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江苏无锡高二(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楚也(从属二主) B.进兵北地(掠夺,攻取)

    C.秦王坐章台相如(接见,召见) D.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意图)

  •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千万不要把小说的虚构看得简单了,伟大的虚构,可以洞见一个非凡的世界,这可能是其他文体很难达到的。

    B.汤显祖在《牡丹亭》里咏“如花美眷”,唱“似水流年”,孰不知如花美眷最怕那似水流年,此时哪怕再和美,都可能潜藏着变数与危机。

    C.微消费的兴起,带动手机支付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增长。截至2013年2月,使用手机支付的网民数量已达4.5千万人次。

    D.2013年1月发生在陕西富平的农民工下跪讨薪事件岂能悬而不决?因为此事涉及2600多名农民工,政府不能让他们黯然神伤地回家过年。

  •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力而之(通“避”、回避) B.沛公起厕(到,往)

    C.妇女无所(宠幸) D.越国以远(远方的国家)

  • 4、下列几句分别运用的说明方法,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1)梦想你们也在设计其他的异想天开的技术,例如物质——反物质发动机(一种能将在空间广泛分布的氢原子聚集和集中起来用作核燃料的新发明)。

    (2)我们现在所用的化学推进火箭不能提供完成远程飞行所需的推力。

    (3)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约为5.9万亿英里。

    (4)岩石从高层建筑物上落下时,1秒钟后速度达到32英尺每秒,2秒钟后为64英尺每秒,3秒钟后为96英尺每秒,依此类推每秒钟增加32英尺。

    A.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B.举例子 作比较 下定义 列数字

    C.下定义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D.下定义 分类别 作比较 列数字

  • 5、对意象描绘效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用“红遍”修饰“万山”,用“尽”描绘“层林”,象征革命烈火越烧越旺。

    B.用“碧透”﹑“争流”描绘江水与船只,一动一静,对比鲜明。

    C.用“击”来写鹰的矫健有力,用“翔”写鱼的轻快自由,诗人从高到低写出了充满生机活力的意象。

    D.用“竞”概写万类霜天,意在劝导人们要像大自然一样具有竞争的意识。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厚重的人文历史和民族精神,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表达传统文化巳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创作而临的重要课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用现代表达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借用与创新的意义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展示,更是以当代艺术形式传递传统文化生命力,是对艺术人文精神的再造。

    传统文化的形成和表达,巳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固定模式,保持稳定是传统文化的特色,但也对传统文化发展带来阻碍。社会的发展、意识的更新,降低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汪度。人们更喜欢追逐朔流,一些传统节日的传统文化味道正在消退,如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在个别地方巳经沦为”饺子节、粽子节、月饼节”。随着西方思想文化东进,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为年轻人热衷,大量中学生用孰练英语完成大学四级考试后,却不能连贾地阅读出一篇传承千载的古诗词散文。造成传统文化魅力缺失的关键因素是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缺乏重视,以至于人们对传统文化表达缺乏兴趣。从东西方文化乃至古今文化属性看,文化从本质上来说并无优劣。西方现代文化因其强大的传播力,影响着现代人的思维,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冲击打压,让一些人对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价值产生疑虑。事实上,产生传统民族传承危机的原因并非传统文化差于西方,而是文化表达方式及有与时俱进。

    现代文化是现代人为适应时代需求和发展形成的一种新文化体现。传统文化要想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发展,就应融合于现代文化中,借助现代文化传递传统文化魅力。用流行文化表达古曲新声,让我们能在歌曲《发如雪》中体会到《将进酒》所描绘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意境;传统武术魅力通过以李小龙为代表的功夫电影走向世界;近些年,如《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也在不断增多。这些当代视听产品大量采撕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无一不是看重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再利用现代数字手段来表达。这不仅产生了巨大影响,更形成强大的经济效益,增强了中国文化的感染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开拓发展产生了积极意义。

