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过岐亭,适见焉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使其中坦然
C.无不寓其致治之思 不知东方之既白
D.然今卒困于此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 距:同“拒”,抵抗
B. 乃请宾客,约车百余乘 约:凑集,备办
C. 勒兵下令军中 勒:约束,整顿
D. 诸将效首虏,毕贺 效:献出,呈献
3、下列对《荷塘月色》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A.语段用了动态静写的手法,把画面写活了,赏景的角度也不断变换。
B.“酣眠”指月光朗照,“小睡”指淡淡的云遮住了这满月的意境。
C.“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是因为这种朦胧柔和的恬淡正与作者此时的心境相吻合。
D.最后一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和谐美妙的荷塘月色。
4、尽管有这么多的花费和麻烦,汽车 。( )
A.却比任何其他东西都更被人们所喜爱 B.比任何其他东西都更被人所喜爱
C.更比任何其他东西却被人们所喜爱 D.却比任何其他东西都更所喜爱被人们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相同的一组是
A.①欲隐勿现②齐使以为奇
B.①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②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C.①齐威王欲将孙膑②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D.①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②孙子度其行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寂寞尼玛路
叶广芩
窗外景色单调而无聊,我在颠簸的车里铺开地图,寻找下车地点。我不想随着这一车人到拉萨去,那样太没有意思。我的目光向人迹稀疏处流动,终于停在一个我认为很美丽的点上,那里叫尼玛。
在阿多下车的只有我一个,几个来旅游的大学生惊讶地看着我,我知道他们内心充满着怜悯。我背后夕阳里那些零乱苍茫的远山,那扬起的硕大风尘,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悲壮的气氛。他们朝我热烈地挥手,我冷冷地看了他们一眼,转身去走我的路。
不远处有小饭铺,只卖拉条子。我问有没有到尼玛的车,有谁说老王的车今天好像要去吉瓦乡,说他要赶过去给丈母娘祝寿,临时加跑一趟。我立即提起包去赶。
老王的车是个体大客,比我来时坐的车还破烂。朝外看,太阳已经向西滑落。天还很亮,街上不见一个行人,几只脏兮兮的狗在风里迈着蹒跚的步子。我把头抵在玻璃上,茫然地看着那陌生的街道发呆……
过了许久,车停了,我无精打采地睁开眼睛。外面天已黑透,头顶繁星闪烁。凉意从窗缝里沁入。老王没像我上车时那样跟上车的要票,门开了,门关了,老王像没看见这个人。
来人在黑暗里摸索,皮袍子发出很大声响,沉重的身体砸在我旁边的座位上。我将身体尽量缩小,向窗口靠拢。隔壁在哼,继而发出鼾声,蓬乱的脑袋朝我的肩上歪过来。我粗暴地用身子扛他,他全不在乎。对面有车开过,借助车灯的瞬息闪烁,我看见了那张俗不可耐的脏脸。这是我千遍万遍看过的、时刻在逃避的脸,这样的脸已经领教得太多太多……
天渐渐发亮,可以看清草梢上满是白霜。这时,皮袍子突然醒来了,站起身使劲抠玻璃。她向我叽里咕噜说了什么,我才听出这是个女人,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女人。我帮她把窗户打开了。一股冷风呼地灌了进来,让我打了个冷战。皮袍子不怕风,她那蓬乱的头发在风里太阳神一样飘舞,那黝黑的满是皱纹的脸如同锋利的刀,将扑上来的风划破。
老女人探出半个身子,挥手尖叫。声音细而尖,活泼欢快得像个小姑娘。东边的天际出现了淡粉。车上的人们都醒了,加入到她的呼叫之中。一车的人都挤在一边,兴奋地朝外面望,还有人吹口哨。很快,我发现那茫茫的原野上,有个人正骑马向着汽车奔驰而来。
我看清了,那是一匹枣红色的马,那马在东方朝霞的照耀下正如一束霞光,奔腾跳跃,好像从天而降的天神,驾驭着风轻轻掠过地面。司机老王把车停下,眯着眼看越来越近的“一骑红尘”,嘴里喃喃地嘟囔着:四兔,简直就是一只野兔子……
被叫做四兔的骑马人越来越近,越近越真切。不少人已经跑下车,手舞足蹈。车上的老女人仍在挥手尖叫,精神十分饱满。那边的四兔也在向人们打招呼。吆吆喝喝的喊声在空旷的原野向四面八方扩散。
我没见过这样热烈的相见方式,不过是一次简单的路遇,彼此竟显露出如此真挚的欢愉。我想,我为什么不是四兔,我为什么不是车里的任何一个人,我应该真诚地欢迎和被欢迎,这该是不难。
四免骑着马来了,四兔是个军人。
人们围着四兔说话,有汉语有藏语,四兔一律撇着河南腔回答,也没有谁说听不懂。四兔交给老王三封信,让他在吉瓦乡给发了。老王指着我说,让她在尼玛发吧,何必多转乡里那一道手。四兔说也好,就把信给了我。连我是从哪儿来的,姓甚叫甚也没问。
四兔好像也再没什么要紧的事情。他是昨晚十一点从哨所出发往这里赶的,从十一点到现在,整整跑了七个小时。七个小时是多少公里,我算不来。我很想和四兔说说话,可四兔有点忙不过来。老王催大伙上车,说再晚了他就赶不上丈母娘的酒宴了。四兔跑到我邻座的窗下,老女人俯下身去,将四兔要的东西递了出去,把脏脸在四兔脸上挨了挨,四兔在老女人的耳边叽叽咕咕说了许多。老女人开心地笑了……
