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呼吸。下列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解后大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小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B.中间产物丙酮酸与水结合会生成二氧化碳
C.中间产物[H]与氧气结合会释放出大量能量
D.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反应场所相同
2、下面为钠离子和钾离子进出人体神经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膜的N侧上应该还分布有糖蛋白,以进行信息识别
B.钠一钾泵催化ATP分解的原理是能增大ATP水解所需的活化能
C.当神经细胞恢复静息电位时,K+通道打开,且钠一钾泵只对Na+开放
D.钠一钾泵能运输K+、Na+,也能催化ATP水解,但并不能说明其无特异性
3、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猪的黑毛和狗的白毛
B.人的双眼皮和能卷舌
C.棉花的白色和青椒的绿色
D.人有耳垂和无耳垂
4、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已知c是分解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B.a吸收的CO2量大于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C.c能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D.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主要与e密切相关
5、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B.血浆渗透压升高
C.产生渴感
D.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6、如图表示某农业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过程,该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食的全面丰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丰收的主要原因是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增加
B.蚕粪便喂鱼、鱼粉喂猪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C.粪便、塘泥作为肥料又归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
D.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
7、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
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D.生态工程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8、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 )
A.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
B.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
C.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
D.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
9、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②发烧时采用加盖棉被,增加排汗来辅助降低体温
③过氧化氢酶、载体、抗体、血浆蛋白不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④人体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⑤人体对花粉等过敏时,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液出,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多
A.一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10、下丘脑是人脑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自稳态调节的中枢,图为人体中下丘脑控制激素分泌的三种常见的途径,下列关于激素ABCD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种激素空间结构相同
B.激素CD都由垂体合成、释放
C.激素BC可作用于同一靶细胞
D.四种激素都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组成
1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某种生物而言,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B.所有生物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
D.A基因突变成a基因,a基因也可能再突变回A基因
12、草菇喜温喜湿喜半阴,可在稻草和麦秸等农作物秸秆上栽培的一种食用真菌,某果园在果树下加入一个人工栽培的草菇种群,形成果树一草菇结构的立体农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果树一草菇立体农业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
B.果树种群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风速等特殊的环境条件有利于草菇的生长发育
C.草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农作物秸秆作为其生长发育的碳源,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可为果树提供营养
D.秸秆中的能量通过草菇能被人类间接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良性循环
13、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 )
A.基因突变
B.表观遗传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重组
14、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工程和临床医学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应用。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检测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盒需要根据新冠病毒内部的核酸研制
B.将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直接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
C.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可筛选出能产生单—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D.“生物导弹”中的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的结合抗原并杀死癌细胞
15、如图是基因型为Rr且染色体正常的果蝇体内的一个细胞增殖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B.图示细胞发生的变异可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从而使后代出现三倍体
C.图示细胞中染色体暂时加倍,而染色体组并没有随之加倍
D.若图中1号染色体上有R基因,则A极的基因组成可能是RR或Rr
16、为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奉节无籽柑橘,研究者设计如下流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需在低渗环境中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B.可用离心操作实现②,再生细胞壁是其成功的标志
C.过程③需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调控下进行
D.三倍体植株因减数分裂异常可产生无籽柑橘
17、如图为受寒冷刺激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与激素分泌有关的结构,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激素②促进激素③分泌的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激素③通过作用于垂体a,进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D.幼年时激素③分泌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智力低下
18、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下丘脑某部位受损的患者,体温调节紊乱
B.学生通过对重点知识反复阅读来加强记忆
C.车祸中受害者大脑皮层言语S区受损而不会讲话
D.体检过程护士采血时手未缩回
19、下列物质中,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钙离子③神经递质④尿素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20、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
C.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D.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21、《联合国气候恋化框架公约》的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问题
B.温室效应是生物圈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的,这是个全球性问题
C.岛国受温室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大,因为岛国的CO2排放量更大
D.为了尽快降低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应立即实现CO2的净零排放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在生命系统中不属于细胞层次但属于个体层次
B.一株水稻的生命层次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
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及其细胞产物构成
D.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体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3、口腔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组织液②唾液和组织液③血浆和组织液④血液和组织液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4、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防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种群内个体的竞争
B.套种、间种和轮种体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C.风能和潮汐能的开发技术不属于生态工程范畴
D.“过腹还田”可使农作物秸秆得到多途径的利用
