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海南屯昌高三(上)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明代以前的英雄豪杰观带有显著的“圣人”性质,甚至可以“不近人情”。明代却趋于理性化,不止认同英雄有情,“儿女情,英雄气,并行不悖”,且推项羽为英雄第一、以曹操和勾践为英雄。这一变化(     

    A.与心学思潮息息相关

    B.说明民本思想成为主流

    C.和孔孟学说理念不符

    D.反映圣人崇拜有所弱化

  • 2、下表数据变化主要是由于(       

    1913—1921年中国关税征收额数量(千万海关两)

    A.思想解放的推动

    B.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国际局势的影响

  • 3、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推行“官(管)山海”之策,主张由国家垄断自然资源开采;李悝实施“平籴法”,主张政府收售粮食以调节粮价;商鞅主张政府奖励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发展等。这反映了当时(     

    A.重农抑商已成为各国的共识

    B.国家重视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C.变法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D.社会转型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 4、《金史》记载:“世宗之立,……躬节俭,崇孝弟,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此其效验也”。这一盛世反映了(     

    A.国家沿用重农抑商政策

    B.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开明统治

    C.当时社会秩序空前稳定

    D.中央集权统治的进一步稳固

  • 5、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废除了景帝以来的郡国铸币制度,规定“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这一措施(     

    A.促进了经济恢复

    B.降低了铸币质量

    C.解决了王国问题

    D.强化了经济控制

  • 6、大雁塔位于陕西西安的慈恩寺中, “雁塔题名”(如图)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上述现象的出现源于(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7、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出西周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郡县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 8、毛泽东对湖南国民党的组织建设倾注了心力。……他受中共中央的委派,回湖南指导湘区委筹建湖南国民党组织。在他指导下,长沙最先设立国民党支部,接着常德、衡阳也相继设立分支部。这说明

    A.湖南农民运动获得长足发展

    B.开展国共合作的条件趋于成熟

    C.社会主义已经受到广泛关注

    D.国共首次合作推动了革命发展

  • 9、唐代对女性而言是一个相对宽容的时代。她们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女子结社的活动。唐代女子可以女扮男装,可以骑马驰骋,甚至参与到政治和军事领域。这反映了(       

    A.社会主流思想发生改变

    B.男女社会等级地位平等

    C.唐朝社会风气包容开放

    D.女子参政得到广泛认可

  • 10、屹立在西藏拉萨市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公主而兴建的。那么,将这位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统治者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 11、1981年2月,台湾《时报周刊》举办座谈会,与会学者提出:“和平统一……为中国人共同的心声……中国在这一代生活于台湾的年轻人而言,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或名词,不管是地理环境的隔阂或生活模式的相异,都无法改变历史与血缘关系。”这(     

    A.凸显了台湾同胞的民族国家意识

    B.表明“一国两制”成为两岸共识

    C.说明谈判是祖国统一的唯一途径

    D.促使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 12、根据下表所示法律文献,可以得出,近代制宪实践发展的特点(       

    颁行时间

    制定者

    宪法名称

    特色

    1908年

    清政府

    《钦定宪法大纲》

    仿照日本宪法,预备立宪。

    1912年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借鉴美国宪法,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宪法大纲》

    工农民主专政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A.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B.工人阶级是主导力量

    C.维护清朝统治秩序

    D.多方政治力量的参与

  • 13、史书这样描绘古代一个历史时期:“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该时期是(     

    A.文景之治

    B.武帝盛世

    C.光武中兴

    D.大定之治

  • 14、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加快交通运输建设的步伐。1932年公布《铁道法》并成立公路处。1934年又公布了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路。到1937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已成功构筑起一条贯穿大半个中国的公路交通网。这些措施(     

    A.实现了近代铁路修筑的自主权

    B.推动了近代交通布局的合理化

    C.促使官僚资本的规模急剧扩张

    D.一定程度上为抗日战争做准备

  • 15、1946年6月8日《周报》评论:“住在上海的人,只要一出门便可看到满街的美国货。不但工业品,就连农产品如棉花、面粉、大米以至水果、奶粉也是美国货。于是我们这个国家眼看要实行全部‘美式配备’了,”由此可知(     

