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舍相如广成传②不耻相师③以愚黔首④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⑤填然鼓之⑥宁许以负秦曲⑦天下云集响应⑧将军邓骘奇其才
A.①④/②③/⑤⑦/⑥⑧
B.①⑦/②⑥/③④/⑤⑧
C.①③/②④/⑤⑥/⑦⑧
D.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2、对下面这一情节,以下选项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A.林黛玉认为紫鹃多此一举。
B.林黛玉感激紫鹃费心想到。
C.林黛玉害怕被薛姨妈误解。
D.林黛玉借此奚落宝玉。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齐楚之精英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4、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五百多年共三百零五篇诗歌。从内容上可分为“风”“雅”“颂”,从表现手法上可分为“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B.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六一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C.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作品有《雷雨》《日出》《茶馆》等,其中《雷雨》通过周、鲁两家,八个人物,前后30年的纠葛,表现了旧家庭的罪恶。
D.维克多·雨果,英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平乐》这首词由暮春残景引出惜春之情,从似有人知的希望到仍无踪迹的失望,从问取黄鹂的期望到无人能解的绝望,寻春的失败之中包孕了无尽的惜春之情。这首词的妙处就在于不言“惜春”之情却表现得微妙曲折、淋漓尽致。
B.辛弃疾《青玉案》把“那人”放在火树银花的元宵佳节极其热闹的背景上,连用两层比衬手法来塑造的。词的开头写灯火场景,对那些“笑语盈盈”的观灯妇女来说是正衬,而对孤高的“那人”来说则是反衬。那“宝马雕车”中的人儿和戴着“竣儿”、“雪柳”的妇女,对“那人”也是反衬。词人运用两层衬托手法,对主要人物形象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
C.《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上片回忆当年佳会,用重笔渲染,见初会时情重;过片写别后思念,忆相逢实则盼重逢,相逢难再,结想成梦,见离别后情深;结尾写久别重逢,竟然将真疑梦,足见重逢时情厚。
D.《丑奴儿》中词人以“愁”为线索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复杂的心情。从整首词来看,作者所说的“愁”绝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存亡的报国之仇。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孟老倔
孙毛伟
孟老倔是开馄饨店的。
老倔馄饨店有“三不”:不赊账,不外卖,不调味。不调味就是顾客不得随意增减盐、辣子什么的调味品。他不给调,也不让你自己调。别家饭店餐桌上都摆着小瓶油盐酱醋,让客人自己调味,老倔店餐桌上啥也不放。你向他要,他说没有。
老倔的“三不”让人觉得不近情理,这不赊账好说,可不外卖、不调味不是明摆着难为顾客,砸自己的生意吗?老倔自有他的道理。难得他会松下脸皮给顾客解释:“我的馄饨就是吃个味。你少放勺辣椒,他多放勺盐,那还有馄饨味吗?我这是统一定制,不是量体裁衣。合你的口味你就来吃,不合你的口味,你去别家。”至于外卖他也有说辞:“外卖我不卖。馄饨拎到家一准凉了,凉了再热,糊糊塌塌的,还叫馄饨吗?”
就这法开店还有客人上门啊?你还别说,不是有没有客人,只怕你想吃还吃不上呢。
老倔的店不大,店门口像火车站售票口那样沿墙装了一排栏杆,是排队用的。想吃老倔的馄饨,一是要早去,二是要有耐心,不排上个把小时队是轮不上的。当然在老倔店排队也不寂寞,看老倔煮馄饨是个很不错的消遣。
馄饨锅旁的案子上一字摆开三排二十四只花瓷大碗,老倔伸手从高汤锅里舀出一大勺热汤,像书法家挥毫书写一样在一排碗上行云流水似的挥一下,每只碗里就均匀地盛上了多半碗汤水,且没有一滴抛洒碗外。他再叫一声“起”,从翻滚着的煮锅里捞出一笊篱煮熟的馄饨,挪到每只碗上用勺轻轻一敲笊篱,几只精灵似的馄饨就会跳起来直落碗中。从中随便取来一碗数数,一准十只馄饨,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然后抓一把香菜、榨菜丝在那排碗上“唰”地挥毫再书一笔,绿的香菜黄的榨菜丝就花一样均匀地漂在每一只碗里了。
老倔的店店小客多,天好的时候就在店门前摆上几张桌子做餐桌用,这下违反了城市管理的规定,城管的人警告老倔不准搞店外经营,老倔却没当回事。这下惹恼了城管,派人上门执法。
老倔冷眼看着店外的桌凳被拉走,既不争辩,也不求情。转天馄饨店就闭门谢客。
老倔馄饨店三天没开业,老倔不急,老倔的老主顾们急了,几天没吃老倔馄饨就觉得哪儿有点不得劲儿。打听到原委,老主顾中就有人出面找城管的熟人把桌凳给要了回来,老倔才开了店门。
有一天,老倔馄饨店附近的街巷发生了一起抢劫案。有人提供线索,说好像见过嫌疑人在老倔店吃馄饨。警察来老倔店调查,老倔看了影像说:“不错,是黑子,总来吃馄饨。”他摸着下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问警察:“这几天没见他来,八成早就跑了吧?”警察哼了一声说:“跑?除非他长了翅膀。”老倔说:“要是没跑,出不了一个礼拜,这小子准还会来吃馄饨。”警察就笑,根本不相信,也就没布置蹲守。可是到了第六天,警察接到了老倔的电话:“你们快来,黑子正在店里。”
黑子被抓后供认,作案后他找了一个藏身之地,一直没敢出来。警察问:“那怎么又出来了?”黑子不好意思地说:“还不是为了那口馄饨。”
(选自《百花园》)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选取了典型环境馄饨店以及典型情节赞扬小人物的善良、热情、正直等美好品质。
B. 小说综合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表现孟老倔这一人物形象,使其更加丰满立体。
C. 孟老倔因店小客多,于是搞起了店外经营,这违反了城市管理规定,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D. 本文情节安排巧妙,结尾“还不是为了那口馄饨”照应了第七段“老倔的老主顾们急了”。
【2】小说第六段描写孟老倔煮馄饨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请赏析
