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末三国时期胡人内迁,西晋灭亡,王室东迁。十六国中最早建立政权的匈奴贵族刘渊,自称汉朝皇室的后裔,其建立的政权以“汉”为国号。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分别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等四个国家。诸多少数民族政权为谁是正统而激烈争执,一些臣僚以东晋为“华夏正朔所在”为由劝谏君主慎重考虑南征行动。这可以说明当时( )
A.少数民族政权完成了封建化
B.国家统一趋势初显
C.民族之间斗争激烈征战频繁
D.华夏认同氛围浓厚
2、1949年4月11日,刘少奇在与民族工商业等各界人士座谈会后,写下《天津工作问题》调查提纲:“必须正确建立与改善以下各方面的关系,即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城乡关系,内外关系。这四面八方的关系即全面关系都必须很好地照顾到。”这一思想( )
A.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B.贯彻了《论十大关系》的精神
C.引发生产关系全面变革
D.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特征
3、图一、图二、图三是近些年出土的一些秦代竹简和木牍,学者研究后发现它们的书写字体都是隶书,这可以佐证当时( )
A.小篆并没有成为官方字体
B.焚书坑儒并没有真正实施
C.隶书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实现
4、洪秀全从基督教教义出发,在《原道救世歌》中提出“开辟真神惟上帝,无分贵贱拜宜度。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 由此可知,洪秀全的政治主张为( )
A.追求社会的绝对平等
B.学习国外对上帝的崇拜
C.重建封建的等级秩序
D.倡议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5、下图为建国初期某地发行的一张股票。作为史料,该股票可以直接用于研究
A.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行
6、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一张照片,其中有“人民政府领导我们分到田地” “郁金友分到五亩田地”等字样。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银元之战
B.米棉之战
C.土地改革
D.抗美援朝
7、《孟子·梁惠王上》写道,梁襄王曾经问孟子:天下怎样才能安定?孟子回答:“定于一。”孟子反对“以力服人”,他强调,如果国君能够以“仁”作为政治准则,就可“仁人无敌于天下”。统治者应当推行“王道”,实施“仁政”,才可能实现“大一统”。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孟子思想不适合战国的历史环境 ②孟子的主张背离孔子“仁”的思想
③孟子的主张体现了时代发展趋势 ④孟子的思想得到统治者的认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明初继承元制,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但是宰相数量大为减少,中书省相关僚属数量大为减少;后来朱元璋更是下旨:“诸司奏事不必关白(禀告、告知)中书省。”这些做法( )
A.相关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B.为中央制度变革创造条件
C.否定元制彰显统治合理性
D.表明宰相已威胁皇帝权力
9、黔西州在明代属于水西土司管辖,其行政范围内生活的几乎全是当地苗民。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后“客民”开始进入该地区,到乾隆时期,该地区的汉族人口总数已达129585人,而当地苗民总人口为45263人。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是( )
A.清政府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
B.高产农作物品种从美洲引进
C.中原人口增加激化人地矛盾
D.设立理藩院缓和了民族矛盾
10、1950年11月,陈云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提出“对支出用‘削萝卜’的办法,对收入用‘挤牛奶’的办法”,“削萝卜”就是尽量削减一切可以削减的支出,“挤牛奶”就是尽力增加可能增加的财政收入。这一举措的实施( )
A.满足“国防第一”的需求
B.保证“一五”计划的完成
C.建立起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D.体现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11、如图是1913年和1919年中外纱厂纱锭、布机实数对照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 纱锭(枚) | 布机(台) | ||
华厂 | 外厂 | 华厂 | 外厂 | |
1913 | 484192 | 338960 | 2016 | 1986 |
1919 | 658748 | 577010 | 2650 | 3839 |
A.外资纱厂的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
B.外部环境改善推动民族纺织业发展
C.实业救国思潮促进民族工业兴起
D.政府放宽了民间资本限制允许办厂
12、据统计,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达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
①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一些障碍 ②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④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2003年,辽宁阜新辽墓出土的契丹小字碑刻《永清公主墓志》正面刻汉字楷书,背面及背面左侧刻契丹文,其碑文称“盖国家系轩辕黄帝之后”。此碑可以用来说明( )
A.辽政权对华夏文明有认同感
B.永清公主与汉人通婚
C.辽政权与南宋文化交流频繁
D.民族交融的开始加深
14、大雁塔位于陕西西安的慈恩寺中,为唐玄奘主持所建。“雁塔题名”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5、西非历史上曾先后出现了一些强大的国家,如加纳;马里和桑海。这些帝国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A.都是依靠武力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B.都是主要以贸易为基础得以强大
C.都有发达的农业和畜牧业
D.都注重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16、“玄宗之末,版籍浸坏……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这一制度的实行 ( )
A.消除了社会的贫富不均
B.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有利于均田制的推行
17、有学者统计,唐代以前(包含唐代)农书总计不超过80部,而宋代农书有141部。其根本原因是,宋代( )
A.农业生产成就显著提高
B.人地资源矛盾表现突出
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D.活字印刷技术基本普及
18、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发布最新考古成果称,地处蔚汾河与黄河交汇处的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碧村遗址,距今约4200年至3800年,该遗址是一处具有内外双重城墙的石城聚落。碧村先民借助遗址南、北、西三面环河临沟的天险,在遗址中部、东部各修筑一道城墙及城门,控制通道。外城门形制规整,结构严密,具有明显的防御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先秦时期( )
A.注重血缘的宗法制度
B.日益严峻的部落纷争
C.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十分明显的阶级对立
19、汉阳铁厂在1908年时,产铁六万六千吨,到1910年时已接近12万吨,增长了接近一倍。同时,1908年汉阳铁厂产钢两万二千吨,1910年增至5万吨,三年时间翻了一倍多。这些数据( )
A.体现了洋务运动成就显著
B.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改变了列强主宰市场格局
