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证明小狗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并获得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对实验结果叙述错误的是( )
甲组 | 注射等量放射性碘液测定血液放射性含量 | 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 | 定时测定血液的放射性 |
乙组 | 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 | ||
丙组 | 注射生理盐水 |
A.0-4天血液中放射性碘曲线变化是由于甲状腺吸收碘后合成甲状腺激素并将其释放
B.甲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反馈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激素的分泌
C.乙是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D.如果给狗饲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此实验狗的血液中放射量与乙的相同
2、著名的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将一只饥饿的大鼠放到一只箱子里,箱内有一只杠杆能发送食物。在箱内活动过程中,大鼠碰到杠杆就会获得一份食物。多次意外发生后,大鼠会主动按压杠杆获取食物。下列有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的建立,利于大鼠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
B.上述反射活动的建立须非条件刺激的强化才能一直保持
C.大鼠主动按压杠杆获取食物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个体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无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则是有限的
3、生长素的发现应该追溯到达尔文父子,他们所做实验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⑥是对照组,④、⑤是实验组
B.①②③的结果证明弯曲生长与胚芽鞘尖端及单侧光有关
C.④⑤⑥的结果证明背光侧生长素的浓度高于向光侧
D.一系列实验结果证明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胚芽鞘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4、甲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甲、乙生物可能是( )
A.发菜、变形虫
B.玉米、硝化细菌
C.T2噬菌体、绵羊
D.乳酸菌、SARS病毒
5、对一个生物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取决于环境条件。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对甲乙两地的布氏田鼠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B.对生活在冻原的旅鼠来说,不同季节的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
C.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死亡率会升高,出生率不变
D.对生活在同一池塘的鲫鱼和鲤鱼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6、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
A.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无机环境
7、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①③⑤⑥
8、下列三图均与种群“S”形增长有关,对图形进行对比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足,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B.当种群数量为K/2时,出生速率约等于死亡速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C.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D.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野生大熊猫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是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变小
9、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
B.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胶质细胞
C.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D.副交感神经占优势时,使血管收缩
10、“醉氧症”是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后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头昏、腹泻等症状,就像喝醉了酒一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醉氧症”表明内环境的稳态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B.与醛固酮、血红蛋白一样,氧气也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醉氧症”病人发生严重腹泻后,在补充水分的同时还要适量补充无机盐
D.“醉氧症”的出现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1、叶蝉是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游猎型和结网型蜘蛛都捕食叶蝉。两类茶园中蜘蛛的丰富度如表所示。林下茶园中的乔木为某种能捕食叶蝉和各种蜘蛛的食虫鸟提供了栖息场所。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茶园类型 | 游猎型蜘蛛丰富度 | 结网型蜘蛛丰富度 |
林下茶园 | 14 | 12 |
常规茶园 | 14 | 8 |
注:①林下茶园—茶树与马尾松(乔木)间作;常规茶园—无树木遮阴。②两类茶园的管理方式相同。
A.常规茶园中所有茶树、叶蝉和蜘蛛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B.食虫鸟进入林下茶园后,其在食物链中处于第四营养级
C.与常规茶园相比,林下茶园改变的主要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D.相比于常规茶园,林下茶园中结网型蜘蛛丰富度较高,可能与马尾松的遮阴有关
12、如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传入神经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中间神经元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C.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支配伸肌舒张和屈肌收缩协调完成膝跳反射
13、科研人员对一块盐化生境中的碱蓬植物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盐化生境中碱蓬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等数量特征
B.影响碱蓬种群特征的非生物因素只有盐、阳光
C.该盐地中碱蓬的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测定碱蓬植物上蚜虫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目测估计法
14、希腊陆龟是爬行动物,性情较活跃,喜爬动,摄食植物的花、果实、茎叶等,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请推测希腊陆龟最可能生活的生物群落是( )
A.湿地生物群落
B.草原生物群落
C.森林生物群落
D.荒漠生物群落
