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云南昭通高三(上)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如表是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中央与地方税收分配表,通过此表所示内容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项目

    收入总额

    支出总额

    中央提成额

    地方留成额

    钱税

    3139.8万贯

    1089.8万贯

    2050万贯

    粮税

    1615.7万石

    215.7万石

    1400万石

    合计

    4755.5万贯石

    1305.5万贯石

    3450万贯石

    A.税法改革成效巨大

    B.唐朝政府名存实亡

    C.地方财权显著增强

    D.社会经济迅速恢复

  • 2、下图是考古学者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潘坤帕遗址发现的博局纹铜镜和神兽铜镜。从形制和纹饰看,铜镜与中国境内发现的汉镜相符,材质分析也显示,它们都是从中国输入的。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古代中国(     

    A.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于世界

    B.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交往

    C.官营手工业注重质量信誉

    D.对东南沿海实施有效治理

  • 3、下表是某学者对1892-1913年中国的棉纺、毛纺、缫丝、水电、面粉、水泥等10个主要行业的产业资本家来源所作的统计。据此可推知(     

    来源

    买办

    商人

    官僚、地主

    占比

    23.8%

    16.4%

    59.8%

    A.清末中国政治变革艰难

    B.工业结构渐趋合理

    C.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改善

    D.列强资本输出加剧

  • 4、明代的军户和匠户,必须不时离开家乡,前往数百里乃至数千里的地方当差。以此为契机,在明前期相当长的时间里,出现了大规模的民众跨地域流动,形成了一个涵盖整个明帝国的跨地域网络。这一数量庞大的流动人群和跨越南北的服役网络的存在(     

    A.保障了城市经济与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

    B.表明手工业管理法体系更加严密

    C.有利于建构民众的空间认知和文化认同

    D.说明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

  • 5、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采取措施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当时陕甘宁边区采取的措施有(     

    ①肃清土匪和反革命武装   ②开展大生产运动

    ③实行“三三制”原则       ④没收地主的土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6、如图所示是民国八年《新申报》的一则报道,其中有“各校学生游街”“章宗祥在曹宅受伤深重”等相关表述。与这一报道相关的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武昌起义

    C.国民革命

    D.五四运动

  • 7、有学者认为,西周赋予了天下之国的民族性,使天下之国成为一种超越城邑之国的华夏国家形态。这一转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世袭制的确立

    B.分封制的推行

    C.宗法制的完善

    D.礼乐制的崩溃

  • 8、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 9、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重要的转折点,影响巨大,在客观上推动了(     

    A.南北经济的进一步联系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北方再次成为政治重心

    D.佛教大规模传播

  • 10、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有一部门的职责是“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皆按典故起草进画”。该部门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枢密院

  • 11、正式绘制于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是我国全国性实测地图的开端,这份地图不仅是当时亚洲最好的地图,也是全世界最好的一份地图。这主要反映了(     

    A.政府重视边疆治理

    B.近代地理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国家组织力量强大

    D.西学东渐影响了清初测绘技术

  • 12、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这些现象反映了该时期(       

    A.佛教盛行适应了现实需要

    B.儒佛道的“三教合归儒”

    C.中外思想文化交流的盛况

    D.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

  • 13、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临时参议院决定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作为中华民国国旗。这表明

    A.具备了近代国家外观

    B.民族意识的开始形成

    C.中华民国的新旧嬗变

    D.革命彻底反帝反封建

  • 14、朱熹针对当时有些儒者“徒知而不行”的学风,批评指出“大抵今日之弊,务讲学者多阙于践履”,认为“既致知,又须力行。若致知,而不力行,与不知同。”在此,朱熹(     

    A.蔑视权威和教条

    B.力图唤醒内心的良知

    C.捍卫道学家尊严

    D.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 15、西汉前期“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但仍然规定“市井之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至武帝时代,朝廷多选经验丰富的富商大贾为吏,时人记载武帝“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吏益多贾人矣”这一调整旨在(     