D.折射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
20、“自中华民国的名称确定以后,帝制被抛入茅坑,便再也爬不起来了……无论帝制也罢,复辟也罢,都很快地塌台……”。这主要说明辛亥革命( )
A.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推翻了传统封建专制制度
C.促进了社会习俗变革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1、汉代九卿之一的少府掌供御服及宫殿陈设等职。到隋唐时,这些职能已经统归为皇帝服务的由从门下省独立出来的殿内省专门掌管。这表明了( )
A.家务官与政务官逐渐分离
B.九卿仅是汉代皇室的家臣
C.汉唐中央官制发生大变革
D.殿内省是家国一体的产物
22、考古资料显示,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出现邦国林立的现象,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等。这可以说明( )
A.分封制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
B.礼乐等级制度形成并发展
C.龙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起源
D.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趋势
23、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农村宣传画——《把最好的粮食卖给国家》。该宣传画反映出( )
A.粮食丰收促进城乡经济繁荣
B.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建设
C.计划经济合理分配国家资源
D.农业合作化打击农民生产热情
24、1918年李大钊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他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预言十月革命所掀起的潮流不可阻挡:“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的观点( )
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B.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C.适应了全民族抗战需要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5、(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以_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__为核心。
(2)英国国王是_________,平常仅扮演仪式性角色。
(3)内阁名义上对__________负责,实际上是对___________负责。
(4)首相拥有行政权和_________,是国家政治生活的___________和领导者。
26、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1)时间、地点:1949年春,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开。
(2)内容: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________,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毛泽东提醒全党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27、《论持久战》、武汉会战
(1)1938年6月中旬,_______会战开始。会战前,_______在延安发表《______________》的演讲,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_______论”和“_______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_______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2)10月下旬,武汉失守,_______会战结束。这是_______以来_______最大的一次战役,共毙伤日军近四万人。
(3)与此同时,南部重镇_______也被日军占领。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_______阶段。
28、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9、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_”的构想,就是在_______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______________。
30、“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___________。
31、朱熹还对______________进行了深入探索:他从早期儒家典籍《礼记》中抽出《_______》《_______》两篇文章,加上分别记录孔子、孟子言论的《_______》《_______》二书,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32、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的统治。
33、________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签订的《________》,抢占________以北、________以东________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34、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________,是中国早期________的尝试
35、国家治理
(1)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杰出帝王在政权建设和国家治理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将下列政治作为与相应的帝王匹配。(填写字母)
A.创设郡县制度 B.采取“无为而治”政策 C.统一女真,建号大金
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E、遣文成公主入藏 F、设立军机处,商议军情
G、派遣郑和下西洋 H、实行推恩令 I、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J、凿通京杭大运河
秦始皇: 汉高祖: 汉武帝: 隋炀帝: 宋太祖:
唐太宗: 明成祖: 努尔哈赤: 康熙: 雍正:
(2)任选一帝王的作为,简述其意义或影响。
36、近代史上,为了抗击共同的敌人,共产党和国民党先后进行了两次合作,现在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国共两党的高层正在频频接触。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两党合作后,共同领导了一场什么革命运动?
(2)抗日战争开始后,两党再次合作,请写出第二次国共合作组成的统一战线的名称。写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历史上国共两党合作的结果,对我们有何启示?
37、开眼看世界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38、中国是世界的一个部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送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材料二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1)材料一中的现象是什么历史事件产生的结果?根据材料分析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世界市场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方式。
(3)根据材料三茶丝出口变化情况,说明19世纪中期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联系所学,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动。
39、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如何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