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观园里曾两次结诗社,第二次结的叫什么社?谁是社主?( )
A.菊花社 林黛玉 B.桃花社 林黛玉
C.桃花社 薛宝钗 D.荷花社 贾宝玉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②在新时代,我们的态度更加鲜明,对于任何分裂国家的言论都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③你别看他人高马大,平时走路慢慢悠悠的,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大事还是小事都倚马可待。
④我们的校园虽然很美,但有3万学生,加上继续教育、来访和观光者,每天都车水马龙,这对我们的学习环境是有影响的。
⑤如果没有青奥会,我们不一定能发现这么多专业水平高的青年运动员,他们是中国体育的明日黄花。
⑥由于阿科尔、罗本、切赫、乔科尔和特里的受伤,球队的阵容在这个赛季很长时间都捉襟见肘。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的叙述语言是浅近文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能够雅俗共赏,因而其中的故事能广为流传,主要人物也都家喻户晓。
B.《三国演义》的人物语言能够反映人物的个性,关羽的高傲、曹操的奸诈、孔明的机智、周瑜的狭隘都在各自的语言中得到充分体现。
C.“赤壁之战”是诸葛亮出山之后指挥的第一场大型战争,为了凸显诸葛亮风流儒雅、足智多谋的形象,《三国演义》中先后塑造了舌战群儒、智激鲁肃、智激周瑜、草船借箭等经典情节,突出了诸葛亮在这场鼎足之势的战争中不可磨灭的功勋。
D.《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伏 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徐庶。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赚取,但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后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4、下列各项中,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阿房宫赋》“妃嫔媵嫱”,是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其中妃的等级较高,媵是指陪嫁的女性。
B. 《伶官传序》“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少牢”指牛、羊各一头,猪、牛、羊各一头则叫“太牢”。
C. 《祭十二郎文》“丞相薨”,古代称诸侯之死为“薨”,唐代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之为“薨”。
D.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冠者五六人”,“冠者”指成年男子,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人。
5、下面四首古诗所表现的传统节日对应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②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③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④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A. 元宵 清明 重阳 春节 B. 春节 中秋 端阳 除夕
C. 元宵 端午 中秋 重阳 D. 元宵 七夕 重阳 元宵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书法是点、线墨迹与白纸之间产生鲜明对比从而表达意象、抒发作者情感的视觉艺术。书法艺术中的点、线墨迹与白纸之间构成了视觉艺术的黑白美,书法家借助这种黑白美来表现蕴藏在内心的精神色彩。
②中国书法最大的特征是以墨为主,墨即玄,古代以玄色为正色。在传统审美中,墨给人的一般印象是高雅深奥、超凡脱俗,墨色光华,其妙无穷。我们在欣赏书法时,目光往往只随着黑色的墨迹运动,在大片纸上,书法作品的条条墨迹永远是知觉的主体。几千年来,书法家们挥毫泼墨,运用黑白分明的单色和独具匠心的笔墨变化,构成一幅幅美妙绝伦的书法艺术精品,各具特色。无论是汉魏“尚象”、晋人“尚韵”,还是唐人“尚法”、宋人“尚意”,都是对各个时代书法艺术审美风尚的总结。
③中国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艺术,关键在于墨和纸所产生的黑白美。南朝齐著名的书法理论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一幅书法作品,字字各有其位置,墨为字,白也是字,有字之字固然重要,无字之字更为重要。笔画和空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能安排好有笔画的地方,就可控制好没有笔画的空白之处。这样有与无互相衬托,“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显得奇妙无穷。人们在品评书法作品时,一般只重视有笔墨处的笔画,至多是“计白当黑”的二者并重。其实笔墨处仅存迹象,那空白的无笔墨处才是高妙的神韵所在。
④书法家留在纸上的超逸神韵,乃是形成黑白世界的精神意趣的具体体现。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精美作品,唤起人们判断、欣赏的愉悦之感。书法笔墨派生出来的千姿百态,富有节奏韵律的意境,全在于对黑白点、线的处理和表现,失去黑白,这种内涵丰富的空间形式美也就会失去。书法作品中的黑“肆力在实处”,白“索趣乃在虚处”。有与无、实与虚的对比形成的想象空间,在不同的时间和特定环境中,其代表的意义也会有所不同,或云,或雾,或水,气象万千,海阔天空,其具有包罗万象、纵横八极之妙,不着一字尽得天地万物。只有懂得诗的言外意、乐的弦外音,体察到象外之象、味外之味,才能更进一步理解“大象希声、大象无形”的深刻内涵。
⑤古人论书云:“书在有笔墨处,书之妙在无笔墨处,有处仅存迹象,无处乃传神韵。”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把书法称为“无声之音、无形之相”,这是对书法艺术的高度概括。书法家将自己特有的情怀和意境,寄托于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黑白色彩,以求得一种具有单纯、完整、简约、精微、博大之美的艺术境界,使书法在人们心中发挥巨大的精神作用。
(摘编自王贺谦《试论书法艺术黑白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书法通过点、线墨迹与白纸之间构成的黑白对比来表达意象、抒发作者情感。
B.书法作品以墨为主,书法艺术精品美妙绝伦,富有黑白美,离不开书法家独具匠心的笔墨变化。
C.书法作品无笔墨处的高妙神韵,是书法艺术世界精神意趣的具体体现。
D.书法笔墨只有通过对黑白点、线的处理和表现,才能派生出富有节奏韵律的意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中国书法是一门通过作品中鲜明的黑白对比来营造意象、表情达意的视觉艺术。
B.文章引用南朝齐著名的书法理论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的话,论证了书法作品的神韵最为重要。
C.第四段最后一句采用了类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手法,论证书法作品中的“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D.文章对书法艺术的黑白美进行了深入充分的论述,同时指出了人们在品评书法时的一些偏颇之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懂得了诗的言外意、乐的弦外音,就能更进一步理解“大象希声、大象无形”的深刻内涵。
B.“尚象”、“尚韵”、“尚法”、“尚意”,是书法家们的艺术审美风尚和共同追求。
C.中国书法能够成为一门艺术,只与墨和纸所产生的黑白美有关,与使用毛笔这种工具来书写汉字无关。