15、下图1是北美西海岸某潮间带海星捕食部分生物的示意图,图2是移除海星前后潮间带被捕食物种数目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生物再加上生产者构成了潮间带完整的生物群落
B.移除海星后,物种数量下降的原因是被捕食者之间种间竞争加剧
C.海星可能位于第三、四营养级,荔枝螺与海星之间是捕食关系
D.潮间带地形单一,其群落不存在水平结构,存在垂直结构
16、某种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由完全显性的两对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将红花和白花两株纯种植株杂交产生F1,再将F1植株自由传粉,F2植株中红花∶白花=5∶7。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关于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若A、B基因同时存在时开红花,基因型AaBb的个体完全死亡
B.若A、B基因同时存在时开红花,F1产生配子中AXB的雌配子完全死亡
C.若A、B基因同时存在时开白花,F1产生配子中Ab的配子完全死亡
D.若A、B基因同时存在时开白花,F1产生配子中aB的雄配子完全死亡
17、免疫调节在维持机体稳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④表示细胞免疫,③表示体液免疫
B.机体再次接触该抗原时抗体都是通过细胞d→细胞e→①过程产生的
C.细胞e与细胞c相比,细胞e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更发达
D.若图中的抗原是胞内寄生菌,则它的消灭需要图中的③④共同参与
18、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图为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图中的免疫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则它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作用
B.若图中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则该免疫活性物质、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信息分子
C.若图中的免疫细胞换为甲状腺细胞,则图中表示的激素可能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D.若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是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则二者可作用于神经系统
19、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细胞融合的方式有对称融合和非对称融合。对称融合是将两个物种的两个完整的原生质体融合在一起,由于两个物种的全套基因组合在一起,有用基因和不利基因共处于一个杂种中,往往需要多次回交才能除去杂种中的不利基因。非对称融合是将一个物种的部分染色体和细胞质与另一个物种的一个完整原生质体融合在一起,可以较好地减少不利基因的重组,所得杂种只需较少次数的回交就可以达到改良作物的目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克服有性杂交的不亲和性,打破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
B.植物对称融合方式中两个植物细胞完成融合的标志是两个细胞核融合形成一个细胞核
C.在非对称融合过程中,可以利用物理射线、化学试剂等方式去除部分染色体
D.在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
20、下列关于激素、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通过信号分子构成调节网络
B.高等动物体内的单个内分泌器官只能分泌某一种激素
C.动物体内的信号物质只有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
D.激素通过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B.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液、血浆等
C.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一部分
D.血浆的组成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22、以下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描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以促进果实脱落
B.利用高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大豆田中的单子叶杂草
C.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纤维长度增加
D.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可促进果实成熟
23、在华南某地的防护林中,适度砍伐成树有利于林下植物丰富度增加,阳生植物增多。受到重度干扰的防护林,比自然林更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防护林中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砍伐成树有助于林下多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影响了种间竞争
C.受到重度干扰的防护林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增强
D.人工干扰可能会改变防护林中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4、有一个正常的女人与正常的男人婚配,生育一个患血友病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育一个患血友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
A.1/4
B.3/4
C.1/8
D.3/8
25、某XY型性别决定的昆虫,红眼和白眼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长翅和短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已知某种基因型的雄性胚胎无法发育。现有一对表现型都为长翅白眼的雌、雄昆虫进行相互交配,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 长翅白眼 | 短翅白眼 | 长翅红眼 | 短翅红眼 | |
F1 | 雌虫 | 6/15 | 2/15 | 0 | 0 |
雄虫 | 2/15 | 1/15 | 3/15 | 1/15 |
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为__________,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胚胎无法发育。亲本都是长翅,F1出现长翅和短翅两种表现型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2)F1雄虫有_________种基因型。让F1中长翅白眼雄虫与长翅白眼雌虫自由交配,则F2中长翅白眼雌虫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3)用测交法来测定F1中一只长翅白眼雌虫的基因型时,后代中最少出现______种表现型,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测交过程______。
26、某微生物能产生一种耐热纤维素酶(BglB),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图1是获取该酶基因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质粒上的限制酶酶切图谱,BglB基因不含图中限制酶识别序列。结合所学知识及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流程可知,目的基因可以从______中获取;获取的目的基因可以利用______大量扩增。B过程是______过程。
(2)将目的基因导入裸子植物细胞,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导入微生物细胞,通常采用Ca2+处理细胞,使之转化为_______细胞。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出蛋白质可采用______技术。
