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驼业种树
B. 欧阳子方夜读书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C.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非有能硕茂之也
D. 礼天下之奇才 而卒以祸
2、高二年级同学走进北京大观园,作为志愿者带领游客参观,解说《红楼梦》中有关大观园的情节内容。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姥姥进大观园,与贾府众人吃酒行令,她在园里的一番滑稽搞笑的“表演”,给高门深院的贾府带来了欢声笑语。
B. 大观园中的第一个诗社是初秋时节由探春发起的菊花社。探春一封结社花笺邀来宝玉,并得到众人的积极响应。
C. 为给宝玉庆祝生日,群芳夜聚怡红院。这是大观园儿女们一次众人欢聚的夜宴,酒宴上不分主仆尊卑,热闹非凡。
D. 大观园里发现了绣春囊,王夫人深感不安。为杜绝“后患”,王夫人依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之计,下令抄检大观园。
3、下列每组句子中对加点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 危:危险
开国何茫然 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
B.扪参历井仰胁息 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分别为蜀、秦二国的分野
青泥何盘盘 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C.使人听此凋朱颜 调: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不与秦塞通人烟 塞:阻塞
D.以手抚膺坐长叹 抚膺:抚摸着双腿
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离
4、下列格局中特殊句式跟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
A. 然今卒困于此 B.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C.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D.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函梁君臣之首 函封之,燕王拜送于廷
B.王乃复引兵而东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C.忧劳可以兴国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D.小则获邑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6、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各题。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猗猗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②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③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要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④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⑤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辩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1】下列对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泻”照应“月光如流水”中的“流水”,写出月光的动态美。
B.“浮”写水汽在月下荷塘里弥漫,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之美。
C.“洗”写荷塘的洁白柔和、鲜艳欲滴,表现荷塘的纤尘不染。
D.“笼”与“轻纱”搭配,写出了叶子和花朦胧柔和的意味。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无牵无挂独自享用无边的荷香月色,追求刹那的安宁心境。
B.作者身处月下荷塘忆往怀旧,沉浸于往昔峥嵘岁月而自我陶醉。
C.作者看着荷塘上田田的荷叶,于是生发了对江南的深深惦念之情。
D.因为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所以他不愿意回到现实。
【3】下列对画波浪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的清香与高楼上的歌声,是由嗅觉向听觉的转移,实现了感官联动。
B.“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二者有时断时续、若有若无的相似处。
C.“清香”与“歌声”同属于美好事物,意象叠加,扩大了意境的内涵。
D.作者通过联想找到了两种事物的相通之处,烘托出环境的热闹和嘈杂。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项是( )
A.作者认为“独处的妙处”在于今晚可以心系美景、思接千载。
B.第③段写景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了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
C.第④段处处实写月色,贴切地表现了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
D.写月的投影时光影交错,荷塘在路灯的映衬下更显风姿绰约。
【5】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叠词不仅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增加了音韵美,使文气更舒展。
B.文章将月色的描写与荷塘的描写结合起来,突出了邈远、壮阔、幽静之美。
C.作者通过不同的景物,始终从相同的角度描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D.文章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未发生相应的变化。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___________,不逾矩。”
(3)故令有所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学无忧。
(4)大学之道,__________, ____________,在止于至善。
(5)博学之,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笃行之。
