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在抗战时期创作的漫画《救国捐》。画中的题词为“今朝不吃糖,将钱去救国;虽只一分钱,多少有补益”。据此可知,作者意在( )
A.说明持久抗战的战争形势
B.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C.激发各界民众的抗战热情
D.赞扬国共两党的联合抗日
2、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3、日本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1906年成立,总社设于中国大连,分社设于日本东京),在九一八事变以前积极进行情报活动。其情报范围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地理等方面。材料可用于说明( )
A.日本侵华方式的变化
B.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C.中国军事能力的落后
D.中日矛盾不断加剧
4、东汉光武帝时,钟兴受诏“定《春秋》章句,去其复重”。汉明帝也曾御制章句,史书中有记载:“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桓)郁校定于宣明殿。”这些做法( )
A.强化了官方主流意识形态
B.宣扬了国家政治主张
C.规范了儒学经典章句研究
D.改造了传统儒家思想
5、下表为(1912年上海地区女性报刊一览表》(据谈社英《中国妇女运动通史》等整理)。这反映出,当时上海( )
名称 | 宗旨 |
妇女时报 | 提倡女子学问,增进女界智识 |
民国女报 | 开通女界,提倡女学,扶植女权,养成女子参与政治之智识 |
女铎报 | 为开通中国女界知识,补助学校不及起见……为女子德、智、体三育之扶助 |
女子共和日报 | 灌输女子政治及实业之思想 |
中华女报 | 发达女权 |
女权报 | 养成女子独立精神、提倡男女平权 |
女杖月报 | 发扬女子固有本能,恢复女子固有权利 |
A.女性报刊成为主流
B.新文化运动正兴起
C.男女平等成为共识
D.女性权利得到关注
6、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下列口号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
①“还我青岛” ②“取消二十一条”
③“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④“打倒列强,除军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教材的设计与编写需有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在解放战争时期编写的教材中,出现了如《怎样种棉》《城市和乡村》等充分结合革命战争形势和具体实际编写的教科书。这反映出当时的教科书编撰活动( )
A.适应了土地改革的要求
B.是国共两党合作的表现
C.配合了革命战争的需要
D.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8、下列书刊共同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探索
B.政治民主化尝试
C.新兴阶级崛起
D.晚清政府的自救
9、如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
1913年 | 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 |
1914年 | 修正总统任期,总统可连选 |
1915年 | 护国战争爆发 |
1917年 | “府院之争”,张勋复辟 |
A.政权更替的频繁
B.内阁制度趋于成熟
C.政治秩序重建的艰巨
D.资产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10、1853年,英国政府训令驻华公使提出修订《南京条约》,要他向中方提出:中国应毫无保留地给英国人开放全部城市和港口,英国人走遍全中国不受任何限制。1854年,美国、法国也都积极活动以求修约。这反映出当时( )
A.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丧权辱国
D.中国的宗藩关系面临解体
11、待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 “斋”则专指素食,从限制饮食时间转变为饮食内容,延伸出“禁食酒肉”的戒律,相较于印度佛教则更为严格,是中国僧人饮食的独特之处.这表明( )
A.佛教在中国发展兴盛
B.佛教逐渐趋于本土化
C.佛教坚持以简朴为本
D.佛教吸收道教养生学
12、1944年1月,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你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贺电( )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营造了坚持抗战的政治氛围
C.使敌后军民民族意识萌发
D.扩大了人民军队的后备力量
13、下图是漫画家马星驰在19世纪末绘制的漫画《东三省之近视》。漫画所示事件的直接原因是( )
A.列强划分势力范围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日本制造旅顺惨案
D.九一八事变的发生
14、白居易的诗作《赠友》中描述了这样的现象:“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卖粟与麦,贱贸丝与绵。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该诗作反映出白居易( )
A.主张废除租庸调制度
B.认为两税法加重人民负担
C.抨击唐官员贪污腐败
D.认为安史之乱后经济衰退
15、1949年1月15日,《中央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中指出:“你们派人去接收官僚资本企业,必须严格地注意到不要打乱企业组织的原来机构”“只要不是破坏分子,应令其担负原来职务,继续工作,军管会只派军事代表去监督其工作”。这一指示( )
A.延续了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
B.表明党把工作重心转向了城市
C.适应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变化
D.意在彻底消灭农村的反动势力
16、《后汉书·樊宏传》中记载:“(樊)重……世善农稼,好货殖……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该材料说明东汉时期( )
A.精耕细作农业不断发展
B.土地兼并加剧阶级矛盾
C.地方豪强威胁君主权威
D.田庄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17、郑州大河村遗址是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从出土的陶器看,不但有典型的仰韶文化特色,而且还有东部的大汶口文化及南方的屈家岭文化的元素。这表明当时( )
A.大河村处于旧石器时代
B.区域文化存在着交流交融
C.手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D.社会活动呈现较强组织力
18、习近平在评价近代某一会议时指出:“(该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下列对该会议描述正确的是( )
A.标志“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B.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
C.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进行了探索
D.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不断扩大
19、下图是1913-1919年中国民营纱布机的发展情况(1913年的指数为100)。促使这一时期民营纱厂布机指数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
A.清末新政
B.辛亥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新文化运动