25、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图中二硫键(—S—S—)形成时会脱去两个氢。图1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图2为部分肽链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中的氨基酸形成该化合物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______,氨基酸脱水缩合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细胞结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
(2)图2中有_______________种R基,该肽链至少有_______________个游离的羧基。
(3)假设有一个十肽,分子式为CxHyOzNmSn,组成该肽的氨基酸只有图2中的几种,则含有①的氨基酸有_______________个,含②的氨基酸有_______________个,含有⑥的氨基酸有_______________个。
26、科学家发现了家蚕的一种突变表现型—“新缢”蚕,并对这种表现型做了遗传分析。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缢蚕是家蚕在幼虫时期,在身体中央的环呈缢缩状(称为新缢环),而非新缢蚕(正常蚕)在幼虫时期中央部位的环无缢缩状态,该环是否缢缩是一对________性状。
(2)科学家将黑缟斑新缢蚕和普通斑正常蚕进行________,获得的F1进行自交,得到F2。对F2代个体的性状进行统计,结果如表格所示。
性状 | 黑缟斑正常蚕 | 黑缟斑新缢蚕 | 普通斑正常蚕 |
个体数(个) | 653 | 322 | 326 |
F2中正常蚕:新缢蚕的性状分离比约为________,可知新缢蚕是由________对基因控制的________性性状。
(3)在F2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黑缟斑基因与新缢蚕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4)将F1中的雄蚕与普通斑新缢蚕的雌蚕进行杂交,预期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如果子代出现了几只普通斑新缢蚕和________蚕,出现普通斑新缢蚕的原因是________。
(5)研究发现,家蚕的龙角基因可以导致家蚕蛹出现瘤,黑缟斑基因可以抑制龙角基因,如果家蚕发育到蛹才发现瘤,是养蚕业的损失。人们希望在幼虫期就能诊断出将来的蛹是否长瘤。家蚕在幼虫的第四次蜕皮后才会形成黑缟斑,而在幼虫初期便有了新缢环的表现型。综合上述信息,提出在幼虫初期筛选黑缟斑个体的思路________。
27、烟草是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双子叶植物,易受 TMV(烟草花叶病毒)感染而大幅度减产。绞股蓝细胞中含有抗 TMV 基因,能抵抗 TMV 感染。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抗 TMV 烟草,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1)①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所需原料为 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③需要的工具酶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量扩增目的基因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该技术包括变性、退火、延伸三个步骤。
(3)过程④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⑤用到的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⑥还需要进行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用 TMV 感染烟草,观察烟草是否患病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个体)水平上检验获得的烟草能否抗 TMV。
28、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三等份,在甲、乙组两组洗衣粉中加入一种或两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两种污渍,即血渍(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油渍(主要成分是脂肪),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实验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温/℃ | 10 | 20 | 30 | 40 | 50 | ||||||||||
组别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清除血渍时间(min) | 67 | 66 | 88 | 52 | 51 | 83 | 36 | 34 | 77 | 11 | 12 | 68 | 9 | 11 | 67 |
清除油渍时间(min) | 93 | 78 | 95 | 87 | 63 | 91 | 82 | 46 | 85 | 75 | 27 | 77 | 69 | 8 | 68 |
(1)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_____和_____。
(2)据表分析,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的酶是_____,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的酶是_____。
(3)通过表中的数据,_____(能、不能)得出“酶的最适温度是50℃”的结论,理由是_____。
29、科学家发现土壤中的解磷微生物可通过分泌解磷酶将土壤中难溶磷酸盐转化为植物易吸收的可溶性磷,为开发利用沿海土壤提供了思路。下图是研究者的一些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图 1 的“土壤样品”最可能取自于含_____________高的土壤。
(2)某同学将接种后的一个平板经培养后,菌落分布如图 4 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图②所示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在该操作之前,应对培养基进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图3步骤前对接种工具进行的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者对筛选得到的 3 株细菌分别采用了固体平板解磷能力测定法和液体培养基解磷能力测定法,结果如表1和表2。
菌株 | 菌落直径d/mm | 透明圈直径D/mm |
A | 18 | 36 |
B | 31 | 59 |
C | 19 | 57 |
表1
菌株 | 原液体培养基含磷量/(mg﹒mL-1) | 培养后含磷量/(mg﹒mL-1) |
A | 0.20 | 0.128 |
B | 0.20 | 0.165 |
C | 0.20 | 0.051 |
表2
固体平板解磷能力测定法测量菌落和透明圈直径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打开皿盖测量”“直接在皿盖上测量”或“直接在皿底测量”)。结合表1和表2分析得到,解磷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0、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泡菜制作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泡菜中含有的致癌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奶保存常用的消毒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 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保证葡萄酒的品质,研究人员想了解发酵瓶内微生物的种类,可取发酵初期的葡萄汁液,经稀释后 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获得菌落,通过菌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 2 点)等特征进行鉴别。
(4)制作腐乳的原理是: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____________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__________________可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5)果醋发酵过程中,适宜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高的酒精度通常不适宜进行醋酸发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下图表示高等生物细胞内部分细胞器及结构,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的细胞中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要想研究上述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分离细胞器。
(2)用图中的序号分析回答,细胞内的膜蛋白是在___________上合成,需要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加工和运输,此过程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图中____________。
(3)在此细胞中,④的形成和图中________(用序表示)有关;将④彻底水解,除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外,还包括_______种小分子物质。
(4)新转录产生的mRNA经一系列加工后穿过细胞核上的___________(结构名称的序号)转运到细胞质中,该结构对转运的物质具有__________性。
(5)试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说明核糖体对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所发挥的作用:_____。
32、根据题意,回答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内环境的稳态是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的基础和保障,稳态的实现必须依靠____________调节网络。
(2)受寒冷刺激时,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下丘脑就会分泌__________激素,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__激素,使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增加机体产热量。该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_______调节。
(3)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____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
(4)感冒时呼吸道黏膜的分泌物刺激黏膜上的感受器,产生兴奋传到脑干的神经中枢,引起咳嗽反射,这属于______反射。咳嗽反射过程中,神经纤维接受刺激,细胞膜对_____的通透性增大,产生兴奋,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______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
(5)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若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入机体,______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______。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不能预防所有流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