我说,四兔,你怎么叫四兔呢?四兔说,俺姓司徒,在这儿就被叫成了四兔,四兔就四兔,大家的理解就是四兔,其实叫啥都一样,顺嘴就中。
四兔骑上马要回去了。汽车继续向西开,四兔打着马往北走,很快就看不见了。
东面脚下的太阳已经喷薄而出,那是大地与苍穹的美丽衔接,万道霞光衬托出高原清晨独有的辉煌,一下变得很美好。我转过脸去看那老女人,不知什么时候她又进入了梦乡,窗外吹进的风,替她梳理着那头蓬乱的发。
一时,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
(有删改)
【1】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人物描写简练传神,“她那蓬乱的头发在风里太阳神一样飘舞”,不仅写出了老女人不惧严寒的风采,也说明“我”对她的情感发生了转变。
B.小说构思颇具匠心,文中写“众人的兴奋期待”、“原野上绚烂的朝霞”、“奔腾的骏马”都烘托出“四兔”矫健俊朗的形象,为人物的出场做足了铺垫。
C.“四兔”与个体大客的路遇热烈而欢愉,他的乐观随和,他“连我是从哪儿来的,姓甚叫甚也没问就把信交给我”所表现的他对人的信任,这些都充满了独特的人格魅力。
D.小说最后“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表明去尼玛路上的见闻让“我”体味到世间的真情与温暖、“我”顿悟到应当怀着真挚的爱融入社会,拥抱生活,才能收获幸福,不再寂寞。
【2】结合作品,简析文中“我”的形象。
【3】结合作品,简要赏析文中划横线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规多用于离别诗中,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和《蜀道难》中的“________”都用了此意象。
(2)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为例,指出了古代的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用“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老师和学生各有专长,可以互相学习的原因。
(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设问句式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在谪居地所闻动物呼号声来表情达意。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为说明君子实现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的方法,荀子用“______ , _______” 巧妙设喻类比。
(2)李白的《蜀道难》中以行人的动作描写突出蜀道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是“______ , ______”。
9、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表明作者以古代圣贤为榜样,愿意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的别宴情景独具异域风情。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表现作者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杜甫《春望》中,表现作者因忧愁而日渐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为赤壁怀古诗词,杜牧在《赤壁》中说周瑜侥幸取得赤壁大战的成功,苏轼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赏其战场上的指挥若定。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陋室”幽静的环境,衬托出“陋室”主人高雅的情趣。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反问语气指出秦在财富搜刮与挥霍上的反差行为。
(3)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乐景衬哀情,表达词人往事难忘的喟叹。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的上阕毛泽东叩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阕他用“___,___”作了有力回答。
(2)《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临别以羽声吟唱时宾客的表现:___ , ___。
(3)《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认为“真的猛士”是伟大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是因为他们“___ , ___”。
13、阅读下而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下列对这三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诗以水泻地面、四方流滴这一现象起兴,比喻人的命运因门第而不同的现实。
B.鲍诗三、四句看似用人生有命的宿命论自我宽慰,实际上言语间蕴含不平之气。
C.柳诗尾联紧扣“愁”字,进一步抒发自己被贬蛮荒之地、离乡别友的凄楚之情。
