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河南三门峡初一下学期二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B.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C.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D.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的人不讲卫生,乱扔垃圾,使周围的环境变得污秽不堪,臭气熏天

    B. 当别人的成绩比自己好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嫉妒他,而应该向他学习。

    C. 圭峰山树木茂盛,山路陡峭,人迹罕至,成为五邑地区的热门的旅游胜地。

    D. 这件事错综复杂,虽经多方核查,仍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使之难明真相。

  • 3、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放松对任何一个孩子的教育,   可以卸下我们很多苦恼,可以减轻很多负担,可以消除我们很多压力。 ,对于一个家庭,一个孩子来说,其损失   是百分之百。

    A.肯定  因为  还 B.也许  但是  却

    C.也许  因为  于是 D.肯定  但是  还

  •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抒发了作者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

    B. 《木兰诗》富有北方民歌特色,风格刚健质朴。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铺陈排比描 述行为情态,最后以风趣幽默的比喻收束全诗。

    C. 《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把“山海经”叫作“三哼经”,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拥有“伟 大的神力”……这些内容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细节常常独具魅力。《台阶》中的父亲洗脚、踩黄泥等细节描写,都很好地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莲藕具有补心脾、润秋燥、收缩血管、清热补血,深受食客喜爱。

    B.我们期待“五四的火炬”再次激励新时代的广大青年,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谱写新的青春乐章。

    C.“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D.这次成功要归咎于同学们的集体智慧,你们靠集体观念、聪明智慧赢得了这场比赛。

  •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huí   zhuō   痛绝(è

    B.niàng   流(zhuó   咄咄逼人(duō

    C.弄(shì   qiè   笑(   然入梦(hān

    D.红(yān   伏(quán   不齐(chā

  •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多家长强逼本该享受快乐的幼儿到早教机构上提高班,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不可取。

    B.神舟飞船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C.朱主任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地向上级领导请教。

    D.中国诗词大会影响巨大,上海复旦附中武亦姝现场的不俗表现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 拜蒙母   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B. 微颔之   闻女叹息

    C. 自以为大有所   精求精

    D. 尝射家圃   乃取一葫芦置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④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⑥韩愈《晚春》中写花儿珍惜最后的美好春光争芳斗艳,尽显生命本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默写岑参的《逢入京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   父亲是一盏灯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1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

  • 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字句之间,慢慢品读

    一书,一椅,一人,一隅。这样的场景,随着移动互联和电子阅读的飞速发展,似乎渐行渐远。《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显示,2019年新开书店超过4000家,是关闭书店的约8倍,实体书店呈现蓬勃增长之势,说明许多人依然爱读纸质书。

    纸书承载的人文质感,翻阅、流转间的温馨回忆仍无可取代。多少人去书店、书市的乐趣就是淘书,翻捡的哗啦声耳边作响,淡淡油墨香扑鼻而来,踏破铁鞋后“捡到了宝”多么惊喜。又或者,无意间瞥到一本书,读了开头就停不下来,干脆耗上半天一鼓作气读完。

    在纸质阅读里,书籍的使用也承载了读者的心意。特别是需要深度阅读的经典作品,一字一词去细细琢磨,圈圈画画、折条印记、夹张书签,甚至写上几句批注,纸张原汁原味地留住了“读”的痕迹,构成了丰富斑斓的人文风景。

    沉潜书的世界,慢下来的不仅是阅读的速度、生活的节奏,更是一方独立思考的静谧空间。春暖花开,正是读书好时节。

    (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4月20日)

    (材料二)

    人间四月芳菲日,朗朗读书正当时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有言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说到读书,疫情下武汉方舱医院的“读书哥”,在病床上翻看着一本厚厚的《M:政治秩序的起源》的那一幕,像一股清流激荡着阴霾中的人们。阅读是一束照进黑暗生活里的光。

    蒋勋说,读书就是“在不同的境遇中去求一个‘安’。”对更多人而言,读书给予人的是静气、底气和喜气,其背后是井然有序,身心和谐。读书,既可提高个人修养和谈吐气质,也可养浩然之正气。读书,让偏执的你,变得宽容一些;让自卑的你,变得自信一些;,……阅读让你的生命更加有精度、有色彩。同时,阅读也让你因明白未知的无限,更感到自己的渺小,对世界更加充满敬畏。

    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时;世界读书日,共话读书情。不能行万里路,就让我们沉下心来破万卷书吧。正如这段话所说——我本来只是一个弱小的个体,却因为读书而有幸窥得万千个生命,拥有整个人类的力量。

    (摘自《中国妇女报》2020年4月20日)

    (材料三)

    疫期阅读,为何回归经典

    “一季度增长最为明显的是文学类图书”,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人们以特殊方式度过了这个冬春之交。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此间,文学类图书销量大、读者关注度高。此外,4月10日,光明日报微博发起互动“疫情期间你在看什么书”,网友留言多次提到《浮生六记》《我与地坛》《霍乱时期的爱情》等经典图书。可见阅读经典成为当下许多人重要的生活方式,经典图书焕发出新的生命。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部阅读史,只有阅读经典,我们才能抵达精神的高原。心理学认为,重要的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跳出问题的思维能力。当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无数人被迫隔离在家时,当我们需要探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命题时,只有经典图书能够带我们“跳出问题”找到答案,因为它们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宽广的世界。如《鼠疫》中写道:“如果说世上有什么东西值得永远向往而且有时还能得到,那就是人间真情。”我们在疫情之中看到了许多的人间真情,人性的光芒带我们走出苦难,而经典作品则带我们回归常识,凝聚共识,走向崇高。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经典作品就是这样一些书,为读者提供一种宝贵的生命经验;经典作品还是这样一些书,如人类精神世界里的灯塔,在关键时刻放出光芒,为人们提供慰藉、鼓舞和希望。

    (摘自《光明日报》2020年4月21日)

    1根根(材料一),说说为什么现在许多人依然爱读纸质书?

    2结合自己阅读体验,仿照(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再补写一个句子。

    3(材料三)中引用《鼠疫》中话有什么用意?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的阅读,你认为“疫情期间,阅读经典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经典图书焕发出新的生命”的原因有哪些?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写作。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

    请你以“我学会了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5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