷改邑为县,县直属于国君,县官按照国家法令治理县政,定期接受考核;县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职能:一是组织生产,二是管理民政,三是财政职能,四是司法职能,五是军事职能。县的上述特征反映出( )
A.中央集权体制已经确立
B.专制皇权得到加强
C.国家管理体制发生变化
D.贵族政治已被取代
3、1945年,重庆谈判开始当天,重庆《新蜀报》发表社论指出:“全国人民希望的是,化干戈为玉帛。”西安《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希望重庆谈判中,大家都能放弃成见,完全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前提。”这反映出( )
A.全国民众支持中共主张
B.社会第三方力量对谈判充满期待
C.国共双方谈判顺利进行
D.重庆谈判基于社会舆论压力开展
4、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战
B.争取和平民主的新局面
C.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D.完成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5、康乾时期,清朝在台湾设府、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册封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和班禅等。这些措施的深远意义在于( )
A.解决了明朝遗留的海防问题
B.首创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C.克服了清朝初年的统治危机
D.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6、《伦敦新闻画报》报道说:“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被认为会促使大清皇帝做出公平合理的安排。俄国正忙于唆使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争。”材料中所涉及的战争( )
A.成为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推动中国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
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正式启动
D.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7、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八日,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由此可见,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师夷长技以自强
D.学习西方的管理经验
8、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发动了一场以妇女为对象、以民族自强为目标的废缠足运动。他们猛烈地抨击缠足习俗,积极塑造中国妇女的“国民之母”形象,认为放足才能使妇女成为强健的“国民之母”,所以强种的首要任务是放足。这反映出维新派( )
A.主张男女享有平等权利
B.提倡妇女解放
C.接受民主科学的新风尚
D.倡导家庭革命
9、1912—1919年,中国纺织业新设厂27家,投资额2998.4万元,缫丝业新设厂96家,投资额799.5万元,面粉业新设厂91家,投资额1472.3万元,烟草业新设厂12家,投资额601.9万元。据此可知,该时期( )
A.民族工业得到一定发展
B.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
C.兴办实业成为社会共识
D.轻工业体系较为完整
10、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其行政设置与内地划一的同时,其他的管理体制也仿内地一并推行。据此可知清政府( )
A.旨在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
C.此举激化了民族矛盾
D.说明民族平等政策得到了贯彻
11、某同学搜集到下图所示的几幅图片,据此可知他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
上海耶松船厂 | 天津机器制造局 | 上海发昌机器厂 | 湖北汉阳铁厂 |
A.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
B.中国经济在近代的新变化
C.江南地区近代工业的出现
D.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
12、《汉书》载:“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对以上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百家争鸣实际只有九家学说
B.百家争鸣与诸侯争霸兼并有关
C.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相互隔绝
D.百家争鸣有利于学术思想统一
13、19世纪初,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00文;到20年代,每两银子可换铜钱1200文;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1600文铜钱才能兑换一两白银。对上述变化情况解读正确的是( )
A.白银已取代铜钱的流通功能
B.该变化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
C.此趋势将大大加重百姓负担
D.五口通商加剧银贵钱贱现象
14、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如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说:“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这表明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A.和平与发展
B.和平与动荡
C.缓和与紧张
D.发展与对抗
15、1950年,新中国政府先后开展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其主要目的是
A.消灭私有制
B.稳定全国物价
C.建立公有制
D.克服财政困难
16、西晋太康元年,广陵郡(今江苏境内)领有淮阴、江都等八县,户口数八千八百。到东晋安帝时,该地区衍生出海陵、山阴二郡,而成三郡,这三郡在刘宋时领县干四,户口数增长到一万四千百八十。这一现象( )
A.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开发
B.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适应了商业发展的需要
D.消除了南方的民族矛盾
17、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
D.南朝统治者施仁政
18、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这些思想理论都( )
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B.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
C.为反帝反封建提供理论武器
D.指导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9、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确立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
③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
④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21、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距今约4300—4000年,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有多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城内大型墓葬分布集中,往往随葬着陶鼓、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出土了小件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该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 )
A.中国进入了旧石器时代的晚期
B.中原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C.长江下游地区创造了成熟文字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确立
22、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召集逢泽之会,参加会盟的共有十二个诸侯国。魏惠王在各路诸侯面前摆出了天子仪仗,效法齐桓公九合诸侯,自称“夏王”,并对诸侯发号施令。这反映了当时( )
A.争霸斗争趋于激烈
B.宗法分封制被破坏
C.国家统一趋势明显
D.华夏认同观念强化
23、如图为辽宁省博物馆馆徽,徽章中的图案原型为出土于辽宁省牛河梁遗址中的玉猪龙。其做工细致,首部雕刻采用了玉雕技术中难度最大的圆雕技法。据考证,它是红山文化先民为祭祀神灵,祈求神灵护佑农业丰产、种族可以安全过冬而制。这反映了红山文化( )
A.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主体
B.与仰韶文化属于同一时期
C.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D.开始了原始农业的大生产
24、公元前385年,秦献公夺取政权,通过改革,壮大了地主阶级的力量;公元前362年秦孝公即位,他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当时的强国;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开始了统一中国的战争。发生上述事件的诸侯国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5、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________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________
26、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______”
27、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_的现实危险。为此,他强调“以________为纲”,想通过发动“________”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8、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1992年在香港达成“_______”
29、内乱局面引起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严重忧虑和愤怒。他们对________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但遭到了压制和打击
30、17世纪,____________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____________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31、背景(1)北宋建立后,相继消灭南北割据政权,结束了________的分裂局面。
(2)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________、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32、邓小平理论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________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________,________,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________的转移,实行________,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________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________社会主义、________和________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________。
(2)________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3)在1997年中共________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3、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①原因:________的建立,扫除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________鼓励民间兴办实业;一战期间,西方列强________;群众性________ ②表现: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________。
34、手工业
①宋朝________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________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________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________象征
②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________的开采量很大。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________的产量和质量
③________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________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________的发展
35、请你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财神信仰形成较迟。主要在民间流行。明朝,从吴中(今江苏扬州)一带开始,形成了每年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不同的地区崇拜的对象不同,导致担任财神爷的角色纷杂,最普遍崇拜的是“正财神”赵公明和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另有“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关公被人们尊为武财神,“准财神”是刘海蟾,港澳台地区祭祀财帛星君李诡祖。还有的地区把“太白金星”等供奉为财神。这些财神都是公平、正直、忠义之士,自然不会保佑人们去发不义之财。
——摘编自《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
材料二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用黄金来增加收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但当时的西欧黄金严重缺乏。《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包括中国,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欧洲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至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摘编自孙梅《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困惑》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
37、华夏认同
(1)华夏认同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2)华夏认同有何意义?
38、列举中国古代著名医药学家(至少4位),选择其中2位简述他们的主要成就。
39、请回答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性质是什么?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