(6)惟君臣相遇,___________,则海内可安。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论语》)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5)碧云天,黄花地,_____________,北雁南飞。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6)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概括秦王朝的暴政让百姓生活在压抑之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情不自禁,连续慨叹,用两个假设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如果六国各自爱护自己的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史实,告诫后人应记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日:“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2)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_,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5)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 (杜甫《登岳阳楼》)
11、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了敌我之间“__________”的形势才建议转入反攻,而他建议谨慎追击的直接原因则是“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强调懂得道理有先有后;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君子能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一诗中,集中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
(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①临前庭,嗷嗷②晨雁翔。
高志局③四海,块④然守空堂。壮齿⑨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注) ①披轩:开窗;②嗷嗷:哀号声;③局:局促;④块:孤独;⑤壮齿:少年。
【1】这首诗在表情达意上,先后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表现手法。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欧阳文忠公神道碑
苏辙
公讳修,字永叔,生四岁而孤。比成人,将举进士,为一时偶俪之文,已绝出伦辈。翰林学士胥公时在汉阳,见而奇之曰:“子必有名于世。”馆之门下。公从之京师,两试国子监,一试礼部,皆第一人。遂中甲科,补西京留守推官。
公性疾恶,论事无所回避,小人视之如仇雠,而公愈奋厉不顾。上独深知其忠,改右正言、知制诰。故事,知制诰必试。上知公之文,有旨不试。
公尝因水灾上言:“陛下临御三十余年,而储宫未建。汉文帝即位,群臣请立太子。群臣不自疑而敢请,文帝亦不疑其臣有二心。后唐明宗尤恶人言太子事。然汉文帝立太子之后,享国长久,为汉太宗。明宗储嗣不早定,而秦王以窥觊陷于大祸,后唐遂乱。陛下何疑而久不定乎?”公言事不择剧易类如此。
时英宗方居濮王忧。及命下,英宗力辞,上听候服除。英宗即位之初,以疾未亲政,慈圣光献太后临朝。公与诸公往来二宫,弥缝其间,卒复明辟。枢密使尝阙人,公当次补,韩公、曾公议将进拟,不以告公。公觉其意,谓二公曰:“今天子谅阴,母后垂帘,而二三大臣自相位置,何以示天下?”二公大服而止。
神宗即位,迁尚书左丞。公性刚直,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在二府,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喻可否。虽台谏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此得怨,而公不恤也。朝廷议加濮王典礼,诏下礼官与从官定议,众欲改封大国,称伯父。议未下,台官意公主此议,遂专以诋公。御史蒋之奇并以飞语污公。公杜门求辨其事。神宗察其诬,连诏诘问,词穷,逐去。
熙宁初,迁兵部尚书,知青州兼充京东东路安抚使。时诸县散青苗钱,公乞令民止纳本钱,以示不为利,罢提举管局官,听民以愿请,不报。
四年,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公年未及谢事,天下益以高公。
公昔守颍上,乐其风土,因卜居焉。及归而居室未完,处之怡然,不以为意。公居颍一年而薨,享年六十有六,赠太子太师,谥“文忠”。天下学士闻之,皆出涕相吊。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解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比成人,将举进士 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
B.已绝出伦辈 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C.弥缝其间,卒复明辟 卒然临之而不惊
D.听民以愿请,不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唐、宋时期,国子监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人负责管理。
B.礼部,是古代官署、机构的专有名词。是古代中央行政机构总称“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如《越州赵公救灾记》中“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保致仕”。
D.谥,即谥号。是古人死后对其生前事迹品德的价。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年幼丧父,成年后,文才超出同辈,深得翰林学士胥公的赞赏,多次参加朝廷的考试,都获得第一名。
B.濮王去世,英宗被立为太子,因生病,即位之初并未亲政,由慈圣光献太后摄政。
C.台官和御史蒋之奇一起诋毁欧阳修,神宗觉察他们在诬陷,连续诏见诘问他们,他们词穷,最终被逐出朝廷。
D.欧阳修担任青州知州兼京东东路安抚使期间,请求不收老百姓青苗钱的本钱,以此来表明官府并不是为了谋利。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昔守颍上,乐其风土,因卜居焉。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各种精华浩如烟海。史学中有得失兴替,文学里有兴观群怨,伦理中有礼义廉耻……
材料二:当下社会,有人打着“传承文化”的旗号,宣扬封建纲常等文化糟粕,如某“儒学专家”在讲座中大谈“女德”,某地出现“埋儿奉母”的公益广告……
材料三: 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不断创新。《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电视节目形式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刺绣艺术中的乱针绣突破苏绣的传统针法,将绣法与西方油画融为一体,自成品格。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