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内蒙古锡盟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今乃弃黔首资敌国 ②损民益仇

    B.①然则是所重者在色、乐、珠玉   ②而所轻者在人民也

    C.①今弃黔首以资敌国 ②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①士不产于秦,愿忠者众 ②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 2、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B.禊,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C.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D.望:农历小月十五。既望:望日后一天,农历小月十六。

  • 3、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旦长成,躬蹈之(立刻) B.而当日之情形,憬然目(呈现)

    C.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大哭) D.披宫锦还家(中举人)

  • 5、下列各种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其中“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一句集中概括了滕王阁所处的雄伟地势。

    B.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意旨。

    C.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诗人陶渊明发自内心的呼喊,它表明诗人归隐的原因就在于家里的田地无人收拾,同时也说明他是一个热爱劳动,反对不劳而获的人。

    D. 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之境,则应“无所待”,这反映了道家消极避世的思想,同时也是作者既无法解决社会矛盾,又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反映。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哑巴

    赵书萍

    小哑巴是个聪明、漂亮的男孩。两岁时,一场高烧阻断了他的言语之路。六岁时,他娘生下一个小弟弟,小哑巴乐得又蹦又跳。常常是他娘抱着婴孩,他拽着娘的衣角,一手替她拎着包或提着篮。如果,看到一些大人来逗他弟弟,面容和善的,他也跟着在旁憨笑。有的故意装出凶神恶煞的,样子,小哑巴信以为真,就握紧了小拳头,一副要跟那人拼命的架势。

    弟弟渐渐会走了。小哑巴守着弟弟,寸步不离。弟弟摔跤了,他把他扶起来,用手抹去弟弟眼角的泪水。冬天,他用自己的手捂暖弟弟的手。夏天,他给弟弟打扇、赶蚊子。娘在旁边轻轻地叹息:他这样照顾弟弟,以后,不知道谁来照顾他呢?弟弟上学了。虽说那个年代的孩子没那么娇贵,不用大人接送,可小哑巴俨然是个小家长,经常放学时在门口等弟弟。有时候,他还用收集鹅毛、火柴盒等换来的零钱给弟弟买上一串糖葫芦。“哥,你怎么不吃糖葫芦?”弟弟问。他就打手势告诉弟弟他不爱吃甜的。

    上天是很公平的,对他家也是这样,一扇窗关闭了,另一扇窗就打开了。弟弟从小能说会道,什么东西一学就会。学了拼音,在农村小学,他的普通话发音一点也不受那些民办老师的影响,出奇地准。上初中了,英语发音也很好。弟弟告诉哥哥,说英语是优美的有节奏的语言。哑巴口不能言,就连连点头并竖起大拇指。虽然自己没上过学,他多么希望弟弟拔尖啊。他在队里挣工分赚钱,所有的钱都交给家里。娘给他的零钱他也不用,给弟弟买书。后来,弟弟去几十里外的镇上念高中,哑巴就像生命中少了一样最重要的东西。每到星期六,他早早地立在村头的路上等弟弟回来。难得见面,兄弟俩在一起就形影不离。星期天,天气晴朗,哑巴在自留地里干活。弟弟则坐在田垄上看书、背单词。哑巴累了,有时就在田垄上躺一会儿,望着蓝天白云,他多想弟弟是一只大鸟,在蓝天上飞呀飞,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后来““文革””开始了,学生们都不念书了,每天疯跑、打斗。弟弟跑回家,哥俩又能朝夕相伴了。弟弟看书,哑巴就在旁给他放风,只要有人来,他就飞也似的把弟弟手中的书夺下来,藏起来。有一次,弟弟单词正背得起劲,二个小造反派破门而入,看到了那本英语书,就要缴去。哑巴操了一把菜刀,目露凶光,一副鱼死网破的样子,结果那个人悻悻地走了。哑巴还用手比划“不准说出去,否则有你好看”。

