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历史学家认为:(战国时期)一些国君意识到,要想比对手在王位上坐得更久,就不能让地方封建领主继续分享他的权威。领地不能再作为封邑进行分封。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他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新型国家”的“新”主要表现在( )
A.地方实行县制
B.实行“禅让制”
C.诸侯纷争不断
D.各国变法图强
2、共产国际曾经对中国革命进行了全新的认识:“必须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发展游击战争,用农民风潮的铁围来包围当地的城市,以及大城市和最大的城市,在军阀军队里组织我们自己的力量,十倍加强我们在这些军队里的工作。”这种认识( )
A.比较客观地结合了中国国情
B.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C.造成了苏区“反围剿”失利
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3、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府,后又特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满汉各一员,一年一换。台湾学子也可以参加福建的举人考试,且有固定的录取名额。台湾震灾、水灾后,清政府也进行赈济。清政府上述举措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利于增强台湾对国家的认同感
C.助推了台湾地区文化发展
D.有效缓解了满汉官僚间的纷争
4、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民间有许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农耕文明
A.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
B.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总结
C.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
D.是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
5、如表反映了1937—1945年八路军和新四军人数的变化,对此解读恰当的是( )
年份 | 1937 | 1939 | 1940 | 1942 | 1945 |
八路军人数 | 80000 | 270000 | 400000 | 340000 | 1028893 |
新四军人数 | 12000 | 50000 | 100000 | 110960 | 268591 |
A.军队奋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B.中共领导的军队数量持续增长
C.皖南事变导致了当年八路军减员
D.抗日战争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
6、10月25日被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目的是
A.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7、北魏实施均田制时规定,受田农民于“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且不得以田产为投献之礼。北魏此举意在( )
A.维护小农私有财产
B.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
C.保障国家赋税收入
D.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
8、考古人员发现,大汶口遗址随葬品数量各不相同,其中21座墓有猪头1头、10座墓有猪头2头、6座墓有猪头3头、2座墓有猪头4头、3座墓有猪头5头、1座墓有猪头14头。据此可以推断,大汶口文化( )
A.畜牧业发达
B.早期国家形成
C.私有制出现
D.神权色彩浓厚
9、一战后,中国能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巴黎和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中国劳工为协约国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B.护国战争成功迫使袁世凯取消了帝制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得到国际高度认可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基本结束
10、《明夷待访录》记载:“为君也……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据此可知,黄宗羲( )
A.提倡工商皆本
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C.提倡个性自由
D.提出经世致用思想
11、历史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如图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是( )
A.民族交融呈现举步维艰态势
B.多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形成
C.少数民族制度建设超越汉族
D.战争成为民族关系的主题
12、近代中国的一场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变革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这场革命( )
A.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3、汉代以后,从军队出身、以武功扬名者渐渐被视为一个群体,称作“武人”“武将”,与文人群体相对应。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长期分裂
B.主流思想变更
C.文官政治确立
D.民族矛盾缓和
14、1920年陈衡哲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她曾在一篇英文杂文中谈到:“现代中国女人不仅仅是一个西化了的人,而且是一个既利用现代世界提供的种种机会发展人格、又从她的祖先那继承了独特印记的女人。”这说明她( )
A.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期望中国民众人格独立
C.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D.文学创作方面融贯中西
15、“澶渊之盟”后,沈括两次出任谈判特使,以“澶渊之盟”条约为基础、《天下郡守图》为依据,辅以木制地形模型,铁证如山,据理而争,使辽国放弃了无理的边界要求。这表明( )
A.地理研究需要实地勘察
B.重文轻武难以解决边防危机
C.科学技术助益谈判效果
D.宋辽议和无法维持长期和平
16、下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日战争后作的一幅漫画,名为《磨好刀再杀》。
这幅画讽刺了当时( )
A.蒋介石一方面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另一方面却准备发动内战
B.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力量不断壮大,获得国际力量的支持
C.国民党独裁专政,失去民心注定失败
D.重庆谈判是国共两党“商讨”和平建国的尝试
17、《史记·周本纪》记载:“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该记载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内外服制
D.分封制
18、孔子主张仁爱,墨子主张兼爱,庄子主张无为,韩非主张变革。这体现的社会特征是( )
A.思想争鸣
B.社会矛盾尖锐
C.诸侯割据
D.社会纷争不断
19、唐中叶后朝廷授予许多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侍中、中书令等宰相衔,号为“使相”。从玄宗朝到僖宗朝,使相的人数从8人增加到了60人。唐朝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拉拢藩镇维护统治
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C.创新制度提高效率
D.重用人才优化决策
2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确立该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十八大
B.中共十九大
C.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D.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21、1902年,梁启超《新史学》问世,主张要以“民统”代替“君统”,以“国史”代替“朝史”,以“民史”代替“君史”。梁启超的主张旨在( )
A.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
B.积极宣传民主与科学
C.激发国人的国家意识
D.倡导反清的武装起义
22、某学习小组整理的表格内容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朝代是( )
主要内容 |
多次迁都 |
王位世袭 |
内外服制 |
甲骨文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3、下图漫画为“依样画葫芦”,仔细读图,下列官职中,其职能符合该漫画特征的是
A.中书省长官
B.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C.内阁大学士
D.军机大臣
24、尽管今天所有的中国居民都可以追溯为“中国人”,但这个词对于前帝国时期却是不恰当的。公元前3世纪,秦的征伐把这些不同的人群在政治上连接起来。这表明秦的统一( )
A.促使华夏族形成
B.推动了文化传播
C.增强了国家认同
D.消除了六国隔阂
25、宋元城市中,_______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_______,实际上就是早期的_________。
26、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朝廷在科举考试中采取________制度。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27、洋务运动内容:为自强办了________,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为求富,办了官督商办的________如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新办新式学校;建立新式海军
28、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启用主张“铁血政策”的________为宰相,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_____________。
29、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1)颁布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原则。
(2)确立三大制度:根本政治制度——________,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30、辽
①________年,契丹族首领________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________
②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________。________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________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31、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________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32、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________制宣告废除,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________制逐步形成。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________。但________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定夺军国机要,皇权受到很大的限制。后雍正时期设________,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33、世界古代文明阅读地图并回答问题
(1)古代文字的书写材料大都因地制宜。以水生植物晒干成后作为主要书写工具的古文明区域是① ;在② 地区考古发现的兽骨、龟甲上面有刻画文字;在烧制或晒干的黏土泥板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生活在③ 。
(2)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方式来思考这个世界。用理性思辨的方式探索世界本原的哲学产生于④ ;用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产生于⑤ ;提倡用伦理道德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⑥ 。
(3)古代历史上产生了多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强盛与1—2世纪,以法治精神著称的帝国发源于⑦ ;公元8世纪中叶进入鼎盛时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帝国始建于⑧ ;公元15—16世纪,阻碍了地中海商路,迫使西欧人寻找新航路的帝国最早建立于⑨ 。
34、稍晚东来的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________的南部和北部。________末年,西班牙被________击败,退出________
35、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36、租调制产生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
37、中国战场在法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38、宋词的兴盛
(1)宋词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2)宋词的派别和代表人物是什么?
39、秦汉至元朝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