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
B.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士、大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大夫这一级。
C.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少牢,诸侯祭祀用太牢。
D.战国时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汉高祖刘邦曾在秦时担任乌江亭长。
2、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A.请救于魏
B.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C.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
B.“平旦、晡时、夜半……都是古代表示时辰的词语。《孔雀东南飞》中也有许多涉及到时辰的句子,如“鸡鸣外欲曙”“寂寂人定出”等。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黄昏”之后。
C.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徽、羽、变宫、变徽七音。“荆轲和而歌,为变徽之声”中的“变微”是微的变调,声调悲凉;“慵慨羽声”的“羽”,声调平和。
D.“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中的“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化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①________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②__________忽视质量的改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③__________竭泽而渔,势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④_________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⑤__________,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⑥_________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假设 | / | / | 从而 | 因而 | 反而 |
B | 如果 | 而 | 甚至 | 从而 | 因此 | 否则 |
C | 假设 | / | / | 因而 | 因此 | 否则 |
D | 如果 | 而 | 甚至 | 因而 | 因而 | / |
A. A B. B C. C D. D
5、下列有关《论语》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重视运用形容词描摹情状,比如,经常用带有“尔”“乎”“然”“如”“焉”等形容词词尾的词汇。像“子路,行行如也”就表现了子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则表现了他们和乐的样子。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中的“子”“夫子”均指的是孔子。弟子在孔子面前自称多称名,弟子在孔子面前称呼其他弟子时也多称名。
C.《论语》中多叠句,如“觚哉,觚哉”“归与,归与”等等。这类句子可以进一步强化语气和情感。就像诗歌的重章叠句,有一唱三叹之效。多用叠句也是《论语》口语化特点之一。
D.《论语》中子路的形象所以丰满生动,是因为《论语》在记述时注意捕捉能够表现其性格的言论行动和神情态度。如:当面议论孔子“有是哉,子之迂也”,表现他的鲁莽直率。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文学人类学的研究实践与理论探索,大致可分为开创、发展与成熟三个时期,每个阶段都与国学发生了全面接触,并随着对其深度介入而逐渐改变和更新了传统国学研究的范围、理念与方法。
开创期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学术界不断地从西方寻找理论资源,但终究感觉到以本土材料印证西方理论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学术需要,而以西方理论的手术刀解剖本土案例也并不顺手。在此背景下,叶舒宪编译了《神话一原型批评》一书,引发“神话—原型批评”的研究热潮。问题是,与西方完整而系统的神话文学相比,人们感到中国神话材料和贡源的“匮乏”,有学者据此认为这一西方理论并不能适用于中国文学研究。但是少数探索者认识到所谓“神话”不仅是文学故事,它还是原始仪式的伴生物,带着古老巫术的痕迹更为重要的是,各种神话意象背后的“神话思维”,是极其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潜存着丰富的文化基因,这是一个比“文学”更加广阔的天地和更加值得研究的领域。萧兵的楚辞神话研究多有创获,正是因为有了大量民族与民俗材料作参证,相比近代历史上王国维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二重证明法”,则算是又向前迈出了探索性的一小步。
发展期始于1997年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的正式成立。学术团队找到了“文学与人类学”的学科交叉地带,即口传与仪式的活态展演场境。前人留下的传世文献的书写情境中明显受到王朝叙事和皇权意识形态的影响与控制,遮蔽和压制了民间和民族文化的部分。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文字的抽象化、抒情文类的精练化、书写的理性化等,不可避免地遗漏和过滤掉许多文化信息,造成后人理解上的困难。这一时期学者已逐渐认识到将传世文献与民间活态传承、将汉语典籍与民族文化资料进行关联和对照的巨大效用。经史中的历史叙事、方志记载的风俗年节等,可与民间、民族社会的展演情境联系起来进行立体观照。可以说,人类学的草根性帮助我们逐渐突破了以诸子为源头的传统国学理念,开始真正触及传统文化的根基和本源。