    A.中国与美国实行平等通商

    B.民族工业更加举步维艰

    C.美国出口贸易居世界首位

    D.上海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 16、周代的君位按“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传授,“太子死,有母弟则立之,无则立长,年钧择贤,义钧则卜”。这反映出周代的君位继承(       

    A.具有一定的灵活变通性

    B.利于选举“德才兼备”者

    C.完全遵照嫡长子继承制

    D.容易导致诸侯之间的纠纷

  • 17、2023年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习近平指出,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以下对良渚文化表述正确的是(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B.主要栽培作物是粟

    C.生产使用打制石器

    D.贫富悬殊尚未出现

  • 18、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体现了当时(     

    A.儒学思想主导地位动摇

    B.玄学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C.佛道思想成为主导思想

    D.不同思想文化之间交流互融

  • 19、为填补国内电视机领域的空白,1957年国家决定发展电视广播业。肩负重托的天津无线电厂在很多人都没见过电视机和缺少配套设备资金的情况下不负众望,于1958年3月17日制造出“华夏第一屏”——“北京牌”黑白电视机。这项成就在当时(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反映了勤俭节约的传统

    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 20、漫画常常折射出时代的印记。如图中的人们正在燃放鞭炮庆祝。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经济政策已经严重脱离实际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C.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各产业结构实现了协调发展

  • 21、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北京大学学生创办《五七》日刊作为运动的喉舌。一时间,全国各地出现大量小型革命报刊。据不完全统计,总数有 400余种。 这些刊物大多以宣传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为己任。这些报刊的发行(     

    A.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B.使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C.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兴起

    D.反映了文明开化的新风尚

  • 22、从1937年9月到1938年10月,在战略防御阶段的一年多时间里,八路军、新四军同日伪军作战1600余次,毙伤俘敌5.4万余人。从1938年到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从59%上升到69%。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B.敌后战场一直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C.日军始终以中共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

    D.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 2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 24、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各经济类型面粉生产量的发展变化情况,这反映了(     

     

    1913年

    1921年

    面粉总产量合计(千包)

    213642.03

    247197.28

    商用面粉

    总量(%)

    45.64

    45.15

    机器产品(%)

    10.24

    19.49

    土磨坊产品(%)

    35.40

    25.66

    自用面粉(%)

    54.36

    54.85

    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前景良好

    B.机器面粉业的竞争力差

    C.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D.近代工业在艰难中发展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四等人制”:蒙古统治者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依次为________

  • 26、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民众________运动兴起。由游击队改编而来的________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

  • 27、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发表通电,痛心地表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________。”

  • 28、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_______的热情有所提高。

    (1)中国人民的_______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2)除了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如_______工业、______________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 29、运动评价: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________的发展和________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由于守旧势力仍很强大,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导致这场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以失败告终

  • 30、西南:

    (1)清初,西藏最有影响的佛教格鲁派领袖______________来京朝贺,清政府册封以“______________”尊号。另一位格鲁派领袖______________,在康熙时被赐予“______________”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______________册封。

    (2)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______________,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3)1793年,清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_______地方的管辖权。

  • 31、袁世凯夺取胜利果实

    (1)原因

    ①袁世凯的威胁利诱:攻陷汉口、汉阳,武力威胁革命势力;诱使革命党人和议;对清政府施压

    ________国等列强的支持

    ③孙中山妥协退让:只要________,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袁做大总统。

    (2)结果

    ①1912年2月________,清帝下诏退位。

    ②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________为临时大总统。

  • 32、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_______,“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 33、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________爆发,严重影响日本。日本统治集团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急于发动侵略________的战争。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________的殖民机构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

  • 34、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________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________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请列举罗斯福新政具体措施

  • 36、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有人描述20世纪末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纽约的居民在某天下午,可以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便捷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美金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1)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

    (2)这种现象带给世界什么影响?产生了哪些问题?

     

  •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

    (1)九品中正制度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2)九品中正制的内容是什么?

    (3)九品中正制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 38、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

  • 39、商与西周时期,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青铜材质工具。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