    哑巴该娶媳妇了。家里早就为他攒下一笔钱。村西的一户人家很穷,等钱急用,只要彩礼送去,就把人送来。可在这个节骨眼上,弟弟犯病了,胃疼,疼得满地滚,有人暗地里说那可能是胃癌。哑巴去大队借了一只船,把弟弟送往县城医治。他爹摇船,他在岸上拉纤。粗粗的纤绳深深勒进他的肩膀。他大汗淋漓,他觉得,弟弟的命就悬在那根绳上。天空中有一群群鸟叫着飞过。他没有抬头,弟弟是一只鸟,一定会飞得很高很远,他不会死的。哑巴想着,身上又加了劲。到了县城,弟弟住进了医院,哑巴则每天去码头做装卸工赚钱。弟弟查出来不是胃癌,医治了一阵回来了。哑巴娶媳妇的钱也就用掉了,那婚事当然是没有指望了。

    ““文革””结束恢复了高考。弟弟考上了名牌大学。哑巴每天乐呵呵的,走路也轻快。可不久他们的爹去世了。从此,哑巴成了家里的主心骨。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每月给弟弟寄生活费。弟弟很争气,读了研究生然后又留校教英语。

    弟弟结婚后就不再让哑巴寄钱了。后来,是弟弟把钱往家里寄。弟弟寄的钱越来越多。哑巴觉得自己好像下岗了,有些失落。但哑巴又为弟弟高兴。弟弟是知名教授了。弟弟经常去外国,去了会寄照片来。哑巴最快乐的时刻就是坐在门前陪母亲晒着太阳,看弟弟一家或弟弟在各种各样的国旗下的照片。他还拿给别人看,满脸的得意、骄傲。弟弟寄的钱,哑巴从来不用。娘病逝前,他用这些钱给她买了一块墓地。这也许是哑巴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迷信行为,他买墓地前找了个风水先生去看,他用手比划着,意思是墓地的风水必须荫及子孙。

    哑巴是在一场大火中丧生的。他的侄子去美国留学的那天,他喝了酒,醉倒了。灶间灰堆里有几星火燃起来了。他被火烧醒,本能地跑了出来。但他又转回屋里,去抢那只小箱子,箱子里放的是他们家所有的照片。当他再出来时,一根椽子掉下,砸在了他头上……

    弟弟每年都带着侄子给他上坟,在坟前烧大叠大叠的照片,弟弟还烧他著的书。“哥,这些书,你一定能看懂的。”弟弟一边烧,一边说。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以时间为线索,主要讲述了哑巴从年幼到去世的充满艰辛的人生历程,故事情节完整,波澜起伏,生动感人。

    B.一扇窗关闭了,另一扇门就打开了,哥哥是哑巴,弟弟就能说会道,学习能力强,成绩优秀,这说明上天是很公平的。

    C.哑巴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作者用饱含热情的语言赞美了他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弟弟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作用是烘托哑巴。

    D.“文革”期间,弟弟偷偷读书学习被发现,哑巴为保护弟弟居然操起菜刀威胁造反派,可见造反派不得人心的行为使弱者爆发出惊人的勇气。

    【2】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3】“哑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写渔人初次被热情招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劝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强调了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

    (3)庄子《逍遥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两句对天空颜色的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场景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我们要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缥缈虚幻,可以用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_____” 形容月光照耀下的水波,再用“__________”来描摹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阁夜》中既写杜甫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又写深夜美景的壮丽,表现出杜甫悲壮深沉的情怀的诗句是“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________。”

    (2)《李凭箜篌引》中借对女娲补天神话的妙用来渲染音乐强大魅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邦彦《苏幕遮》中被王国维赞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阿房宫赋》中用故作疑问的语气写出了楼阁之间通道的奇丽壮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将进酒》中突出表现作者对富贵奢华生活的鄙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表明算是真正的逍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夜娖(chùo):夜里握着。娖:整理的意思。②银胡簶():银色或镶银的箭袋。簶,一作觮或禄。③金仆姑:箭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的“燕兵”实指金兵,用“汉”代宋,类似唐诗中“以汉代唐”的手法,这种跨越时空的联系,是词人从历史文化中寻求精神力量的反映。