【3】小说以“孟老倔”为题,有何含义?请简述。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乐声已停,听众却仍久久沉浸在美妙情境中,侧面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借微小生物解释“小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闲来无事不从容”。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苏轼闲游承天寺,借月、竹、柏抒旷达之情,最后说“____________”。李白在《行路难》中闲来垂钓,却“___________”。
(3)《琵琶行》写琵琶女演奏时,先用“___________”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____________”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内心世界的波涛汹涌。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
(1)五亩之宅,______________,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
(2)道之所存,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4)念去去、________________,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宁可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逝,也不愿做出世俗小人丑态的心志。
(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菱州秋天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仰之弥高,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2)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3)_______,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4)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李商隐《无题》)
(6)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
(7)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8)真的猛士,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赠斯远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注)赵蕃:南宋中期著名诗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虚实结合,意思是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定会悄然开放。
B.“穷日日”“遍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新春发现之难,表现了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信念的坚定。
C.尾联写诗人在收到朋友斯远寄来的新诗之后,擦亮眼睛,振奋精神,一改昏沉之态,连忙回诗相赠。
D.本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诗人对新春的渴望和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2】古人评价首联中“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为“一篇之警策”,说它“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简要分析其中的“警策”与“哲理”。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B.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C.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D.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国:古代官名,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设此官职,为百官之长。后为宰相的尊称。
B.春申君:黄歇,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C.元年:在古代,多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考烈王元年就是指考烈王即位的第一年。
D.江东:泛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歇对当时秦楚两国的局势观察得非常透彻,他游说秦国相国应侯,在应侯的帮助下,黄歇里应外合,与太子完一起返回楚国。
B.使者为太子驾车回国后,黄歇就守在屋中,称太子生病不见客。估计太子走远且秦兵追赶不上后,他才对秦王道出实情。
C.太子登基时,作为奖赏,将江东地区封给春申君,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把它们作为自己的都邑。
D.春申君、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都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来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
(2)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2017年5月31日,肯尼亚人心中的“一号工程”蒙内铁路正式建成通车。蒙内铁路的建设全部采用“中国标准、技术、装备和管理”,是中国铁路全产业链“走出去”的成功案例。
②丁秋歌生于1966年,长在河南农村。在她年轻时,从没想过在2018年,52岁的自己还能出国旅游。出国之前女儿小张曾担心过语言问题。小张说:“家里人都不会讲英语,我还准备了很多翻译的工具,但发现当地中国游客不少,许多商家也会讲中文”。
③敞开大门,形成对流,新鲜空气吹进来,中国在与世界的交流中,变得更加自信,更加从容,更加坚定。
——人民日报《开放是中国当代鲜明的标志》
改革开放推动了越来越多中国人走出国门,同时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繁盛,读了上述材料,你对如何自信的与世界交流有了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