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代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名位在御史大夫之上,然而御史大夫所拥之实权,却比丞相大得多,其职司范围不仅限于“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还掌管全部律令。秦朝这制度设计体现了( )
A.三公之间的权力斗争公开化
B.皇帝失去对三公权力的掌控
C.权力分割与牵制的政治权术
D.君主专制必然导致权臣专权
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了王进喜、焦裕禄、雷锋、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张桂梅等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他们的共同精神品质是( )
A.公平竞争
B.英勇斗争
C.勤俭节约
D.求实奉献
3、有学者在谈到民国初期政治乱象时指出,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这些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在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据此判断,该学者认为
A.君主立宪要优于民主共和
B.中国急需一场文化改良运动
C.西方教育制度不适合中国
D.学习西方制度必须结合国情
4、建立后秦的羌族,在关中与汉族长期杂居相处,姚苌起兵时得到汉人支持,后秦政权一建立就采用汉制。姚兴继位后,多方笼络汉族士人,延揽名儒到长安讲学,生徒多至万余;又经常和名儒们“讲论道艺,错综名理”。材料表明( )
A.前秦汉化水平较高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中原文化影响较大
D.民族统一进程得以加快
5、大汶口遗址发掘的墓葬中,有的规模相当大,长达5米,宽3米,随葬有上百件器物,其中有各类玉器二三十件之多,并有整猪和整狗随葬,而一些小墓则空无一物。材料反映了( )
A.早期国家形成
B.部落冲突加剧
C.阶级分化明显
D.社会矛盾尖锐
6、秦灭六国后,秦朝贵族势力不断地被削弱,而非宗室贵族组成的官僚集团不希望贵族势力坐大,理所当然地拒绝实行分封制,从秦国发展而来的中央地方行政体系被完整地复制到秦王朝。这说明郡县制的实行( )
A.充分发挥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取代贵族政治成为选官依据
C.适应了秦朝的政治体系需要
D.标志着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
7、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也被杀死。但“商鞅虽死,秦法犹存”,“秦妇婴皆言商君之法”,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商鞅变法( )
A.受到了广大人民拥护
B.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C.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D.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8、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9、19世纪3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往往是自安徽经江西至广州。19世纪4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逐步转为自安徽至上海。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清政府与外国签订了( )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明代内阁调帖之权,即章奏由内阁拟定意见,粘附于章奏上送批。不经过内阁调帖,司礼监无擅自批红的权力,否则即使司礼监擅权而为,也会遭到内阁的封驳。这说明明代( )
A.中枢体制运作的理性化
B.内阁一定程度上限制皇权
C.内阁掌握了政务决策权
D.内阁控制了司礼监的运作
11、《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该斩首,情急之下,两人揭竿而起。但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记载的法律规定,陈胜、吴广的戍边任务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导致二人被斩首。由此可见
A.《史记》的记载都须经过考古证实
B.哪个表述更接近史实需补充史证
C.《史记》中陈涉故意曲解秦律
D.《史记》和秦律的相关记载完全错误
12、春秋时期,华夏民族深感异族内迁给华夏文明带来的危机,强调“夷夏之辨”。战国时期,出现了华夏与周边“戎夷”共同构成“天下”的观念,“夷夏之防”不再被强调。这说明,战国时期( )
A.异族内迁不再进行
B.华夏文明危机消除
C.各民族进一步交融
D.传统政治秩序破坏
13、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中在鼓励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又限制市场作用。这同样是种矛盾的态度,特别是通过国家政治力量干预商品交换,为商品交换规定固定的场所。该学者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
A.与当时苏俄基本国情不相符
B.实质上是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目的是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为斯大林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14、“澶渊之盟”后,沈括两次出任谈判特使,以“澶渊之盟”条约为基础、《天下郡守图》为依据,辅以木制地形模型,铁证如山,据理而争,使辽国放弃了无理的边界要求。这表明( )
A.地理研究需要实地勘察
B.重文轻武难以解决边防危机
C.科学技术助益谈判效果
D.宋辽议和无法维持长期和平
15、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州港掠夺原料、倾销商品、鸦片走私逐渐“合法化”,“猪仔”(华工)贸易逐渐猖獗,加上香港、上海等港口崛起,广州港外贸中心的地位逐渐衰落。由此可知广州近代衰落的起点是(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16、在中华文明史上,唐代是一个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朝代。唐代因多种文化汇聚而导致文化昌盛,富有生机。下列史实中,不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
B.贾思勰著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
C.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带回多部佛经
D.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17、公元422—423年,北魏向南朝宋发起战争,夺取了刘宋以金墉、虎牢、滑台、砺磝等河南四镇为核心的黄河下游以南地带,取得了战争胜利,即魏宋河南之战。这一战争客观上( )
A.推动了民族交融
B.奠定了对峙格局
C.缓解了民族矛盾
D.促进了江南开发
18、下表显示了东汉中后期9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与表中信息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皇帝 | 和帝 | 殇帝 | 安帝 | 顺帝 | 冲帝 | 质帝 | 桓帝 | 灵帝 | 少帝 |
即位年龄 | 10 | 1 | 13 | 11 | 2 | 8 | 15 | 12 | 14 |
寿命 | 27 | 2 | 31 | 30 | 3 | 9 | 36 | 34 | 14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诸侯发动“七国之乱”
C.外重内轻藩镇割据
D.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19、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猪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
A.无为而治政策的实施
B.宗法制度的繁荣
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D.商业活动的发达
20、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将亲族、功臣等分封到全国各地建立诸侯国,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据此可知( )
A.分封制旨在“以蕃屏周”
B.多民族统一国家建立
C.儒学文化被广泛传播
D.周天子实现高度集权