    B.词人用旌旗、军装、兵器来烘托义军军容之盛和战斗的紧张,“拥”“飞”二字,用词精准, 形象生动,表现力强。

    C.“春风不染白髭须”是追忆往事后感叹的主要内容,内涵丰富,含有岁月蹉跎的深沉感慨。

    D.小令结尾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刻画了作者在晚年罢官家居江西上饶、铅山时,半耕半读的生活。

    2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黼字子威,颍人也。工部尚书守中之子,守中性卞急,通诸子极严,黼百计承顺,求宁亲心。初补国学生。泰定四年,遂以明经魁多士,投翰林修撰。明年,代祠西岳,省臣谓黼曰:“敕使每后我,今可易邪?” 黼曰:“王人虽微,《春秋》序于诸侯之上,尊君也,奈何后乎!”省臣不敢对。迁礼部主事,拜监察御史。首言:“論祠烝尝,古今大祭,今太庙唯二祭,非礼也,宜据经行之。”不报。俄中书命黼巡视河渠,黼上言曰:“蔡河源出京西,今河底填淤,高出地面,秋霖一至,横溃为灾,宜按故迹修浚。”亦不报。已而投黼江州路总管。至正十一年夏五月,盗起河南,焚掠数千里,造船北岸,锐意南攻。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屯江北不报黼乃独椎牛飨士,激忠义以作士气。十二年正月己未,贼渡江,陷武昌,威顺王遁,舳舮蔽江而下,江西大震。贼乘胜破瑞昌,右丞孛罗帖木儿遁。时黄梅县主薄也孙帖木儿,愿出击贼, 黼大喜。贼游兵至境,急檄诸乡落聚木石于险塞处,遏贼归路。黼身先士卒,大呼陷阵,也孙帖木儿继进,贼大败。黼还,乃以长木数千,冒铁锥于耖,暗植沿岸水中,逆刺贼舟。会西南风急,贼果扬帆顺流而至,舟遇桩不得动,余舟散走。行省上黼功,   请拜江西行省参政。二月甲中,贼将薄城,分省平章政事充秃坚不花自北门遁。黼引兵,布战具,贼已至,焚西门,乃张弩箭射之。贼转攻东门。黼救东门,贼已入,与之巷战,知力不敌,挥剑叱贼曰:“杀我!毋杀百姓!”贼自巷背来,刺黼堕马, 黼与从子俱骂贼而死。郡民闻黼死,哭声震天,相率具棺,葬于东门外。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电江北/不报/

    B.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电江北/不报/

    C.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屯江北/不报

    D.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电江北/不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屯田、百工、水利、交通等职事,长官为工部尚书。

    B.明经,亦称“明经科”,是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以经义、策向取士,出身与进土科同。

    C.己未,为干支之一。古代以十千同十二支循环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

    D.从子,“从”指堂房亲属,“从子”指兄弟之子,也可以指血缘关系隔得更远的子侄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黼孝敬恭顺,虽然他的父亲性格急躁,但李黼为了父亲身心安宁,尽力顺从父亲。

    B.李黼积极进言,针对祭祀不合礼制之处及河果填淤之患提出建议,得到皇上的认可。

    C.李黼智勇兼备,他命令在险要之处聚集木石,阻止贼军退路,且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D.李忠于职守,为保一方平安,多次打败乱军,终因寡不敌众城破被俘,不屈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人虽微,《春秋》序于诸侯之上,尊君也,奈何后乎!

    (2)贼渡江,陷武昌,威顺王遁,舳舮蔽江而下,江西大震。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②《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注》暗示了一些故事情节或人物的结局。请从下面《好了歌注》(节选)中选择-处,简述相关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12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