进入21世纪,中国文学人类学因其具有了自身的方法论而最终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除了借鉴西方田野调查方法之外,中华传统文化拥有汗牛充栋的传世文献,要根据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文学经验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读解和读懂经典;通过甲骨文和金文研究能够探寻关键性汉字所代表的神话原型,故其具有文献资料所不具备的考释价值。另外,现今出土的大量考古实物及图像作为证明材料的又一个来源,在材料的性质和形态上,显示了其作为“物质文化”的研究价值。
通过方法综摄和学理融通,中国文学人类学克服了传统国学狭隘的文献中心观和贵族化倾向,形成了跨越中西、打通古今、连接雅俗的现代学术品格,具备了在文化整体的比较中探索中西文化之同与异的学术能力。若能持之以恒,更可能实现现有学科体制的某种突破,并最终带动国学研究走上现代人文科学的转型之路。
(摘编自林科吉《文学人类学与国学研究现代转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国学研究的范围、理念与方法深受中国文学人类学的影响,而逐渐改变和更新。
B.神话思维隐含于神话意象中,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基因,是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
C.口传与仪式的活态展演场境体现了人类学的草根性,有利于传统国学理念的突破。
D.中国特色的文学人类学证据法有文献的、甲金文的、田野材料的及考古实物与图像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萧兵的楚辞神话研究为例,证明了“神话”研究拥有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
B.文章以本土资源与西方理论的隔膜为前提,由此论述中国文学人类学产生的原因。
C.文章从书写情境和语言文字表达两方面论述了传世文献丢失不少文化信息的原因。
D.文章以时间为序,用总—分—总的结构,论及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的三个发展时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有完整而系统的神话文学和资源,那么中国神话研究就难以拓展广阔的天地。
B.将传世文献与民间活态传承进行关联和对照,能获取大量的民间和民族文化的信息。
C.文学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文学”也包括非“文学”的内容,但以前者为主。
D.只要有通古今、连雅俗等现代学术品格,国学研究就能向现代人文科学的道路转型。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于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
(2)韩愈《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____________”;对自身,“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将士们骑着骏马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的壮烈战斗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曲折隐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简洁而生动地表现了“山间之四时”中秋天和冬天的情景。
(3)周敦颐《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并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同时也使人心胸开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表达内心悲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用“蕙纕”和“茝”等花草表达自己被贬黜判罪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师说》中,针对世俗观念,韩愈大胆地提出从师学习道理不问年龄的观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张养浩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慨昔日巍峨壮观、富丽堂皇的古都宫殿如今踪影全无,令人伤感不已。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3)杜牧《阿房宫赋》中讽刺秦朝统治者建造的房子用的材料比谷仓中的粮食还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可以在水面振翼拍水三千里,然后可以“________”,即使这样鲲鹏依然有所待:“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军队顺江而下盛大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