    科技是推动文明发展的动力,传统文化可与高科技手段融合创新,使原本固定模式下的传统文化表现科技化、动态化,展现时代特色演绎创新生机与店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巨大的光影画轴徐徐舒展,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山水墨彩、古陶、玉器等跃然纸上,在这一瞬间,传统文化所体现的古典美与高科技光阵结合,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艺术氛围,这无疑是传统文化以现代科技表达的成功典范。

    传统文化大胆地走出去,向世界传递中华传统文化以和为贵、守诚信、求大同的价值追求,通过文化交往有利于促进国冢、民族间的和谐。英国哲学冢罗素对中国文化推崇备至,他曾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品质若能够被世界采纳,世界将充满欢乐祥和。”因此,传统文化要善于结合世界潮流与民族特色,将传统文化基因推广传播,把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在世界上弘扬起来,使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文化价值被世界认可。

    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要适应现代人求新求变的欣赏需求。我们应以发展、创新、宽容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结合,将传统文化底蕴在新时代焕发出来,展现其特有的文化魅力。

    (摘编自张兴华《传统文化如何表达才能彰显魅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表达形式能展示并激发出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是对艺术人文精神的再造。

    B.传统节日的文化味道得到传承的关键在于提升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C.人们只要正确认知了文化的本质,就能打消对传统文化生命力和价值的疑惑。

    D.当代视听产品借助现代文化传递传统文化魅力对开拓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而言利大于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展开论证,层层推进,思路清晰。

    B.全文从借助现代文化平台、利用高科技手段、开拓”走出去”的思维三个角度讨论了传统文化彰显魅力的路径。

    C.文章第二段通过对比论证了之所以一些人对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价值产生疑虑,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差距。

    D.作者引用罗素的话意在阐明文化要”走出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得到世界认同的现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歌曲《兰亭序》有机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流行元素,让我们能感知到传统旋律中温婉抒情的书法之韵。

    B.《中国诗词大会》以比拼诗词知识的形式迎合了现代人求新求变的欣赏需求,进而掀起了重温古诗词的热潮。

    C.传统文化的形成和表达已形成固定模式,有利有弊,科技能消除固定模式对传统文化发展带来的阻碍。

    D.当前西方文化更受追捧是因为它善于借助时代特点,成功地将西方传统文化附加在了现代事物上。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根据提示的情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的两句是“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4)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名言都表达了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5)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两句,将物是人非的沉痛表达得含蓄蕴藉、形象感人。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凭箜篌引》中以声写声,以形写声,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菩萨蛮》中成功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用白描手法简约生动地勾勒出词人四处奔波、生活艰难、仕途坎坷、心力交瘁的形象特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直抒胸臆,表达人生短暂,寄情江月,凭吊古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运用细节和动作描写,表达内心报国无门的强烈愤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表达像孙权一样的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终将随着岁月的风雨流逝而不复存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理解性默写(共6分)

    ⑴《蒹葭》中写河边芦苇繁密、清晨露水未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⑵《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⑶《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⑷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⑸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由江上观日出起兴,抒发无限感慨且富含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⑹庄子在《逍遥游》中赞扬宋荣子超绝尘世,宠辱偕忘,并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扬他能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行。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师说》中写士大夫这类人从地位尊卑的角度为自己不从师学习进行辩解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面是对上阕画线处用词效果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穿”字夸张地写出了陡峭的山石直入天空的气势。

    B.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C.“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D.“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2】从内容来看,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时写的。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上下阕的内容。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 《礼》经济人轮(下属)   幽于缧绁(牢狱)

    为谒(欺骗)   有功者之(妒恨)

    B. 乃以秦王吏(下属) 是足为艺人(多技能的人)  

    然临之而不惊(同“猝”,突然) 郑伯肉袒牵羊以(违背)

    C. 非子房其谁之(保全) 独旁搜而远(继承)

    姚、姒(效法)   岁靡粟(粮仓)

    D. 以乐生送死(为父母送终) 南北百里,东西一(三十里)

    西山之白云(引)   元丰六年十一月日(农历初一)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毕飞宇在近期的“朗读者”中,接受董卿的采访,当他们谈到“漂泊”时,毕飞宇说,我们能说水中的浮萍是漂泊的,但我们不能说水中的鱼是漂泊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