20、两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主要体现了当时(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文化重心的南移
D.政治重心的南移
21、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20世纪80年代,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
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
C.“九二共识”
D.“国共合作”
22、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治国策略。该思想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韩非子
23、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采取措施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当时陕甘宁边区采取的措施有( )
①肃清土匪和反革命武装 ②开展大生产运动
③实行“三三制”原则 ④没收地主的土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4、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5、条件
(1)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政治: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3)外部因素: _____ 的帮助。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到中国,与陈独秀、李大钊商议建党事宜。
(4)组织基础: _____ 的建立。1920年8月,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0月,北京建立共产党小组。
26、________、________被迫逃亡海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
27、表现
(1)________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3)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________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4)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28、1936年,________发展到三万余人。在共产党员________、________等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
29、________运动对于推动中国________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30、主张:“可以剿发逆,可以勤________”
31、概况
(1)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晚,革命力量雄厚的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________第一枪。
(2)随后,其他各军的士兵纷纷响应,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________,推________为都督。
(3)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________个省和________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32、我国还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形成从_______到_______,从_______到_______, _______、_______、多种形式的_______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3、世界: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______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对______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英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
(1)英国:在______、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______。
(2)法国:从______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
(3)俄国:势力侵入中国东北和______地区。
(4)美国:积极参与到侵华的活动中。
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______。
34、废除宰相后,________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
35、泱泱天朝大国:
清帝国疆域之广阔为世所共知。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
问题
(1)在巩固帝国疆域方面,秦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举措?
(2)元朝在管理辽阔的疆域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取得了哪些重要突破?
(3)康乾时期,清朝是怎样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3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37、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融合。历代中央政府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时,采取过很多措施。按照下表这种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并完成该表。
A.征伐匈奴 B.西域都护府 C.宋辽夏金政权对峙 D.文成公主进藏 E.榷场
F.澎湖巡检司 G.昭君出塞 H.宣政院 I.开通丝绸之路 J.驻藏大臣
民族融合的方式 | 措施 | |
(1)战争 |
|
|
(2)和亲 |
|
|
(3)机构 |
|
|
(4)互市 |
|
|
(5)共治 |
|
|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同学学习了《太平天国运动》这节内容后所做的读书笔记的部分内容。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矛头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之柱——孔孟之道,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开启了思想的近代化。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催生了洋务运动的发生。
4.最早提出的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①在政治上,要把中国建成一个带有法制与民主色彩的国家。
②在经济上,要通过建立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以求富强。
③在外交上,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主张万国通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笔记提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所提修改建议以及理由需观点正确,并符合历史事实。)
39、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