(3)重组基因表达载体的结构包括复制原点、目的基因、_________等几部分组件;为使 PCR 扩增的 BglB 基因重组进该质粒,扩增的 BglB 基因两端需分别引入________和________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4)普通大肠杆菌不能降解纤维素,但转入上述构建好的表达载体后则获得了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7、2017年11月,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在我国诞生,分别叫“中中”和“华华”,这一成功轰动了全世界,相比较克隆羊和克隆鼠,克隆猴对于研究人类疾病意义更大。下图是克隆“中中”的相关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采集卵子之前,需要给卵子供体注射适量的__________,以增加排卵。
(2)从卵巢中吸取的卵子,需在体外培养到_______期,再通过__________去除卵母细胞中的核。
(3)核移植形成的重组细胞需要用__________(物理方法)激活,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转基因克隆动物可以作为________,生产许多医用蛋白。
(4)体外培养早期胚胎时,培养液的成分除了无机盐、有机盐、激素和核苷酸等营养物质外,还需额外添加_________等天然成分。代孕猴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________,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5)哺乳动物的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细胞核移植获得克隆动物的难度小于体细胞核移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8、下图为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相关示意图,已知B中没有碳元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D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F彻底水解,理论上能获得_______种产物。
(2)在D构成的单链中,与1分子A相连接的有_____分子的B和_____分子的C。
(3)首个被证明在H上的E是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不限选项)____________。
A. 基因是DNA片段,DNA片段是基因
B. DNA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DNA
C.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的载体是染色体
29、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F2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________种表现型。子一代测交时,与子一代进行杂交的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
(2)验证——测交实验:过程及结果:
结论:测交结果与预期相符,证实了F1产生了4种配子,F1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_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并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0、农业上常用的育种方法如下:
a.甲品种 × 乙品种→F1→F1自交→F2人工选择→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新品种
b.甲品种 × 乙品种→Fl→F1花粉离体培养得到许多小苗→秋水仙素处理→若干植株→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c.正常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d.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到太空→返回地面种植→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e.获取甲种生物的某基因→通过某种载体将该基因带入乙种生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1)a方法属于常规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选中的个体还需要经过若干代的自交、鉴别,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这是因为新品种必定是________。
(2)b方法与第(1)种方法相比,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F1有n对杂合的基因(分别位于n对染色体上),则利用其花粉离体培养育成的小苗理论上应有_______种类型。
(3)通过c途径获得的新品种应属于_________体,它们往往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育种中使用的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d方法中搭载的种子应当是__________ (干燥的、萌发的、休眠的);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其变异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是对人类有益的、不全是对人类有益的、全是对人类有害的),所以要对其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
(5)e方法培育出的新类型生物可以表达出甲种生物的某基因的遗传信息,该表达过程应包括遗传信息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过程。
31、已知一种有机物X(仅含有C、H两种元素)不易降解,会造成环境污染。某小组用三种培养基筛选土壤中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目标菌)。
I号培养基: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X(5g/L)。
II号培养基:氯化钠(5g/L),硝酸铵(3g/L),其他无机盐(适量),X(15g/L)。
II号培养基:氯化钠(5g/L),硝酸铵(3g/L),其他无机盐(适量),X(45g/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I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II、III号培养基中有机物X为微生物提供的是________。
(2)若将土壤悬浮液接种在II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X的细菌比例会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3)II号培养基加入琼脂后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若要以该固体培养基培养目标菌并对菌落进行计数,接种时,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4)假设从II号培养基中得到了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且该菌能将X代谢为丙酮酸,则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为该菌的生长提供________和________。
32、番茄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高秆抗病番茄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的育种方式为____育种,为获得纯合高秆抗病番茄植株需从F2开始_____ 。
(2)过程②常用_____________处理_____(对象),该方法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过程④的育种方式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该育种方式的优点有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