(3)杜甫《登高》中被宋人罗大经称为“十四字之间有八意”的一联是“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写无身体优势的蚯蚓,可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是因为用心专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用心浮躁。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诗人从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反衬了诗人当夜的孤寂。
(3)苏轼在《赤壁赋》冲描写曹操军队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晨鸡初叫
陈草庵(元)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哪个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注释:①红尘:佛家称人世间为红尘。此指纷扬的尘土,喻世俗热闹繁华之地,亦比喻名利场。②长安:今陕西西安,汉唐京都,此泛指京城。写作背景:元代士人求仕,本来就难于唐宋。自延祐年间正式设科取士,直到元末,开科十六次,取士人数仅占文官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南人要想入仕,尤其困难。何况即使做了官,还要受到歧视与猜忌,地位随时岌岌可危。政治社会如此黑暗,仍然有人热衷于功名,这岂不是深可嗟叹的吗?唐宋两代诗词中习见讽刺追逐功名者的作品,而陈草庵这首小令除了传统的主题意义外,还应包含着上述时代的特殊意义。
【1】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曲子由“晨鸡初叫”引发人生的思考,既是触景生情,又是以小见大,颇有意趣。
B.“哪个不去红尘闹?”反问的手法,既指鸡叫和鸦噪,又勾画出红尘世界人人追名逐利而碌碌奔忙的闹腾之状。
C.“遥遥”、“迢迢”以路途遥远衬托人们为追名逐利而不畏艰辛的样子,突出人们利欲熏心的心理。
D.第三句描写已获取功名的锦衣秀士,在长安道上来往奔忙的情景,表现出羡慕和感慨。
【2】请分析曲中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忠堂记
岳珂
庐陵号多士,儒先名臣,今古辈出,里人图所以尊显风厉①以垂无穷者。嘉泰四年八月,始为堂,县庠以祀三忠。时周益公在里居,春秋七十有九矣,是岁多不怿,稍谢碑版之请,不肯为。一日,韦布②款其门者百数,阍辞焉,弗可,乃强为通。益公方卧,奋然起曰:“是当作。”即为属稿,文不加点而成,邑人惬望。四方闻其复秉笔,求者沓至,益公实病矣。其冬十月朔,遂薨,盖绝笔焉。
后四年,余得录本于李次夔,其文曰:“文章,天下之公器,万世不可得而私也;节义,天下之大闲③,万世不可得而逾也。吉为江西上郡,自皇朝逮今,二百余年,兼是二者,得三公焉。曰欧阳,以六经粹然之文,崇雅黜浮,儒术复明,遂以忠言直道,辅佐三朝,士大夫翕然尊之,天子从而谥曰文忠,莫不以为然。南渡抢攘④,右相杜充,拥众臣虏,金陵守陈邦光就降,惟通判杨邦乂戟手骂贼,视死如归,国势凛凛,士大夫复翕然尊之,天子从而褒赠之,赐谥曰忠襄,则又莫不以为然。时宰议礼,众论汹汹,惟一编修官胡铨毅然上书,乞斩相参、虏使,三纲五常赖以不坠,士大夫复翕然尊之,厥后天子从而褒赠,赐以忠简之谥,则又莫不以为然。是之谓三忠。虽然此邦非无宰相,如刘冲之在朝,尝力荐文忠,留置翰苑,又引富文忠公弼共政,今姓名著在勋臣之令,而谥则未闻,子瑾孙僴,俱为待制,迄不能请,矧⑤被遇之从臣乎?夫然后知节以一惠,天子犹不敢专,亦必士大夫翕然尊之,乃可得耳。”
其后楼宣献铭益公墓,称其精确简严,士谓纪实。益公谥文忠。余谓它日有尚贤者在位,隮配⑥其间,尚可谓四忠也。
(选自《桯史》,有删改)
注:①风厉:鼓励,劝勉。②韦布:韦带布衣,借指寒素之士,平民。③大闲:基本的行为准则。④抢攘:纷乱貌。⑤矧:况且。⑥隮配:隮祔,配附。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其冬十月朔 ________
(2)自皇朝逮今 ________
(3)厥后天子从而褒赠 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庠:这中指学校。周代称呼地方学校叫庠。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 薨:古代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称皇帝、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文中是指周益公因病去世。
C. 通判:官名。位居知府之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D. 翰苑:翰林院的别称,中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长官为掌院学士,属官有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统称翰林。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犹不敢专,亦必士大夫翕然尊之,乃可得耳。
(2)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报任安书》)
【4】结合第一小节,概括周益公能够配谥“文忠”的依据。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将禁止本国公司向中国华为公司出售高科技电子产品。面对美国的制裁,华为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任正非表现得沉着冷静,他表示华为已经准备好了。他认为美国的禁令对华为而言,在最先进的领域不会有多少影响,因为某些电信核心技术华为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华为的5G技术,别人两三年也追不上。
对于任正非的表态,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