    A.改革抑商政策

    B.整顿官僚系统

    C.管控社会经济

    D.扩大征税对象

  • 16、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其用典出自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北方流民南迁。这一历史现象客观上(     

    A.消除了中原地区的民族矛盾

    B.确立了户口南多北少格局

    C.推动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D.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繁荣

  • 17、清朝军机处一日日程为:“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辅助皇帝,决策国政

    B.协办军务,谋划战事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 18、“联军之往攻京城也,无非以援救使臣、剿平拳匪为宗旨。”材料中的“联军”发起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金代北京路地区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地带。为了加强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金代将上京路大量女真猛安谋克迁往该地区,并种植粟、菽、黍、麦等作物。可见,金代(     

    A.进入了鼎盛发展时期

    B.违背了因地制宜的原则

    C.固守本民族管理制度

    D.推动了这一地区的开发

  • 20、“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三字经》中这段内容所指的是(       

    A.从部落到国家形成时期

    B.西周“共和行政”时期

    C.西汉王朝文景之治时期

    D.唐朝的贞观至开元时期

  • 21、史籍记载:“武帝元朔二年,令诸王得推恩分众子土,国家为封,亦为列侯。”材料中的措施主要是为了(     

    A.增加财政收入

    B.强化思想控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促进对外交往

  • 22、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会议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        

    A.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B.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D.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 23、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三衙、知州、汝窑、《四书章句集注》

    政事堂、藩镇、吴道子、《千金方》

    票拟、倭患、白银货币化、《西游记》

    宣政院、青花瓷、八思巴字、《农书》

    A.④①③②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 24、《宋史·方技传》中有载:“史序,京兆人。善推步历算。太宗亲较试,擢为主簿”,“雍熙二年,廷试中选者二十六人,又知监事”,“修《仪天历》上之,又尝纂天文历书为十二卷为献”。这反映了宋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科举制度的发展

    C.重文风气的聚兴

    D.传统科技的传承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

  • 26、巩固统一的措施

    (1)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________,设立________

    (2)在地方管理上

    ①元朝实行________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________,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固定常设,称为________,简称________。除今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________个行省。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统治效率较高。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________制度的重大变革

    ②对于吐蕃地区,则由全国最高佛教机构________进行政教合一的管理

    ③元朝设________________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________的管辖

    ④元朝还在________设置巡检司,以经略台湾

  • 27、人与历史

    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进程中往往留有杰出人物的印记。请将下列“历史人物”与印记的“历史事件”相对应(填写字母)。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1)周公

    颁布“推恩令”(A)

    (2)秦始皇

    挟天子以令诸侯(B)

    (3)汉武帝

    制礼作乐(C)

    (4)曹操

    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D)

  • 28、君主专制强化

    1)仿照样式,完成古代中国“中央行政制度(举措)”创设的具体内容。

    2)补充完成古代中国在其他领域制度创设的史实。

  • 29、蒙古

    (1)________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________蒙古文。

    (2)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________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这是________汉语的最早尝试。

  • 30、6月21日,________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

  • 31、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________的前身,称回回

  • 32、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

    ①当时________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________。大批出身于________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给________增添了活力

    ②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________________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 33、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日本对东北三省的侵略震动了中国社会,加剧了民族危机。

    ②国民政府实行“________”,寄希望于英美等国调停,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

    (2)表现

    ①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

    ②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③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3万余人,在共产党员________、赵尚志的领导下,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

    (3)高潮:________

    ①背景:“华北自治运动”。

    ②爆发: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游行示威。

    ③影响:宣传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 34、抗美援朝:________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10月中国志愿军________,1953年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________,志愿军涌现出无数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从专制到民主,经历了漫长的艰难的历史过程。请回答:

    (1)秦、西汉、明朝对官员监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据此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2)结合中国近代政体的变迁,指出主要资产阶级派别在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上作出了哪些重大实践?他们争取民主的道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请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分析曲折发展的原因。

    (3)概述构成新中国民主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 36、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37、八七会议的内容?

  • 38、1982年修订宪法的意义?

  • 39、华夏认同

    (1)华夏认同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2)华夏认同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