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浙江温州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会于会稽山阴兰亭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B.当其欣于遇   故列叙时人,录其

    C.俯仰之间,已陈迹   固知一死生虚诞

    D.不能喻之怀   亦将有感斯文

  •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些经典古诗文_经久不衰,它们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与心理共振。 优秀的古诗文作品,具有文学上的审美趣味,具有精神之美和价值之美。它们穿越千年,与普通个体的人生和命运发生关联,在个体精神世界疲惫、懈怠、干涸的时候给予他们心灵上的甘霖,使他们保持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A

    之所以

    是因为

    不仅

    /

    B

    /

    就在于

    除了

    并且

    由于

    必然

    C

    既然能

    肯定是

    /

    甚至

    因此

    D

    之所以

    不排除

    不但

    而且

    /

    进而

    A.A

    B.B

    C.C

    D.D

  • 3、下列词语全是贬义词的一项是( )

    A. 德高望重 人云亦云 铁面无私 自食其力

    B. 指手画脚 弱不禁风 鹦鹉学舌 欺世盗名

    C. 同仇敌忾 世外桃源 反目成仇 随波逐流

    D. 浅尝辄止 无动于衷 彬彬有礼 随心所欲

  • 4、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选文二: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谓宜从旧,于义为允。”从之。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臵之。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B.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C.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D.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金圣叹,中国颇负 的文学批评家,才气纵横,性情狂傲。他选录初唐到五代的七言律诗近六百首进行细致点评,揣摩唐人七言律诗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模式,或 ,或借题发挥。《清代七百名人传:金人瑞传》说他:“纵横批评,明快如火, ,一时见者叹为灵鬼转世。”

    A. 胜名   醍醐灌顶   笔走龙蛇

    B. 胜名   鞭辟入里   笔走龙蛇

    C. 盛名   鞭辟入里   妙笔生花

    D. 盛名   醍醐灌顶   妙笔生花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命若琴弦

    史铁生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

    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坳,回到小庙里。

    “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

    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不信,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老瞎子的心弦断了,现在发现那目的原来是空的。老瞎子在一个小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地衰老。

    直到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直到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他想自己先得振作起来,但是不行,前面明明没有了目标。

    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

    “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不错,那意思就是说:目的本来没有,老瞎子知道怎么对自己的徒弟说了。可是他又想:能把一切都告诉小瞎子吗?老瞎子又试着振作起来,可还是不行,总摆脱不掉那张无字的白纸……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

    小瞎子正跌倒在雪地里,一动不动,想那么等死。老瞎子懂得那绝不是装出来的悲哀。老瞎子把他拖进一个山洞,他已无力反抗。

    “我想睁开眼看看,师父,我想睁开眼看看!”

    “那就弹你的琴弦,”老瞎子说,“一根一根尽力地弹吧。”

    “您已经看见了吗?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

    小瞎子挣扎着起来,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怎么是一千二,师父?”

    “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选编自史铁生的《命若琴弦》)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话便为整篇小说定下了悲凉的基调,让你感觉到一种直逼心底的生命的沉重与无奈。

    B.与老瞎子相比,小瞎子对世界和人生则有更多的憧憬和向往,青春的躁动在血液里奔腾跳跃,让我们感受到了小瞎子的可爱和他的自不量力不切实际。

    C.小说结尾再次出现“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这样的描述时,我们看到的是悲凉,是对命运不公的愤慨。

    D.琴槽里的纸条,本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

    2结合原文说说小说中的“药方”和“命若琴弦”各有什么含义。

    3结合老瞎子的形象,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旨的认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 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过秦论》中总结秦国灭亡原因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途有饿殍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4)不违农时,_____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人非常重视精神上的快乐,他们的快乐也各有不同。比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________”跃动着怡然之乐;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遥想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沙场,“________”展现出豪迈列之乐;苏轼则在《赤壁赋》中体验月夜听任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自由飘荡,“_________”抒写出自由舒畅之乐。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赤壁赋》中,作者夜游赤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明月升起后的画面,跟王勃的《滕王阁序》里“秋水共长天一色”有相同的意境。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自己沉醉在钱塘湖美景之中,流连忘返,满怀喜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中,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叹,反映孙权当年光辉业绩的遗物如今都已杳无踪迹。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的教育名言很多,如《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 ”两句论述了学习与思考二者之间不可偏废、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 11、(1)《荀子·劝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2)《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与之相反的是 螃蟹用心浮躁,以致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