D.为达到单纯、完整、简约、精微、博大之美的艺术境界,出色的书法家会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特有的情怀和意境。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论语》)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5)碧云天,黄花地,_____________,北雁南飞。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6)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 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是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焚烧椒兰时的情景,以“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宫车经过时的情形。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为师者要重视“道”,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_____________________”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传道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
11、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成为五彩缤纷。
(2)《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劝学》中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表现岀诗人与琵琶女同命相连,心灵相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赤壁赋》一文中阐述了“盈虚”与“水月”关系,从“变者”的角度看,两者关系应是:_______,_______。
(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正如《论语•为政》中所言:_______,_______。
(5)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苏洵在《六国论》中就用11个字,这样评论剌秦事件:_______,_______。
(6)《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意境开阔,极写诗人自己漂泊异乡的羁旅之愁和年老多病孤独之感。
(7)李煜的《虞美人》历来为人称道,对后世影响极大,宋代秦观的词句“飞红万点愁如海”据说就是出自该词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
(8)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迫切地接待天下的贤才,使天下人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黄州浣溪沙五首(其四)①
苏轼
半夜银山上积苏②,朝来九陌③带随车④。涛江烟渚一时无。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
(注)①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十二月,徐君猷携带酒探望苏轼。苏轼即景就事,油然生情,遂作此词。②积苏:指丛生的野草。③九陌:指田间的道路。④随车:谓时雨跟着车子而降,也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时为民解忧。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写早上雪从田野里挟雨而来,江上雰霭波涛一时全无,意境高远开阔。
B. 下片即景就事,前两句承上描写而叙事,为“冻吟”句的议论发声做铺垫。
C. 词作语言清新自然,毫无造作之态,比喻、设问的运用颇具匠心,耐人寻味。
D. 此词豪中见悲,而又悲中见豪,《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有较大差异。
【2】有人评价这首词“油然而交聚,百感千结”,其“百感千结”如何理解?请结合下阕简析。
14、课外文言文练习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 “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持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白:“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孔子既不得用于卫,将西见赵简子。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何谓也?”孔子曰:“窦鸣犊、舜华,晋国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须此两人而后从政;及其已得志,杀之乃从政。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蚊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皇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夫鸟兽之于不义也尚知辟之,而况乎丘哉!”乃还息乎陬乡,作为《陬操》以哀之。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衹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 滑稽:能言善辩
B.景公止孔子曰 止:劝止
C.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 穆然:沉痛的样子
D.须此两人而后从政 须:必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 狷者有所不为也
B.以季孟之间待之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C.丘之不济此,命也夫!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D.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 子贡贤于仲尼
【3】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是理想主义者,可惜没有人用他,齐景公虽然热情地询问孔子怎么构建政治理想等问题,但由于朝中大臣的反对,加上自己目光短浅,最后对孔子采取了“敬而不用”的态度。
B.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讲求君臣、父子之礼,并且认为管理国家最重要的是节约开支,杜绝浪费。这样的主张彻底改变了齐景公的为政思想,因此他很高兴。
C.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能够体会出作曲者肤色黝黑,身材髙大,目光明亮而深邃,好像一个统治四方侯的王者,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悟性很高的人。
D.当孔子听到窦鸣犊、舜华被杀的消息后,感慨万千,认为那些鸟兽对于不义的行为还知道躲避,更不要说自己了,于是决定回到老家陬乡休息。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天 下 君 王 至 于 贤 人 众 矣 当 时 则 荣 没 则 已 焉 孔 子 布 衣 传 十 余 世 学 者 宗 之 自 天 子 王 侯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鸟兽之于不义也尚知辟之,而况乎丘哉!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卡地亚” “赛纳维” “罗托鲁拉小镇” “卡布奇诺”“普罗旺斯”“地中海” “亚特兰蒂斯”这样的地名并非位于大洋彼岸,而就在我们身边。当前我国城市的新街道和新兴建筑,特别偏爱“洋名称”,其结果是古老传统地名的消亡和具有民族特色地名的弱化。为此,央视《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地名洋化现象的泛滥给与了批评。网友们也议论纷纷,有人说:“老地名承载着古老文化,记载着古代的地理人文,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的根,绝不能被洋化。”有人说:“放着本国、本民族的名称不用,乱用一些外国的名字,这是崇洋媚外。”也有人说:“这不算什么,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何必抱残守缺呢。”也有人说……
对于地名洋化,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