21、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下表反映了唐—五代、宋书院的数量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朝代 | 全国(所) | 北方(所) | 南方(所) |
唐—五代 | 47 | 8 | 39 |
宋 | 713 | 31 | 682 |
A.重文轻武之风
B.经济重心南移
C.印刷技术发展
D.理学大力推动
22、观察下图,孔子在讲学中向其弟子阐释的为人处世之道应是( )
杏坛讲学图
A.政在大夫
B.学而优则仕
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内圣外王
23、被誉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由《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等十个曲目组成的大型音乐作品是( )
A.《梁祝》
B.《黄河大合唱》
C.《长征组歌》
D.《红旗颂》
24、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是:
A.管仲改革
B.李悝变法
C.商鞅变法
D.吴起变法
25、文艺复兴发端于14世纪中叶的__________(国家),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各地;宗教改革最早是16世纪__________(国家)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拉开了序幕,随后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了改革;启蒙运动最初出现在17世纪的_________(国家),18世纪_________成为中心,18世纪后期达到高潮。
2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________理念,________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1)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型国际关系。
(2)中国积极发展________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会点。
(3)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________、________的大国关系框架。
(4)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5)对非洲关系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
(6)中国同________、________之间也相互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27、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7年毛泽东提出把 ____________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28、过程
(1)召开新政协会议
①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________堂隆重开幕。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了会议。
②大会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几个重要文件。
③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_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通过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它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________的作用。
(3)开国大典: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下午三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新中国正式成立。
29、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_______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_______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30、公元27年皮耶罗参加了元老院的盛大仪式,见证了元老院决定授予________为“奥古斯都”称号,自此罗马进入了帝国时代。
31、过程
(1)________: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________等在广西桂平________村发动起义,建号________。不久,洪秀全称________。
(2)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________,定都于此。
(3)军事全盛:太平军________、西征,占领湖北、________、安徽许多地方,军事上达到________,但领导集团日渐腐败。
(4)________: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________、韦昌辉被杀,________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是________的转折点。
(5)后期防御:洪仁玕、________、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先后取得________、三河大捷,但在________战役中败于湘军。
(6)天京陷落:1864年,在湘军、________和外国人带领的________进攻下,太平军节节败退,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2、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_________(人物)。他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________,而不是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_________;主张建立独立的_________教会和廉俭教会。
33、后来,在________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4、根据地实行_______政策,建设成效显著。以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_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在开展_______运动的同时,精兵简政,以“_______”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仿照_______边区,实行民主选举。
35、北朝政权更迭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
3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宋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司法官员和断案审判官员之一,为官二十多年,一直担任刑事法官。他博览了前人大量关于尸伤检验的著作,在阅览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办案理论。宋慈强调检验中定要仔细勘验:“凡伤处多,只指定一痕系要害致命;倘若是聚众斗殴,如死人身上有两痕,皆可致命,此两痕若是一人下手,则无害。”宋慈一生经办过无数案件,但是每一项案件都是他亲力而为,无可怠慢的。宋慈断案以民命为重,在断案的过程中重视人命,为死者申冤请命,在百姓的眼中他是那个时代的“包青天”,宋慈一生只专注写作了一本《洗冤录》,在宋朝以及后世成为了历代刑事审判官员的必读之书,其权威性相当于当时朝廷的法律制度。此书高度总结了宋慈的办案技巧,运刑法医学理论,将医学与法律相结合,用医学为法律立命。
——摘编自付烨《论宋慈的司法伦理形象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宋慈在当时被视为“包青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慈的司法伦理形象对我国当代司法建设的启示。
37、郡国并行制
(1)郡国并行制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2)郡国并行制实行的影响如何?
38、问答题:
19世纪50年代形成了什么样的世界格局?这一格局解体的标志是什么?试述这一格局解体后世界局势特点。
39、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的时间和背景是什么?
(2)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从经济、军事和政治上思考)
(3)商鞅变法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