D.李词五、六句写词人眼见南唐的宫殿依旧,宫女青春已逝,突出物是人非之感。
【2】下列有关这三首诗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诗是一首杂言诗,既有民歌语言质朴的特色,又有文人乐府诗蕴藉的优点。
B.《拟行路难》是鲍照模仿南北朝民间歌谣之作,歌咏人世优患,寄寓悲愤之情。
C.柳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幽思苦语,深得《离骚》精髓,是柳宗元律诗代表作。
D.李煜亡国后,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他的词作改变了五代词狭小的题材空间。
【3】柳诗和李词都运用了“江水”这一意象,其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崔宏字玄伯,清河东武城人。宏少有俊才,号曰冀州神童。苻融之牧冀州,虚心礼敬。拜阳平公侍郎、领冀州从事。出总庶事,入为宾友,众务修理,处断无滞。苻坚闻之,征为太子舍人。辞以母疾,不就。左迁著作佐郎。太原郝轩名知人,称宏有王佐之材,近代所未有也。坚亡,避难齐鲁间,为丁零翟钊及晋叛将张愿所留。郝轩叹曰:“斯人也,遇斯时,不因扶摇之势,而与鷃雀飞沈,岂不惜哉!”仕慕容垂,为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所历著称。立身雅正,虽在兵乱,犹厉志笃学,不以资产为意,妻子不免饥寒。道武征慕容宝,次常山。弃郡走海滨。帝素闻其名,遣求。及至,以为黄门侍郎,与张衮对总机要,草创制度。及帝幸邺,历问故事,宏应对若流,帝善之。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迁吏部尚书。时命有司制官爵,撰朝仪,协音乐,定律令,申科禁,宏总而裁之,以为永式。及置八部大夫,以拟八坐。宏通署三十六曹,如令、仆统事。深被信任,势倾朝廷。约俭自居,不营产业,家徒四壁,出无车乘,朝晡步上。母年七十,供养无重膳。帝闻,益重之,厚加馈赐。时人亦或讥其过约,而宏居之愈甚。常引问古今旧事,王者制度,宏陈古人制作之体,及往代废兴之由,甚合上意。未尝謇谔忤旨,亦不谄谀苟容。及道武季年,大臣多犯威怒,宏独无谴者,由于此也。道武崩,明元未即位,清河王绍因人心不安,大出财帛,班赐朝士。宏独不受绍财,长孙嵩以下咸愧焉。诏遣使者循行郡国,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宏与宜都公穆观等案之,帝称其平当。又诏宏与长孙嵩等朝堂决刑狱。泰常三年夏,宏病笃,帝遣侍中穆观就受遗言,侍臣问疾,一夜数返。卒,追赠司空,谥文贞公。丧礼一依安城王叔孙俊故事。诏群臣及附国渠帅皆会葬,自亲王以外,尽命拜送。子浩袭。太和中,孝文追录先朝功臣,以宏配飨庙廷。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B.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C.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D.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舍人初设于秦朝,自汉始,会选择德行高尚之人任此职,目的是让其陪伴太子,以其高尚的修养品行影响太子。
B.晡是古代计时法中的十二时之一,即申时,指午后三时至五时;《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的“黄昏”即与申时紧相连。
C.谥号一般是封建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文中的道武、明元、文贞公、孝文等都是美谥。
D.配飨是指贤人或有功于国家的人,附祀于庙,同受祭祀。《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的“飨”指用酒食款待,与此处的“飨”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宏富有才干,处事果断。他从小就才智过人,苻融曾虚心向他请教,苻坚亦知其才干,郝轩赞其能佐助帝王;他处置事务,毫不拖延。
B.崔宏立身正派,一心向学。他后来出仕于慕容垂,先后历任要职,皆得好评;他在身处兵荒马乱之时,仍然坚定信念,踏实学习。
C.崔宏处事公平,裁决适当。他总管裁定诸多事务;视察郡国,纠正不法行事,审定公允;刑罚狱讼,判决合理,深得道武帝信任。
D.崔宏约俭自居,无意资产。他家徒四壁,动乱年代,妻子儿女不免挨饿受冻;外出无车,步行上朝;母亲年事已高,奉养亦无多样食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武征慕容宝,次常山。弃郡走海滨。帝素闻其名,遣求。
(2)诏群臣及附国渠帅皆会葬,自亲王以外,尽命拜送。
【5】崔宏深受道武帝器重,除了政治才能之外,还有哪些原因?请简要说明。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加坡曾在新冠疫情初期凭借细致入微的接触者追踪和检测措施贏得全球赞誉,不过,第二波疫情令新加坡措手不及,暴露出在卫生危机中忽视边缘群体的危险。新加坡卫生部当地时间5月13日报告了675例新增新冠感染病例,至此,境内共有22334例新冠病例为劳工宿舍感染病例,约占总感染人数的90%。外籍劳工宿舍成为政府在此次危机管理中的一个盲点,为此,新加坡为应对抗疫形势倒退付出了高昂代价。
其实,生活、学习与工作中有着太多的盲点,这些盲点平时不被觉察,极易导致严重后果。我们该怎样对待这些盲点呢?又该怎样做才能减少因盲点造成的损失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