    (3)《师说》中韩愈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并由此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这是“教学相长”思想的体现。

  •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夙兴夜寐,___   (《诗经·氓》)

    (2)顺风而呼,___,而闻者彰。   (荀子《劝学》)

    (3)___,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西当太白有鸟道,___   (李白《蜀道难》)

    (5)___,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   (苏轼《定风波》)

    (7)___,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写怀》)

    (8)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渔关怀古》)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小题。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注】①玉纤:纤细如玉的手指,多指美人的手。②晏元献公曾于中秋阴晦之夜奏乐,至夜分,月果出,遂饮乐达旦。此处借用前人故事,写词人由西楼待月而请美人吹笛唤月。③化用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中以玉斧修月的典故。

    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句中,“快”字表达出赏月的酣畅兴致,“怕”字流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在情感节奏上一抑一扬,起伏有致。

    B. “谁做冰壶凉世界”一句从侧面描写中秋月的无垠光华,词人把月色笼罩下的世界比喻为冰壶中的世界,则月色皎洁无垠、透明清凉之状真切可感。

    C. “最怜玉斧修时节”一句运用了玉斧修月的神话,把月亮的圆美无瑕之状形容了出来。“怜”字则与后两句相贯通,表现了词人对嫦娥孤冷际遇的深切同情。

    D. 下片开始,词人先用状写满天月色的“云液满”一句承上启下,然后展现自己在月下酣饮欢乐的情状。在如此乐景中词人想起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深沉的叹息。

    E. 全词主旨是表达望月怀人之情。本词即景生情,借景抒情,借月写意,情溢字里行间,有情景交融之妙。

    2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礼部待郎田一俊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迁授编修。皇长子出阁,充讲官,因事启沃,皇长子每目属之。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循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会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起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并不。

    光宗立,问:“旧讲官董先生安在?”乃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擢本寺卿,兼传读学士。时修《神宗实录》,命往南方采辑先朝章疏及遗事,其昌广搜博征,录成三百本。又采留中之疏切于国本、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推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待郎。五年正月,拜南家礼部尚书。时政在阉坚,党祸酷烈。其昌深自引远,逾年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居三年,屡疏乞体,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三。赠太子太傅。福王时,谥文敏。

    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初,华亭自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莫如忠及子是龙皆以善书称。其昌后出,超越诸家。始以宋米芾为家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客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四方金石之刻,得其制作手书,以为二绝。造请无虚日,尽素短礼,流布人间,争购宝之。精于品题,收藏家得片语只字以为重。性和易,通惮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人拟之米芾、赵孟頫云。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那侗、顺天米万钟、晋江张瑞图,时人谓刑、张、米、董,又曰南董、北米。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

    (节选自《明史董其昌传》)

    [注]①党祸酷烈:此处指明朝东林党人受到宦官的残酷镇压和迫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已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B. 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C. 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D. 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讲官”在古代是指为皇帝经筳进讲的官员,也指太子侍讲官员。

    B. “礼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其长官为礼部侍郎,主要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 “出阁”在文中指皇帝的长子就学读书。“出阁”在古文中意义丰富。如皇子出就封国,阁臣出任外职,公主下嫁。后“出阁”用为女子出嫁的统称。

    D. “致仕”在文中意为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词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董其昌为人仗义,礼部待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在任上,董其昌为此事请假,奔走数千里路程,把田一俊的灵枢护送回乡里安葬。

    B. 董其昌做事很踏实,修撰《神宗实录》时,朝廷派他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遗闻逸事,他搜集记录了三百多本,受到皇上褒奖。

    C. 董其昌很正直,他担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不惯宦官把持朝政,宦官在对东林党人残酷迫害时,他却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

    D. 董其昌有多种才能,擅长书法、绘画、书画鉴赏,还精于禅理,并取得很大成就,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頫,后又称他为“南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

    (2)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2019年1月18日,昆山广播电视台“昆山视听”报道:近日,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钱七虎院士主动提出,把此次获奖的80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出来,在昆山成立助学金,资助更多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子女有学上、上好学。谈及捐献的初衷,钱七虎说:“我就是在国家的资助下成长成才的,现在很多贫困学生,如果能像我一样完成学业,将会给国家做出更大贡献。”钱七虎捐赠800万奖金,引发热议。有人称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有人不赞成其捐赠,认为把奖励捐赠出来,就失去了奖励的意义。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